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愛情不會成為絆住自由的禍根。
——盧熙京
麗珍(張曼玉飾)正在走路,慕雲(梁朝偉飾)從另一個方向走了過來,緩慢地與麗珍擦肩而過。
明明是極為短暫的一刻,卻明顯故意放慢了鏡頭速度。
不需特别注視也能感到,四周皆是一片緩慢。
鏡頭緩慢、他們的步伐緩慢、周遭的空氣緩慢、故事的進展緩慢。
導演持續呈現出緩慢的畫面,不容觀衆錯過任何細節或看得太快。
緩慢的畫面,時而給人一種靜止畫面的錯覺。
在持續的緩慢裡,我們所看到的,除了她和他,再無其他,甚至連狹窄房屋的構造、内部的裝潢擺設也不複見。
隻有男人和女人或站或坐,或是行走的鏡頭。
曾經,愛情支配了我所有的一切。
那段煎熬的日子裡,我全身的感官都受他左右,即使他不在身旁,一切仍小心翼翼,仿佛他正注視着我一樣。
若是在他面前掉了淚,那一整天,在别人面前,我就會不苟言笑,緊閉着雙唇靜默不語。
當我觀看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時,再度喚醒了我那段日子裡簡直令人無法忍受的極端敏銳感。我不自覺地一再屏住呼吸,感到口幹舌燥,以及心痛。
在愛情裡,首先講求的不是信任與淚水,而是你對另一半持續不斷的觀察與敏銳感。
這份敏銳感與觀察會使人感到,時間過得比實際上的時間,更為緩慢,更為漫長。
王家衛點出了這一點。
麗珍踩着高跟鞋走在泥濘路上,卻沒濺起任何水花。
兩人一前一後走在狹窄的小巷,分明隻走了短暫的一刻,全身的感官卻拉長了時間感。
相信即使慕雲低着頭,他的目光仍舊盯着麗珍的步伐,縱使不發一語,也能感到前方麗珍的不安。
他們仿佛原地踏步般脫離了現實,又如在巷子裡走了許久般一身疲憊。
即使沒有任何台詞,隻用空氣感受;即使沒表現出來,隻用心神傳達,就演活了一切。
短暫的一刻有如永恒般那麼長久,這樣的經驗,在愛情的記憶裡随處都能輕易找到。
一通普通的電話,他卻說到一半停了下來,讓人陷入無謂的自責迷宮裡,猜想自己是否惹他不開心了,自己并不是故意的啊……那心急如焚的幾秒幾分裡,感覺一定不像隻有一瞬間那麼短暫。
比起誰愛不愛誰、他是否抱了她,我們印象最深的是慕雲的煙圈、麗珍的微笑、慕雲的白襯衫和油亮的黑發、麗珍的旗袍和纖細手指……所有私人的一切,都是因為王家衛把着眼點放在敏銳感和觀察上的緣故。
因為,愛情是一己的感受,心裡愛的是誰,隻有透過他和她自己才有可能知道。
麗珍和慕雲外出回來的那天,在車上這麼說:“可能會被别人看到,我們分開走吧。”
慕雲沒有任何異議地下了車,車子載着麗珍離去。
然而在車子離去的巷子口,卻沒有任何一隻在城市中經常可見的貓咪。
愛上有夫之婦、愛上有婦之夫,就必須如此般完全遠離他人的視線。
假如這麼在意别人的目光,他們之間絕對不可能沒有什麼,但在這樣的處境下,他們卻不斷聲明自己的清白。
麗珍:“可能會被别人看到。”
慕雲:“那又如何?我們之間又沒什麼。”
這究竟想說明什麼地方是清白的呢?
他沒撲倒她,他們見面沒有暧昧,除了逼不得已的情況之外,他們沒有獨處一間房,即使同在一間房裡也沒有意亂情迷,絕對不把自己的内心話告訴對方,絕對不向對方說我愛你。
他們究竟想說明什麼地方是清白的呢?
