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物體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比如地球繞着太陽轉,月球又繞着地球轉;帶靜電物體會吸引輕小紙屑,磁石會吸引鐵釘;砸在地闆的重物,砸碎地闆的同時,自己也遍體鱗傷。物體間這種直接或間接的相互作用是比較抽象的!科學家為了形象的表述它,根據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用一根帶有箭頭的線段來代表力.
重力(萬有引力)摩擦力和彈力都是因為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而産生的.一般來講,力總是離不開物體,沒有物體也就沒有什麼力.因此“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現代物理研究表明,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可以概括為這樣四種類型: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在這種意義下定義的力,叫做“作用力”,用以區别“慣性力”。(慣性力是在非慣性參考系中為了仍然使牛頓運動律成立而人為的引入的一個假想力,它不是真實存在的。)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滿足牛頓第三定律,力總是成對出現的,沒有先後與主次之分,因此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是相對的,它的定義取決于對研究對象的選擇.
力的語言隻是物體間相互作用的一種描述,但不是唯一描述.還可以用以能量和動量為基本物理量的另一種語言來描述物質的運動及其相互作用.例如系統内兩個物體間的碰撞作用過程,由于動量與能量守恒,動量從一個物體轉移給了另一個物體或能量出現了轉移或轉化.物體間的相互作用以力來描述,我們把這種描述方式稱為力的表象,而把以能量和動量為基本物理量對物質的運動和相互作用進行描述的方式稱為能量表象.在牛頓力學範圍内,這兩種表象在原則上是完全等價的,從一種表象可以推導出另一種表象.事實上,牛動第二定律在曆史上就是以動量的變化率來表達合外力的.但從近現代物理學的高度看,能量表象優于力學表象。例如微觀粒子的産生與湮沒,電磁場的運動就無法用力的語言做恰當的描述。因為依賴加速度建立的力和質量這裡受到了限制。能量表象不僅可描述實物的運動而且可以描述場的運動,此時能量(和動量)才是基本的物理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