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愛因斯坦的聰明之處

愛因斯坦的聰明之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04:06:34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說起愛因斯坦,我想這個在物理學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在課本上被頌揚的科學家形象,是我們比較熟知的,但是其實他也是個特别有思想的科學家。

“當我還是少年時,就已明白許多人的努力與追求毫無意義”——這是67歲的時候,他在《自述》一書中的所提及到的一句話。這句話的背後是愛因斯坦對自己、對科學與宗教,世界與宇宙的思考。

個體必須要滿足自己的需求和生存法則

為什麼要說很多人追求的是毫無價值的行為呢?因為從本質上來說我們也是一種動物,隻是比一般的動物更加高級一點,我們可以思考可以創造工具。

但是原始動物身上的生理需求我們也是擁有的需求。

愛因斯坦的聰明之處(許多人一生的努力與追求)1

心理學領域中的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更是将人的需求細化。

為何說很多人的追求毫無價值,因為這種需求是最低級的需求,就像每天要吃飯睡覺,很大意義上是指維持生命和生存的一些迫切意義上的需求。

它除了能讓個體存在于這個世界上,它沒有更多的實際上的意義,也沒有上升到精神層面的意義,所以顯得低級又毫無價值。

這種行為出現的土壤是現在教育方式的弊端。

精神的救贖之路宗教與科學的平衡

那麼很多人都在追求毫無價值的迫切需求的滿足,沒有重視個體精神層面的塑造與精神價值的實現,該用什麼方法進行自我救贖?

愛因斯坦的聰明之處(許多人一生的努力與追求)2

愛因斯坦認為有兩條救贖之路,我們可以理解為宗教精神寄托與科學精神寄托,救贖其實就是給自己的精神找一個方向,一個歸途。

不管是科學還是宗教,都是寄托精神的載體。

愛因斯坦出生于猶太家族,自小對宗教有一定的信仰,這些對于宗教的信仰很多時候是來自于人們與原始祖先的聯系,對于未知事物,對于宗教所提的上帝,涅槃。

這些命題都是人們對于未知事物的認知,并且是無法證明的命題,因為人逃不出時空的限制。

這種認知讓我們敬畏自然,不敢枉自居大。

在愛因斯坦十二歲的時候就開始懷疑宗教,他開始有了科學精神的萌芽。

愛因斯坦的聰明之處(許多人一生的努力與追求)3

但是懷疑不是全部摒棄,二者的取長補短才是我們精神應有的救贖,他稱之為“宇宙宗教精神”,這種揚棄的精神為愛因斯坦以後的科學研究有了很好的鋪墊。

宇宙宗教精神需要我們有合理的教育方式

顯而易見,教育對我們的社會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愛因斯坦一直對現代教育方式存在意見,是因為現代的教育方式确實有它的弊端。

在早些年的時候,愛因斯坦是嚴重偏科的學生,雖然他在物理上光芒四射,但是人終歸是有短處的,這時候教育應該極力的支持一個人長處的發揮,而不是要求每個人都是全面發展的。

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現代教育提倡的不偏科很大程度上是對人的缺點存在的合理性的否定。

愛因斯坦的聰明之處(許多人一生的努力與追求)4

愛因斯坦對教育的不滿中,提及到現在的教育方式要求每個人都要吃掉所有的教育知識,不管這個人是否是合适的,不管這個人可不可以合理消化。

總之,是逼着學生去平衡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這種平衡看似讓學生有了全面的發展,其實是對他最大的阻礙,他不得不滿足教育制度,不得不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劣勢上,讓本來可能會在自己優勢上有璀璨光芒的學生專注于劣勢,隻為那僅有的合格标準。

興趣應該是我們實現追求有價值事物的基礎

承接上文所說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尊重個體的興趣愛好再加之以合理的引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很合理的教育方式。

愛因斯坦的聰明之處(許多人一生的努力與追求)5

教育應該在承認人具有普遍性後,可以讓他們試着接觸不一樣的東西,在很小的程度上去要求他們做到都要合格。

在承認普遍性後,也要承認人的特殊性,每個個體都有自己适合的道路,這是我們當今教育界應該重視的問題。

畢竟每個人隻能有一條路可以很好地走下去,愛因斯坦已經去世很多年了,希望通過教育的改進,讓他以前抱怨教育的弊端不複存在。

這個社會應該給予年輕人更多的發展環境和可能性,讓他們努力與追求變得更有價值有意義。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Alfred Adler, translated by Zhou lang. what does life mean to you [M]. International Culture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第一心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