慕雲單獨留在辦公室裡抽煙時,我們都能看出他很明顯是在思慕住在隔壁的女人麗珍。
麗珍煮了芝麻糊,端了一碗給他時,我們都能看出這并非是一種同情隔壁心碎男人的舉動,而是一種思念。
如此看來,他們絕不是沒有什麼。
撩動心弦的單純悸動,在這個社會是可以被原諒的,他們希望能憑借這樣的社會習慣,得到同情——原諒我們吧!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突然覺得麗珍和慕雲的煩惱,實在是太可憐了。
明明沒人會看到,慕雲為何不擁抱麗珍呢?
明明沒人會聽到,說一句我愛你又會怎樣呢?
倘若如同電影末了的字幕所言,歲月是會消逝的,那麼在那一刻彼此盡全力表白心意,其實并不會造成任何傷害。
而關于王家衛的解釋,我卻有不同的見解。
若照字幕上的意思,他們看起來似乎抵達了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忘川河。
因此,有人主張,慕雲在吳哥窟對着石洞訴說的秘密是:會忘記的,或許,悲傷也會消逝。
若是按照王家衛的字幕來解釋,的确有此可能。
然而,我卻認為慕雲所說的内容,并非是這麼有所領悟的話語。
慕雲特地來到吳哥窟,用手指觸摸石洞,再對着洞口訴說秘密,接着塵封起來。
究竟他說了什麼,現在來推敲一下吧!
在他去吳哥窟不久前,接到一通推斷是麗珍打來的電話。
明明沒有聽到麗珍的聲音,他卻僵住不動,隻因為可能是她(别說不是)。
麗珍的情形又如何呢?
她回去看舊居時,來到以前那個人住過的房間,僅僅隻是打開房門看了一眼,就有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悲傷并沒有消逝,依舊還在。
我認為,慕雲的傷痛也依然還在,而他對石洞說的是:“希望不會再痛苦,不會再有這種痛苦。”
俗話說“惡瘡要擠幹淨才會愈合”。
即使沒有看續集,我也能猜到麗珍的先生和慕雲的太太分手了,因為,當他們偷偷摸摸、毫無廉恥地享受愛情時,也把如惡瘡般的愛情榨幹了。
那麼慕雲和麗珍的情況呢?
他們将愛情這顆惡瘡深藏心中,任其變成疙瘩留下,因此,他們的愛絕對不會被遺忘。
他們之所以會有如此的結果,是因為社會習慣。
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遵守制度、懦弱平凡的人罷了。
我們之所以喜愛麗珍和慕雲,也是這個緣故。
即使經過了幾年的時間,我仍禁不住熱淚盈眶,思索着他們是否還會主張他們是清白的。
我恨極了周遭逼迫他們要保持清白的眼光。
如果我在他們身邊,我定會要他們别再執着于清白,要他們幹脆就堕落下去吧!
雖然這樣的說法正是世人的偏見,但我依然希望他們能這麼做。
如此一來,如同惡瘡般的愛情,才能全部擠幹淨後遺忘、真的才有辦法遺忘。
我記得當王家衛的前作《春光乍洩》未通過審核被韓國政府禁播,很多人曾針對該片上映的妥當性與不當性做過讨論。
當時王家衛也有過一番解釋,雖然我不記得詳細内容,但大緻上是說從嚴謹的層面來看,這不僅僅隻是一部探讨同性戀題材的電影。
但不管它是什麼類型的電影,都與我無關,我隻是被電影劇情所吸引,才去觀賞的。
然而,令我困惑的是,究竟是誰讓耀輝和寶榮認識的?
誰使得他們陷入情網的呢?
誰使得他們愛上對方、互相糾纏的呢?
誰使得他們拒絕再糾纏下去的呢?
