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顆岩質行星,除了高空的在大氣層之外,主要由一個固态的結構組成。而這個零固态結構又分為三層,分别是地殼,地幔和地核,它們的厚度是不一樣的,其中地殼最薄大約是17千米,而地核最厚達到了3400千米。
其中地核又可分為内核和外核,外核主要由液态物質構成,形成了流動,而内核則是一個鐵鎳構成的高密度金屬體。而夾在中間的地幔層是最為神秘的一處,科學家曾經認為地幔是由液态物質構成,火山噴發的岩漿就是來自于這裡,可是近年來科學家通過地震探測儀發現,地幔層似乎有巨大的固态山峰存在,并不完全是由岩漿組成。
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迎來了一個飛速發展時期,在科技的幫助下,我們走出了地球開始探索宇宙。如今人類通過天文望遠鏡可觀測到上百億光年外的一部分景象,而人類的探測器已經走出了日球層頂,進入了星際空間。
人類對于宇宙探索的深入,發展速度是驚人的,可是回過頭來,我們對地球的了解卻仍然很少。人類生活在地球的表面,這是地殼的最上層結構,而陸地隻占表面積的29%,其他的都是海洋。我們對海洋的認知也并不多,隻有10%,剩下的90%主要集中在深海。
相對于海洋我們還能夠有一定的了解外,那麼地球内部的情況,對于我們來說基本是一個盲區。可能有很多朋友會說,我們不是已經知道了地球内部的三個結構,還知道地核的構造嗎?其實這些認知,很多目前還隻是一個猜測,例如對于地核到底是什麼情況?我們并沒有一個确定的答案,隻是猜測它由内外核構成。
而對于地幔的了解,更多的還是通過地震波的變化來進行的判斷,而這樣的判斷本身就存在很多的缺陷。想要真正了解地球内部的情況,必然要讓探測器真正能夠深入地球内部才行,也就是我們要向下挖到地球内部,甚至是地核深處。
那麼人類有能力挖到地球内部嗎?科學家的瘋狂是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在上個世紀,美蘇在各個領域開啟了競賽,在太空領域,蘇聯實現了兩個第一,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人類首個宇航員進入太空。美國也不甘落後,開啟了阿波羅計劃,并在1969年成功實現人類首次載人登月。
完成太空競賽之後,美蘇又在對地球内部的探索上開啟了競賽,美國選擇在海洋上向下挖到地球内部,可是由于各種困難,這個計劃最終流産了,而蘇聯則比較聰明,選擇在陸地上進行向下挖洞。
蘇聯的這個挖洞實驗在當時可是轟動了世界,大量的科學家聚集在這裡進行人類首次對地球内部的探索,蘇聯科學家的幻想是挖穿地球,那麼這個狂想能夠實現嗎?我們都知道地球的半徑約6371千米,要挖穿地球,那麼就要準備長達12000多米的鑽杆。
當然鑽杆沒有什麼問題,通過拼接再長也可以實現,主要是我們需要一個超強的鑽頭,它才是決定是否能夠一直向下挖的關鍵。蘇聯的這個科拉超深鑽洞實驗從1970開始,前9年還是比較順利的,很快就挖了快上萬米,這樣的成績鼓舞了科學家們,有信息挖得更深。
可是在随後的時間裡,挖洞的速度越來越慢,花費了十年的時間隻挖了200多米。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由于随着深度的不斷增加,地球内部的溫度也在不斷升高,要知道地球内部同樣是高壓,高溫環境,溫度可達6000攝氏度。
在不斷增加溫度的影響下,鑽杆和鑽頭不斷軟化斷裂,給鑽洞的進程帶來了困難,往往隻鑽那麼一點,就需要重新更換鑽頭。就這樣一直堅持了22年,挖出了一個深達12262米的超深鑽洞。到了1983年,科拉超深鑽孔實驗停止,洞口封閉,對于實驗停止的原因,外界有很多神秘的傳說。
其實真正的原因就是因為無法進行下去了,12262米深處的溫度是現有鑽頭材料無法承受的,下去就被軟件斷裂,不可能再繼續挖了。而這個深度也成為了目前人類曆史上挖得最深的一個洞,盡管這個實驗停止了,但是它為人類做出的貢獻卻非常大。
曾經有朋友問:如果我們朝着地球内部一直挖,能夠挖穿地球嗎?可能很多朋友了解了科拉超深鑽孔實驗的情況之後,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人類無法做到。如果你認為這麼那就錯了,科技的力量是無窮的,隻要我們解決了高溫材料的問題,那麼挖穿地球也不再是一個夢想。
地球内部的溫度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可怕,即使是地核處的溫度也隻有6000攝氏度左右,這個溫度對于人類現在的科技來說肯定是一個無法克服的困難。可是随着人類科技的飛速發展,未來我們必然會出現能夠承受這個溫度的高溫鑽頭材料。
隻要有了這種高溫材料,那麼就可以向下一直挖,直到挖穿地球。所以站在科學的角度,挖穿地球不是天方夜譚的神話,隻是一個時間問題,看人類的科技發展速度如何。
當然,即使在将來,人類具備了挖穿地球的科技,我們也不能夠去做,那種瘋狂的想法會給地球和人類帶來滅頂之災,那麼具體會有什麼樣的災難?歡迎朋友們在下方留言讨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