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和老伴、女兒一起外出辦事,完事後,時值傍晚,我們來到車士活(chatswood)餐飲小街。漂亮幹淨的餐飲街主要是華人和東南亞人經營,主打中國菜和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家的菜系。
女兒領着我們走到一家馬來西亞餐館,點了幾個馬來菜。由于中餐吃得較晚,肚子還不餓,随便點幾個菜品嘗一下,有蛤蜊、清炒蕹菜、蛋炒咖哩飯和奶茶等。夾了幾筷子,覺得口味蠻好,又加了幾個菜。
馬來食物一向以它風味獨特和多元化聞名于世,在悉尼很受歡迎。馬來菜的美味之精髓在于使用了種類繁多的香料制作而成的調料,每道菜使用香料不下十種。記得有一次,我們在悉尼CBD的一家餐館,曾吃到一種由新鮮的辣椒、鳳尾魚和酸豆制成的參巴蝦醬,野味突出,非常爽口。
20多年前,我曾到馬來西亞旅遊。導遊帶着大家品嘗正宗的馬來菜及各地小吃,了解馬來西亞的飲食文化。我們看到,馬來人的主食以米飯和桑粑為主,然後加上蔬菜、洋蔥、大蒜、生姜、香料種、小幹魚等,就是比較豐盛的一餐。馬來菜主要以牛、雞及魚為主材料,加上辣椒及洋蔥一起烹調,味道較為辛辣,而這種辛辣味跟我們湖南的辛辣味相比,又别具一格。
馬來西亞著名的家常美食有:沙嗲、酸對蝦、椰漿飯、羅惹、酸辣魚等。馬來西亞的糕點裡有椰漿、香蘭葉、糯米,口感優秀的同時還兼備了色相和賣相,赢得了衆多遊客的贊譽。
一種飲食或一套菜系常常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的反映。馬來菜最能反映馬來西亞的多種族文化。 各種族在馬來西亞都保留着他們的家鄉名菜,并逐漸與其他民族的菜肴混合,演變成為一些不同特色的菜系。
要追溯曆史淵源的話,馬來菜和中國菜有着密切的關系。據記載,明朝時期,有大批的福建人和廣東潮汕人為了謀生,到了南洋。鄭和下西洋時,也帶領着船員将中國的飲食習慣帶到了馬來西亞。這些中國人主要定居在馬六甲和槟城一帶,并和當地的馬來西亞人結婚。與馬來人通婚生下的孩子,男孩被稱為“峇峇”,女孩則是“娘惹”, 而“娘惹” 是對女性的尊稱。他們不但在居住方面有了适應性的轉變,在飲食習慣上也有所變化。“娘惹菜”就是娘惹們以傳統中式食物和烹饪方法,配合馬來常用香料創制出來的特色菜系,彙聚了華人與馬來人的烹調精髓。 娘惹菜味道香濃,帶有酸、甜、辣及刺激性味道,充滿了熱帶民族風情。
澳大利亞民衆來自全世界100多個種族,彙聚了100多個國家及100多個民族的飲食文化,食客們在澳洲可以大飽口福。我們在悉尼就經常吃到形形色色的美味佳肴,除了川菜、湘菜和粵菜等中國菜之外,品嘗頗有特色的馬來菜及其他民族的菜系也常常成為我們的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