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世界末日場景?2013年1月,一場令人窒息的有毒陰霾籠罩了北京四天空氣中創紀錄的高濃度細顆粒物導緻機場關閉,數千人咳嗽,窒息市民求醫,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2012年的世界末日場景?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2013年1月,一場令人窒息的有毒陰霾籠罩了北京四天。空氣中創紀錄的高濃度細顆粒物導緻機場關閉,數千人咳嗽,窒息市民求醫。
盡管充滿冬季天空的顆粒物是由人類和自然排放造成的,但西北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得出結論,人為氣候變化在空氣停滞中隻起很小的作用。
這項研究使用氣候的計算模拟,是最早将空氣質量事件與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聯系起來的研究之一。這種類型的研究是氣候科學中日益壯大的子領域"極端事件的檢測和歸因"的一部分,該研究評估了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如何導緻特别有影響的事件的發生和/或嚴重程度。
通常,對飓風、熱浪和幹旱等"有魅力"的極端天氣事件進行單一事件檢測和歸因工作。在這裡,我們對一些不那麼迷人的東西進行分析——仍然在北京上空播出,"西北大學的丹尼爾·霍頓說,他是這項研究的高級作者。"我們的工作将檢測和歸因方法應用于一種不那麼迷人但影響較小的氣象現象,尤其是對公共衛生而言。
揮之不去的陰霾——這是北京2013年"世界末日"和其他煙霧事件的标志——需要兩個因素:污染物的排放和允許污染物産生的靜止空氣。北京的燃煤發電廠和500萬輛汽車對城市的大部分污染負有責任。霍頓和第一作者克裡斯托弗·卡拉漢旨在發現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是否在導緻靜止空氣的氣象條件下起了作用。
"盡管我們發現氣候變化迄今對北京的冬季空氣質量沒有産生重大影響,但這項研究為最近對氣候變化與個别極端事件之間聯系的檢查增添了一些氣象多樣性,"領導這項研究的霍頓實驗室前本科生卡拉漢說。
這項研究将于4月30日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志:大氣》上。霍頓是西北大學溫伯格文理學院的地球和行星科學助理教授。卡拉漢目前是達特茅斯學院的地理學博士候選人,在那裡他學習氣候建模和影響。
為了探索世界末日背後的氣象條件,研究小組比較了氣候模拟:一組模型實驗包括了目前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趨勢,一組模型實驗似乎不存在人為氣候變化。研究人員發現,在這兩種情況下,有利于北京空氣質量差的氣象條件仍然存在。
然而,模拟确實表明,如果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繼續沿着同樣的趨勢發展,它可能導緻更極端的空氣質量事件。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已有420萬人死于空氣污染。其中許多死亡是由于與污染有關的呼吸道疾病、心髒病或中風造成的。
"我們發現,氣候變化并不是影響北京過去冬天空氣質量的最重要因素。自然大氣波動有利于空氣質量下降,"卡拉漢說。"然而,我們發現了一個小型的人類指紋,可以增加到未來。
盡管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隻是北京過去冬季空氣質量不佳事件中的一個小角色,但卡拉漢認為,人類可以通過減少空氣污染物的排放來大大改善空氣質量。這種減少往往與溫室氣體的減少相吻合。因此,減排不僅有助于遏制全球氣候變化,還将增加清潔空氣和減少與污染有關的疾病的好處。
"減緩氣候變化的核心要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他說。"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同時減少污染物排放,這是一個雙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