如果愛情并非人的力量可以左右,如果他們一開始的相遇并非出自他們的本意,那麼,當他們相戀後所承受的痛苦代價,應該全由上天來承擔才對。
《花樣年華》裡麗珍和慕雲的悲情戀曲,同樣也不該完全由他們來擔負責任,上天也必須共同承擔才對。
因為,麗珍的目光之所以會停留在慕雲身上,慕雲和麗珍之所以無法在很久以前,兩人都還是單身時認識,他們之所以愛上對方,全都是上天的安排。
或許,所有的電影,都是先丢出人類難以承受的難題後,再去尋找解答的一種過程。
王家衛在《春光乍洩》和《花樣年華》中,全用離别做出了解答。
莫非是因為難以承擔,所以忽略才是上策嗎?
若是我,會怎麼做呢?
我無法得知。
隻是,寶榮在耀輝離開後,在小小的空房裡看着煙盒痛哭的模樣,以及麗珍還未真的分手,光是模拟分手情境就哭得像個小孩一樣,讓我産生了無限憐憫。
因此,我祈求,上天啊!别給人類太過殘酷的愛情,請安慰他們,跟他們說他們的痛苦是您的失誤所造成,并請原諒他們。
愛上别人的男人,愛上别人的女人,以及所有的不當關系,大多數人都說那種不得不藏起來的愛情,是甜蜜的,是刺激的,是醉人的,掀起了“偷來的蘋果比較好吃”的悖論。
或許,我在觀看《花樣年華》之前,同樣也期待着能看到那種偷腥帶來的刺激感,然而觀看電影時,卻有一個地方自始至終都讓我感到疑惑,就是他們都不會笑。
既然他們都不笑,身為觀衆的我也笑不出來。
若我沒記錯的話,當鏡頭客觀地往窗外拉遠時,曾出現過麗珍和慕雲羞澀微笑的場面,但就隻有這麼一次。
兩人都極力抿着唇,一臉的羞怯和尴尬。
他們眼中注視的對象隻有彼此,卻總是放不開,無法開心地大笑,躊躇不前。
所謂的不倫戀,就是如此。
在别人面前,在對方面前,總是保持着罪惡感,害怕一個笑容會讓人誤會在愚弄彼此的愛,因此變得小心翼翼,這就是不倫戀。
購買《花樣年華》的原聲帶專輯,都會随機贈送幾張電影劇照。
恰好友人有買,所以我向友人索取了劇照,其中有一張吸引了我的目光。
那是麗珍和慕雲熱吻的場面,但我卻沒在電影中看到這一幕。
看來,王家衛拍了這一場戲後,沒有剪輯進電影裡。
我想起了這場吻戲中,麗珍的表情。
她緊閉着眼,似乎淚水就快要悲傷地奪眶而出。
再進一步想象的話,或許在這一吻後,她會癱坐下來,淚如雨下。
不倫戀奪走了愛情的喜悅,而他們正承受着這樣的代價。
在沒有被剪掉的一幕裡,也可以明确地看到他們如何承受着不倫戀的代價。
模拟分手的那天,他們在出租車上,麗珍說:“我今晚不想回家。”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是心愛的女人那晚想投入他的懷抱。
然而,看到慕雲聽了這句話後的眼神了嗎?
他痛苦地皺着眉頭,一臉茫然若失,默默無語。
他們是如此痛苦,就算吻着、抱着心愛的人,都無法感到開心。
見面即是痛苦,因此,見面後的一切行為,都是痛苦。
因不倫戀而痛苦不堪的主角,也可在王家衛的《春光乍洩》中看到。
仔細想一下吧!他們除了互相捉弄的場景之外,是否還有其他開懷大笑的畫面?
若要我舉出一個喜歡王家衛的理由,就是這一點。
他的才能并非在于美化不倫戀,而是将他們的痛苦浮出水面,讓人投下同情的一票。
如果能同情一個人,如果可以那麼慈悲,那絕不是壞事。
站在丢石頭的人身旁,擁抱被石頭砸中的人,或許也是電影人和編劇的其中的一個角色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