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對朝花夕拾的質疑

對朝花夕拾的質疑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1:59:17

“世上有許多話,大抵都不是我說的,說的人多了,皆當是我說的。”

——魯迅

道友們,别被騙了!網上那些“網友魯迅”說的都是假的,可你一定想破腦袋也想不到,魯迅自己說的也是假的!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當中的内容究竟是記憶疏忽還是“故意造假“!

本篇内容來自複旦大學教授陳思和的論文《作為“整本書”的<朝花夕拾>隐含的兩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讀這篇文章的詳細内容。

--------------------------------------------------

魯迅在《朝花夕拾·小引》裡說:

這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與實際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現在隻記得是這樣。文體大概很雜亂,因為是或作或辍,經了九個月之多。環境也不一:前兩篇寫于北京寓所的東壁下;中三篇是流離中所作,地方是醫院和木匠房;後五篇卻在廈門大學的圖書館的樓上,已經是被學者們擠出集團之後了。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魯迅于廣州白雲樓記。

魯迅早年學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承認記憶可能不真實,隻是主觀認為是真實的。魯迅的這個說法堵上了以後許多人(包括周作人在内)對《朝花夕拾》細節不真實的挑剔。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魯迅意識到他的記憶存在不真實,那麼這種不真實究竟是記憶差錯還是有意虛構呢?如果是前者,那《朝花夕拾》便是一本在事實方面有偏差的自傳,如果是後者,那麼它便是自傳體的文學創作。

學術界的主流認為是前者,但陳思和教授提出了新的觀點。

這本書的細節“錯誤”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一.寫作地點:

魯迅在小引中詳細交代了十篇散文的寫作地點,這第三篇到第五篇的寫作時間,是1926年5月到6月,距離寫作小引不過一年時間,46歲的魯迅應該是不會忘記具體的寫作場景的。魯迅日記中記載他說的“流離”先後包括三次外出避難,第一次是1926年3月,最後一次是5月2日,因此這三篇是在流離結束後創作的。

魯迅先生真的記錯了嗎,或者又為何不直接寫成:前五篇寫于北京寓所,後五篇,一篇寫于廈門大學陳列室,另外四篇寫于圖書館樓上。

你品,你仔細品品。魯迅寫的地點不僅僅是地點,還是一種意境和基調。

二.事件:

1.《父親的病》衍太太的出場,根據周作人回憶,衍太太輩分高,在魯迅父親彌留之際不可能出現在這種場合,而且當時周作人是在場的。魯迅寫作時為了渲染衍太太的添亂,不僅安排她出場,還弄出一堆舊式習俗,使病人不能平靜離世,讓作者内心留下創傷。(而魯迅在1919年發表的《自言自語》中提到相似場景,讓作者在父親臨終大喊大叫的人是老乳母長媽媽,而不是衍太太。)

2.《藤野先生》當中細節很多與事實不符,日本學界甚至有提出《藤野先生》究竟是不是“創作小說”的疑問。

日暮裡車站:

“從東京出發,不久便到一處驿站,寫道:日暮裡。不知怎地,我到現在還記得這名目。”

根據日本學者考證,日暮裡車站建于1905年,魯迅是1904年9月去仙台讀書,當時還沒有這個車站。或許此後魯迅經常去那個車站,可他又為什麼非要強調“到現在還記得”呢?

但日暮裡三個字很符合作者在日本留學時的灰暗心情,有着比其他名稱更好的藝術效果。

施霖的缺席:

“仙台是一個市鎮,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還沒有中國的學生。”

日本學者發現,當時與魯迅一起來仙台的還有一個中國留學生施霖,兩人一度住一個寝室,當地報紙還對兩個中國留學生做過報道。但《藤野先生》當中隻字未提,甚至給人以“魯迅是唯一一位留學生”之感。

藤野先生出場:

魯迅到了仙台,有一位先生三番五次讓魯迅搬離包辦囚人飯食的客店。

“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監獄旁邊一個客店裡的,初冬已經頗冷,蚊子卻還多,後來用被蓋了全身,用衣服包了頭臉,隻留兩個鼻孔出氣。在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無從插嘴,居然睡安穩了。飯食也不壞。但一位先生卻以為這客店也包辦囚人的飯食,我住在那裡不相宜,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說。我雖然覺得客店兼辦囚人的飯食和我不相幹,然而好意難卻,也隻得别尋相宜的住處了。于是搬到别一家,離監獄也很遠,可惜每天總要喝難以下咽的芋梗湯。”

這個幫了倒忙的一位先生其實就是藤野嚴九郎,可是魯迅卻沒有直接寫明,而是一筆帶過,仿佛與藤野先生無關。

主人公初到仙台帶着孤獨者的偏見看待仙台的人與物,後來,慢慢從藤野先生身上看到了“别樣的人們”的存在,發現了平等之愛、互幫互助、自我犧牲的精神。魯迅如果從換宿舍寫起藤野先生,盡管依然能體現對藤野先生的正面描寫,卻稍顯婆婆媽媽,其藝術效果自然沒有從進講堂上課、嚴格批改作業開始那樣有力。

魯迅在1936年5月8日給李霁野的信中說:

“我是不寫自傳也不熱心于别人給我作傳的,因為一生太平凡,倘使這樣的也可以做傳,那麼,中國一下子可以有四萬萬部傳記,真将塞破圖書館。”

魯迅對《朝花夕拾》各篇散文之間的關系是做過整體規劃的,他竭力去描寫他所愛的人物:長媽媽,藤野先生等,使其成為現代文學長廊裡令人難以忘懷的藝術典型。《朝花夕拾》不是一本随意散漫的回憶散文,而是一部以教育成長為主題,以回憶散文為形式,加之以細節虛構的自傳體文學藝術作品

看到這裡,不禁感歎一句:大家,果然是大家!

對朝花夕拾的質疑(朝花夕拾中的造假内容你知道多少)1

說學逗唱,與你分享,我是步遙,想看更多有趣的内容,麻煩給個關注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