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是人的基本需求,基于興趣或共同需求的社交,更是人們的剛需。對于一個社群來說,聚集在一起的成員必須有一個共同的強需求,社群必須能提供解決這一需求的服務。那麼究竟該如何玩轉社群運營呢?
社群運營主要是人的運營,是要建立人與産品以及人與人之前的鍊接,對運營者的綜合能力通常要求比較高。但不管過程怎樣,一句話:
“一份用心付出,終将有一份真誠的回報。”
所以社群的垂直定位顯得尤為重要,那麼究竟該如何玩轉社群運營呢?
一、社群的垂直定位
什麼是垂直定位?
簡單說就是聚焦在一個垂直領域。比如:母嬰社群、畫畫社群、律師社群、音樂社群……大部分人建立社群是可以從自己或團隊的某個愛好或擅長領域入手,這樣,目标人群相對比較清晰,運營起來可能更易上手。
再則運營社群之前,一定要有這樣的社群思維:
在大方向定位準确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呈現垂直化發展,你的社群越垂直,用戶的歸屬感就越強。
這也是由人們的消費心理決定的:物質需求為主,精神文化需求為輔。
從這個角度,社群可以簡單歸為兩大類:
- 物質導向的初級産品資源型社群,靠實實在在的優質産品資源,服務你的會員,會員花少量的錢,買到優質的産品,自然歸屬感加強;
- 精神文化導向的高級知識型社群,依靠KOL(意見領袖)或團隊輸入輸出高價值的技能知識或經驗分享為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看的更高,走的更遠,賺的更多。
二、社群框架的搭建
社群價值體系架構,主要是指社群能輸出的價值内容,是具體的資源産品,還是實操知識幹貨,實戰經驗分享。同時,也是社群的核心價值,其中價值觀的輸出更加重要,隻要你的内容持續有價值,賺錢隻是順帶腳的事兒。
社群管理架構強調的是整個社群意見領袖的知識體系,這将是整個社群體系的支柱,團隊成員對體系内容的理解和配合的默契程度,直接決定了體系基因。
會員架構就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社群成員,二八原則決定的,一個小圈子必有20%積極會員帶動社群的整體氛圍,感染剩餘80%的會員。
三、社群會員的招募
社群會員的招募主要包括兩大類:
- 線上流媒體推廣;
- 線下活動引流。
兩個方案,線上線下的結合,總結起來,就是知識産品化和産品知識化。前者能更好的保障後期社群的快速變現;後者能循循漸進的增強會員的社群歸屬感、認同感,促進社群運營的良性發展。
有個很好的運營策略:構建場景化參與感——就是把做産品、做服務、做品牌、做銷售的過程開放,讓用戶參與進來,建立一個可觸碰、可擁有,和用戶共同成長的品牌!這樣的參與感帶來的裂變就是口碑。
四、社群運營包括品牌運營、内容運營、會員運營
4.1 社群運營的整體步驟
- 挖掘目标群體的特征屬性,做到精準傳播;
- 從整體大局把控好社群從0到1的知識化沉澱節奏以及産品化的變現進度;
- 增強社群會員的互動黏性,豐富場景化内容,持續提供有價值的人,輸出有價值的事。
4.2 品牌運營
關于品牌,不要僅僅塑造公司的品牌,要側重塑造個人品牌,理由就是:整個移動互聯正在去中心化,自媒體時代興盛,人格化、差異化的個人品牌更容易塑造、更容易傳播。
整體上從個人品牌的标簽化、産品化、品牌化,一步步的将目标量化、拆分、執行,形成自品牌的閉循環。
4.3 會員運營
做會員運營,要将你的社群會員和潛在會員的問題與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你要賣什麼東西。盡量多的邀請社群會員參與到社群運營體系的搭建,或産品的構建過程中。固定活動與非固定活動的場景結合,固定的活動可以培養社群成員習慣,也能架構社群的運營框架。
場景化互動是維系社群成員的最直接方法。
4.4 内容運營
做内容運營,建議要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動 ”的思路,要做有價值的内容營銷。其核心不是在于你“賣什麼”,而是“你賣的産品資源或知識服務,可以幫助對方解決什麼實質問題,會給予對方什麼好處 ”。
隻發有用的信息,避免信息過載,每個信息都要有個性化的情感輸出,要引導用戶進一步互動,分享擴散。
五、社群的場景化互動維系
社群不能太大,小而美更易控制運營成本。一個社群最主要的人不是群主或KOL,而是有一批有正能量、正思維、有思想格局的用戶融合、參與、付出。
這樣才能讓一個社群變得更具活力,更有生命力,也更有持久性;才能産生體現出社群的文化價值。好的社群是靠成員彼此之間提升勢能,放大能量,而不是簡單的靠圈人。
KOL和團隊成員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勢能,為自己為他人創造可交換的等量價值。
别人為什麼加入你的群?
因為入群對他有價值,他可以獲得人脈資源、思想、方法、成功的經驗、購買産品等。
你為什麼讓别人加入你的群?
因為别人的加入能為你為社群帶來價值,設置門檻,不能提供價值的人,不讓進群。一切都是價值交換,一切都是相互的等量價值。
社群是一個建立在某種認同感的集合之上,但認同感隻能提供起初的熱度,不能提供持久的消費動力。如果要成功駕馭互聯網社群,讓社群得以持續發展,最終的落腳點是産品服務的提升、社群關系的維護等方面。
六、社群運營實例分享
6.1 微信讨論群運營流程圖
6.2 詳細步驟分解
(1)規則制定
采取每周KOL帶讨論一次,KOL由行業内在職夥伴擔任并讨論該領域的點,讨論框架都會進行優化。KOL介紹、讨論主題、讨論大綱、讨論時間都會在【談論前一天】發布,第二天晚上進行深度讨論,每周形成一篇【高質量】報告。
具體操作:在每周讨論前一天,多微信群推送周讨論主題,提前預熱。
(2)建立讨論組并下發二維碼
讨論當日由社群負責人單組創建微信讨論群,限人數100(限人數的目的在于讓群裡人員覺得讨論名額的稀缺性,早到早占坑,後到沒有,讓真正想交流讨論的用戶加入進來),想表達觀點的夥伴完全自由發言(禁黃、賭毒),當日晚22點左右解散。
具體操作:讨論當日,新建讨論群,并将該群二維碼截圖發送至各運營大群,引導群内成員進入讨論群,并在隔段時間提醒用戶加入。
(3)讨論交流
各運營大群中的用戶通過二維碼進入讨論群後,還需要群管理員維護并引導用戶參與讨論,同時KOL要做好整個讨論過程的節奏把控,要始終帶領用戶圍繞主題去展開讨論,不要偏離讨論主題。
具體操作:在讨論開始前,再次發送讨論主題及注意事項,讨論期間,KOL及群管理人員要做好用戶的引導。在讨論結束後,要做好總結梳理,同時在當晚22點解散該讨論群。(暫不需要詳細文檔産出)。
(4)産品推廣及工具利用
在讨論過程中,可以借用第三方工具或自有平台産品結合讨論主題,做些問卷調查、産品推廣等可增加群内人員互動的行為,增加用戶參與感。
具體操作:在涉及需要用戶投票表決的問題時,可調用微信小程序【群幕群插件】進行在線投票,并且群内每個成員都可以實時觀看統計數據。
(5)文檔輸出
每次讨論結束後,都需要産出本次讨論的詳細報告,并發布分享至各微信運營大群。同時也可以面向群内成員征集KOL,全面調動用戶的參與積極性和活躍度。
本文由 @ 人雜添堵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