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我們總是感到自己不夠好

為什麼我們總是感到自己不夠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9 20:28:46

為什麼我們總是感到自己不夠好(為什麼總覺得我不夠好)1

“我不夠好”似乎成為年輕人的一種人生執念,習慣性讨好、不敢表達真實需求和想法、不擅長拒絕,總是委屈自己,成全别人。為什麼當下這種“低自尊”的心理症狀如此泛濫?

一、低自尊與人際關系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曆,當公司領導希望有人主動站出來表達想法和建議的時候,你時常不願意去表現,即便是你很擅長的領域,也沒有勇氣邁出那一步。但事後又倍感後悔,覺得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低自尊”俨然成為年輕人職場和生活中的常态:畏懼表達自我,無法坦然面對他人的誇贊,甚至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

不得不承認,在我們的成長環境中,誇獎是非常奢侈的資源。回想一下,學校裡被老師注意且被誇獎的學生一定是少數,至少也是十裡挑一。而能夠成為班委,能夠被其他同學矚目,更是難上加難。

在漫長的學生生涯中,我們絕大多數人都缺少來自外界的正向反饋(合理激勵),你的努力可能沒有被看到,你身上的閃光點可能沒有被放大,也沒有人跟你說“哦,你很棒”之類的話語。

反而往往會因為一些學習上的錯處被指責,被批評——這也不夠好,那也不夠好。這樣一層又一層來自老師,家長等各方面的負面情緒,最後會在孩子心裡留下一個烙印:我不夠好,這些事情我做不了。

為什麼我們總是感到自己不夠好(為什麼總覺得我不夠好)2

低自尊産生的深層邏輯,是因為很多人沒有得到過真正高質量的愛。

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人的成長,自尊心的塑造,自我的認同都取決于原生家庭給予的情感包容。而愛本質上不是恒久的忍耐,它是一種無條件的包容與關懷。

上學時考出好成績,家長各種贊賞,誇獎。而一旦考試成績不好,家長則是指責,埋怨,甚至冷臉相對。在這樣的狀态下,無形中會給童年的我們灌輸一個概念——家長的愛是有條件的,他們愛的未必是我們的本體,而是那個能考出好成績的我們。

學生時代,成績是橫在每個人頭上的一把“大刀”。似乎有了好成績,才能獲得老師和家長的關懷。

進入職場,這套體系又變成了KPI體系,做出好業績才值得擁有領導同事的關懷。所謂工具人的體系莫過如此。我們可以想一想,是否需要去打破這樣的環境?

二、情感體驗與正向反饋

我覺得首先自己要秉承一個态度,即,如果你未來有孩子,一定要給到孩子真正的無條件的愛。可以不接受TA的某種行為,但是永遠會包容TA這個人。

無條件的愛與包容,會讓孩子的内心底層有強烈的安全感,有強烈的自我意識,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所處何地,在成人之後,相信TA也有能力去給予他人無微不至的愛。

同樣地,作為公司管理層,在工作中除了對于“明星員工”的照顧之外,也要發現團隊中每個人的長處,對于其辛苦的付出,及時給到反饋與獎勵。一個小小的動作,對于很多人來講,就是一道撫慰内心的光芒。

最後一點,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不時地跟自己說“你很棒”“你值得”,生活偶爾需要“雞血”和“雞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