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曆、人生體驗和處世做人智慧等方面的内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借鑒之處。在這些優秀的古代家訓中,有着《誡子書》這一特殊的類别。關于《誡子書》,大家熟知的莫過于諸葛亮的《誡子書》,其實除了諸葛亮,很多古代名家都寫過這類家訓,勸誡自己的孩子修身養性、治學做人,讀來發人深省。
羊祜《誡子書》
家書原文
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年九歲,便誨以《詩》、《書》,然尚猶無鄉人之稱,無清異之名。今之職位,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緻也。吾不如先君遠矣!汝等複不如吾。咨度弘偉,恐汝兄弟未之能也;奇異獨達,察汝等将無分也。恭為德首,慎為行基,願汝等言則忠信,行則笃敬,無口許人以财,無傳不經之談,無聽毀譽之語。聞人之過,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後動。若言行無信,身受大謗,自入刑論,豈複惜汝,恥之祖考。思乃父言,纂乃父教,各諷誦之!
家書大意
我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教導,能寫字的年齡,他就教我學那些可以作為典範的重要文籍;到了九歲,便教我學《詩經》、《尚書》,但是那時還沒有得到家鄉人的稱譽,還沒有特别的才能。今天我所得到的官職地位,可說是皇帝誤把恩惠賜給我罷了,并不是我的能力所能得到的。我遠不如我的父親,你們又不如我。見解高深,志向遠大,恐怕你們兄弟還沒有這個能力;才能非凡,智慧通達,看來你們也沒有這樣的天分。恭敬是道德的首要,謹慎是行事的基礎。希望你們言語忠信,行為笃敬。不要随便許給别人财物,不要傳播沒有根據的謠言,不要偏聽诋毀或浮誇的一面之詞。聽說了别人的過錯,可以聽,但不要再去宣揚,三思之後再決定如何去做。如果言行不講信用,勢必身受很多指責唾罵,甚至落得以刑罰論處,自取滅亡。我難道隻是在為你們憐憫痛惜嗎?我是擔心要給父祖們也帶來恥辱啊。好好想想你們父親的話,聽從你們父親的教誨,每個人都要認真溫習和背誦它。
家書品讀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東費縣)人,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西晉大臣。羊祜出生于漢魏名門世族之家,博學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為妻。我國古代教子家訓中的這篇經典之作《誡子書》就是他留下的。
羊祜從小就接受了嚴格的家庭教育,但是并沒有在鄉裡得到“清異”的稱譽。在信中,他語重心長地向兒子講授了人生的處世哲學,訓誡兒子要重視自己的品德修養,誠實守信,待人寬厚,不随便許人錢财,不傳無根據的閑話,不輕易聽信诽謗之詞,真正做到“恭為德首,慎為行基”。整封信中都包含着他對後輩的諄諄教導和殷切期盼。
人們曆來推崇的恭敬、謹慎是中華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認為,為人處世一定要恭敬,嚴格要求自己。“行己莫如恭,自責莫如厚”,“行謹則能堅其志,言謹則能察其德”。謹慎做事才能使自己的志向堅定;謹慎說話,才能使自己的德行更崇高。人與人之間,相處久了,關系熟了以後,很可能會放松對自身的要求,從而導緻問題的出現。所以為人處世不管什麼時候都一定要态度恭敬、言行謹慎,不亂說,不妄行。如果一個人不知禮節,即使态度恭敬,也不免勞頓;雖然行為謹慎,卻有可能變得膽怯;而如果性情勇敢,又不免莽撞。現今社會,我們仍然應該學習古人對“恭敬”、“謹慎”人生哲學的理解和闡述,這必将大有裨益。
蕭嶷《誡子書》
家書原文
人生在世,本自非常,吾已年老,前路幾何。居今之地,非心期所及。性不貪聚,自幼所懷,政以吾兄弟累多,損吾暮志耳。無吾後,當共相勉勵,笃睦為先。才有優劣,位有通塞,運有富貧,此自然理,無足以相陵侮。若天道有靈,汝等各自修立,灼然之分無失也。勤學行,守基業,治閨庭,尚閑素,如此足無憂患。聖主儲皇及諸親賢,亦當不以吾沒易情也。
家書大意
人生在世,本不是什麼平常的事,我年紀大了,還能走多遠呢?能有今天的地位,已不是我所能想象的了。我生性不愛聚财,這是我自幼的志向,但卻因為你們兄弟的事受到牽累,有損我的晚節。我死後,你們要互相勉勵,團結和睦。人的才幹有優有劣,地位有高有低,命運有通有塞,這都不過是自然之理,不足以因為自己的優勢而欺侮别人。如果老天有眼,你們各自修養自己,卓越的才幹是不會被埋沒的。勤奮學習并付諸于行動,持守基業,治理家庭,崇尚樸素,如此這般,就沒有什麼可憂慮的了。皇帝、儲君及各位親朋好友,也不會因為我沒了而有所改變。
家書品讀
蕭嶷(444年—492年),南齊豫章王,字宣俨,中國南北朝時期南齊高帝蕭道成第二子,齊武帝蕭赜之弟。蕭嶷為人寬仁弘雅,父親蕭道成特别寵愛他。最初蕭嶷擔任太學博士、長城令,後來擔任尚書左民郎、錢唐令。蕭道成擊破薛索兒後,改蕭嶷封邑至西陽,以先爵賜為晉壽縣侯。
魏晉時期政局混亂,蕭嶷也曆經了衆多人事悲歡離合,然而在這封信中我們并沒有看到絲毫的悲悲戚戚,反而看到的是一位知足、恬淡的普通人形象。既然是臨終誡子,信中對兒子的諄諄教導讓人感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濃烈感情。“互相勉勵,團結和睦”,“持守基業,治理家庭,崇尚樸素”,這些話語在今天看來,仍是教導後代的良言。
◎本文參考書目為《中華名人家書》與《中華家訓》,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十一中秋節,我們在民和七裡寺花海等你哦!
,
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