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在微博上看到有一位網友指責郭德綱老師前幾日貼出的家譜中有錯别字。這位網友站曹,不過很明顯因為個人原因,所以用語比較惡劣,頗有嘲笑的意思。小編細看之下,果然這位網友講的錯字還真對了一半。
首先,很明顯。令人發指的意思是使人憤怒到頭發都豎立起來了。指的意思就是直立,豎起。繁體字“髪”是頭發的發;“發”是發财的發,打麻将的應該都很熟悉這個字。所以,德雲社家譜中這個字是肯定用錯了。
第二個。儆和警。很明顯,有個成語叫做以儆效尤。尤指過失,以儆效尤意思就是用來警告那些學着做壞事的人。儆的意思就是警告,和警字是一樣的。《康熙字典》上解釋儆字提到:【春秋·宣十二年】在軍,無日不讨軍實而申儆之。亦與警通。意思就是說,儆與警是通用的。以儆效尤這個成語,相信郭老師肯定是知道的。而郭老師用的是為警效尤。個人覺得用警字也沒錯。而且,這個警字看起來比儆字要語氣更嚴厲。
接下來幾個簡單的。
撺(cuan)。撺字的一個意思就是投,擲。比如,做飯燒柴火的時候,往竈膛裡撺柴火。
有的地方管伯父叫伯(bai),有的地方叫大爺。那麼對伯父叫大爺是怎麼來的?其實啊,大爺比伯誕生更早。例如《木蘭詩》“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将”。木蘭詩裡的爺很明顯指的就是爹嘛。因為最初人們管父親叫耶,沒看錯,就是耶字。爺是耶的變體。所以為什麼管伯父叫大爺也就清楚了,這說明古語言文化保存的很好。至今有的地方仍然管父親叫爺呢。
佮(ge)。佮指相合;聚合;通力合作。咱們平常說的“ge 氣”“ge 夥”的ge就是這個佮。試想一下,兩個人的氣聚到了一起,不就是兩個人鬧矛盾,心裡都不高興。兩個人合不到一起不就是不能佮夥兒嘛。
䙡(kui)。小編家鄉發音為兒化音的kun。《韻會》:紐也;《增韻》:衣系也。《中華字海》中做出完整解釋:①衣紐。②<方>拴。③用繩子等拴成的結。舉例子:把你衣裳那䙡系上,别凍感冒了;系個活䙡兒,到時候好解開。
搠(shuo)。搠的意思是戳,刺,插。咱平常講:把這根棍豎到牆邊,别絆到人了。其實用的不是豎字,而是搠。小編家鄉就發shuo音。比如《三國演義》:隻見女牆邊虛搠旌旗,無人守護。
扌寨(zhai)。方言字,意思就是縫綴。比如:扣子掉了,脫下來給你扌寨上。
小編戲谑之作,還請見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