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詳細解說古今教育制度,古今學曆對比。
聲明兩點:以下内容為本人原創,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以下内容為個人觀點,有不同意見的朋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古今教育及學曆對比:
古代科舉制度考試依次是童生,秀才,舉人,進士,其中童生又分三個等級,縣試、府試、院試,隻有院試通過後才能稱為秀才。秀才才能參加鄉試,考中者為舉人。舉人進京趕考進行會試,高中者為貢士,貢士參加殿試,金榜題名為進士。這裡說明一下,貢士參加殿試的全部錄取為進士,隻不是進行了重新排名。
中國現代教育制度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大學以下沒有特殊稱謂。大學分為大專、本科、研究生,其中研究生又分為碩士、博士、博士後。
古代的科舉制度,剛開始進行私塾教育,後來進入書院由先生教授,分為私人書院,官辦書院。 縣試和府試每年都有,考中者為童生,生員。院試明清時期改為三年兩次,考中者為秀才。大部分人停留在秀才階段,經營漫長的鄉試之路,直到白發蒼蒼。
中國現代教育制度适應九年義務教育,小學6年,初中3年完全免費入學。目前不允許複讀,考不上高中的分流到中職教育,考上高中的再考大學。目前考大學沒有年齡限制。
古代 錄取率非常低,請關注我,後期專門出一期作品講古代科舉考試的難易。
現代中國小學,初中百分百入學,初中畢業分流,中職和高中都百分百畢業。然後高中考大學現在也非常高考錄取率90%以上。
古代考中秀才,就有一定地位,免除一家的徭役,給予補貼。舉人就是後補的官,大多數都入朝為官,實現階級跨越。考上進士以後,做官基本就沒什麼問題了,如果在做官期間政績斐然,得到上封賞識升遷也較快。
《儒林外史》中範進中舉這一篇雖有誇張的成分,但也是真真切切地反應了當時的一種社會現象。鄰人的态度、妻子的态度、嶽丈的态度都證明了一個寒窗苦讀的人能步入仕途是一件多麼風光的一件事。古代的科舉制度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上就是考上,考不上就是考不上,不像如今人人都有書讀。
現代中國考試制度基本上人人都有書讀,畢業後也不包分配,自主擇業。
古代童生,秀才,舉人,進士可分别對應中國現在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階段的教育。
古代進士分為三等,第一等也叫一甲,隻錄取三人,即狀元、榜眼和探花,稱“賜進士及第”,第二等稱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等為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可對應中國現代大學中的,第一甲對應博士 博士後,第二甲對應碩士研究生,第三甲對應本科 學士學位。
(原創不易,請關注我,下期内容講解古代科舉中能否輕松高中狀元)
#頭号周刊#
#濟南頭條#
#我要上 頭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