漢武帝時,國家非常富強。但是,位于北方的匈奴卻不斷在邊境上騷擾,這成為漢武帝最大的一塊心病。
為了尋找對付匈奴的辦法,漢武帝詳細地詢問了許多投降漢朝的匈奴人。當他聽說匈奴西邊的月氏國與匈奴有很大的仇恨時,他想:要是漢朝與月氏聯合起來,對匈奴形成包圍之勢,然後共同攻打匈奴,勝利肯定屬于我們。
要與月氏國聯合,首先必須派使者去聯絡,于是漢武帝下了一道命令,征募能出使西域的人,到月氏國出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路途艱難遙遠不說,更危險的是要經過匈奴。
正在朝廷任職的張骞,看到漢武帝的招募布告,認為打敗匈奴是為了漢朝的安全,出使月氏雖要冒風險,但卻是一件對國家有益的事情。于是他便辭了官,告别父母,報名應征。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正式任命張骞為出使月氏國的使者,并組成了一百多人的隊伍。張骞他們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他們首先經過隴西,在隴西補充了許多糧食和衣物,就繼續趕路。不幸的是,他們一出隴西,便遇上許多匈奴人。因寡不敵衆,張骞及其随行的一百多人全被俘虜了,衣物、糧食、武器全被收繳了。
匈奴人把他們帶到匈奴單于那兒。單于聽說張骞是漢朝的使者,要到月氏國去,非常生氣,惡聲說道:“月氏國是我們的仇人,想通過我們的領地去聯絡他們?哼,妄想!”
單于将張骞的随從分給他手下的将領做奴隸。不過對張骞,也許是看在使臣的份上,對張骞很優待,隻是把他軟禁起來,并嫁給他一個匈奴女人,好讓他忘了漢朝。
張骞心裡卻想念着祖國,他偷偷地保存着漢武帝給他的出使證明,準備一有機會就逃走。
幾年後的一天,匈奴人又去騷擾漢朝的邊境,留守的兵力很少。張骞心想,機會來了。于是他約好當年一同出使的堂邑父,偷到兩匹快馬,逃出了匈奴,繼續向西走去。他仍沒忘出使月氏國的使命。
他們忍饑耐渴,越過幹燥炎熱的大沙漠,穿過一望無際充滿沼澤的大草原,終于到達一個人群聚住的地方。他們以為到了月氏國,一打聽,原來是大宛國。
大宛國王熱情好客,當他聽說張骞是漢朝出使月氏國的使者,很是高興,周到熱情地招待張骞。
原來大宛國國王早就知道富庶強大的漢朝,他一直想加強與漢朝的聯系,卻苦于找不到門路。現在漢朝使者送上門來,他怎能不好好招待?
張骞對大宛國王說:“我這次是奉皇帝之命出使月氏國的,等我返回朝廷,一定轉答你的願望。現在,請大王派人護送我去月氏國。”
大宛國王當然非常樂意,他立即選派精明強幹的人馬,将張骞等送到康居國,然後,讓康居國派人将其護送到月氏國。
月氏國王是位老好人,她的丈夫就是被匈奴人殺害的。張骞見到國王,向她陳述了漢武帝聯合攻打匈奴的願望。也許是對匈奴人存在着恐懼心理,月氏國王一直不給張骞以肯定的答複。張骞在這兒住了一年多,見達不到目的,隻好回國。
在回國的路上,張骞又被匈奴人抓住。被軟禁了一年多之後,正遇上單于死去,匈奴發生内亂,張骞和堂邑父借機逃走回到了長安。
他們這次出使月氏國,前後一共用了十三年時間。雖然沒有達到與月氏聯合的目的,但他們一路所見,了解到西域許多國家想與漢朝交往,交換各自的豐富物産。這為以後與這些國家建立良好關系打下了基礎。
這之後,張又幾次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在他的努力之下,西域的許多作物,如葡萄、苜蓿、核桃等,陸續傳入我國。漢朝的許多生産技術,如打井、煉鐵的方法等也傳到了西域。張骞為溝通漢朝和西域的聯系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在曆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