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7月7日訊(記者 王玉龍) 作為曆史和文化的載體,傳統工藝來源于生産生活,烙印着濃郁的地方特色。
曆史悠久,文化燦爛,非遺資源豐富,民間有創新發展的内生動力,以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為基礎,濰坊臨朐縣讓非遺融入生活,推動非遺手造産業化、品牌化、市場化,古老的非遺技藝煥發出了新的時代生機。
食在“朐遺”
臨朐全羊制作技藝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距今有着200多年的曆史。除了繼承大鍋煮制現場食用的傳統,數年前,當地就開始創新研發便于流通的新方式,真空包裝、罐裝禮盒……顧客買回家後,隻需自備點佐料加熱即可食用。
“起初我們選用玻璃罐裝羊湯,因為玻璃易碎,後來改成了塑料袋和錫紙包裝,但是仍沒有解決保質期短的問題。幾經探索,最後選定了鐵罐密封包裝,既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羊湯的口感,又能大大延長保質期,且方便攜帶。”臨朐全羊非遺技藝傳承人高玉生說。
臨朐縣柳山鎮,鑫鑫釀造廠的工人們正在精心制作醬菜。臨朐醬菜由來已久,始産于清朝初年,以風味獨特而著稱。負責人介紹,它是以優質面醬腌制的各種鹹菜為主要原料,精配調味品、佐料精制而成,有韭花醬、辣醬、醬茄子、醬蒜、醬黃瓜、醬花生、醬佛手瓜、香椿等幾十個品種,香、甜、酸、辣,風味各異。“早上一杯料粥,來塊醬菜;晚上一杯小酒,幾塊醬菜,舒坦!”
手造“非遺美食”以百姓需求為切入點,适應美食類文化産業全面快速發展的趨勢。目前,臨朐縣已挖掘包含全羊、白酒、黃酒、醬菜技藝等在内的美食非遺項目多項。臨朐柿子酒、臨朐醬菜成功入選第二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臨朐全羊入選“尋味齊魯—百城千味”2021山東非遺特色美食60強;臨朐全羊、臨朐煎餅成功入選“全面小康奮進山東”系列主題發布會。
為打響“非遺美食”品牌,臨朐人還搞起了直播,弄起了網上商城,促進線上銷售和傳播;在非遺“進景區、進酒店、進商超”活動中,重點推薦非遺類美食,融通“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全産業鍊,“百年秦池·頭排酒”等獨具特色的臨朐文化産品出現在青銀高速公路濟南東、濰坊西等服務區,并同時走進景區、商超、酒店和各地非遺工坊,收獲了越來越多的“視覺流量”,舌尖上的“臨朐好禮”還通過這些窗口走向全國,走進千家萬戶,融入現代生活。
用在“朐遺”
箅子,用高粱杆、梧桐木、竹子等材料編織成的生活用具。
“以前生活條件差,老百姓就地取材,用高粱杆制作鍋蓋、箅子等日常生活用具,随着社會的發展,鐵鋁塑料制品進入生活,箅子的制作工藝幾近失傳。”非遺傳承人劉嶽清說。
如今,劉嶽清在家鄉成立老劉家手工編織品加工廠,推出水餃箅子、元寶箅子、蓋簾、蝈蝈籠等10大類幾十個品種,為30多名殘疾人和留守婦女提供了就業崗位,年産值近40萬元。
在臨朐,近年來已挖掘整理藍印花布、純手工布鞋等縣級以上非遺項目117項,通過加強保護、成立組織、集中展銷等舉措,已有45個項目實現了市場化開發。
臨朐冶源街道呂家樓手繪年畫、北楊善剪紙曆史悠久、特色濃郁。2019年,北楊善村開設了非遺傳承課堂,成立合作社,發展研學遊,培育起了100餘人的專業化剪紙隊伍,呂家樓則有40多人從事手繪年畫産業,制作的剪紙作品由村黨支部、專業合作社等負責聯系銷售,形成了系統的産銷模式,文化價值轉變為經濟價值,老手藝煥發了新氣息。
“我們根據重大節日和市場熱點創作新作品,通過電商、禮品等手段打開銷路,2021年牛刀小試,實現年銷售收入20多萬元。我們又投資160萬元建成剪紙藝術館,打造剪紙藝術研學基地,年接待中小學生2萬餘人次,成為濰坊市旅遊示範村。”北楊善村黨支部書記史成友說。
目前,臨朐縣已建設特色村40餘個,年培養手造人才3000餘人。全縣從事文化産業的人員超5萬人,萬餘農民借此實現‘家門口就業’,全縣文化産業年産值超40億元。全縣累計研發黑陶瓦盆、藍印花布、手工箅子等11個系列、1000餘種文創産品。其中臨朐手繪年畫創建了“手繪傳情”品牌,開發的手繪年畫快客杯、抱枕、團扇等100多個品種的産品,實現了非遺與手造文創的創新性轉化。
美在“朐遺”
臨朐是紅絲硯之鄉。早在唐宋時期,臨朐紅絲硯就已備受文人墨客喜愛,聲名鵲起,被譽為四大名硯之首,與端硯、歙硯、洮河硯齊名。
紅絲硯制作技藝已被列入省級非遺項目,臨朐這方土地上也走出了高星陽、張國慶、傅紹祥、劉文遠、闫金鵬、馮曰寶、馮繼正、尹傑、安同昌、王大成、李德雨、夏永等一大批制硯藏硯名家、工藝美術大師,他們為紅絲硯的傳承發展做出努力,創作出一批又一批紅絲硯精品。長1.23米、寬0.6米的《龍鳳呈祥》紅絲巨硯和高1.86米、寬0.8米的《真金不怕火煉》紅絲石巨屏還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被譽為世界之最、中華一絕。
有大氣磅礴的大型硯,有小巧玲珑的手把件,有機巧别具的墨床。臨朐大唐紅絲硯博物館館藏紅絲硯566方,被評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館長夏永說,博物館還定期舉辦紅絲硯文化展覽、編著出版硯文化著作、開展硯文化講座研讨,打造紅絲硯文化交流平台、展示平台和教育基地。目前已舉辦展覽40餘次,開展教育活動20次,參觀人數13.5萬人次。
51歲的劉文遠是臨朐紅絲硯手工藝人的代表者之一,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在繼承的基礎上,他大膽創新,創作出幾十個品種1000餘件硯雕作品,推動硯雕作品從傳統實用型向觀賞型轉變。
2020年9月,劉文遠經過三年精心設計和艱苦創作,大型系列紅絲硯雕《一帶一路》驚豔面世。該作品根據“一帶一路”宏偉戰略構思而成,涵蓋66個第一批“一帶一路”國家。作品精巧呈現每個國家的标志性建築物、文物古迹、動植物。硯背以文字介紹了各國政治、經濟、地理、氣候及信仰等。整個作品寓意高大,石質優異,設計巧妙,技藝精湛,當年10月入展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組織的100名國家級大師全國展“中華大師彙”,受到同行們的高度贊譽。
近年來,紅絲石産業作為臨朐縣四大文化産業之一,在當地得以蓬勃發展,全縣僅從事紅絲硯開采、加工、經營的業戶就有200多戶,從業人員達1000多人,年銷售收入2億元以上。
臨朐曆史底蘊深厚、文化遺産資源豐碩。随着“山東手造”的全面起勢,臨朐重塑手造産業價值,高效推進、高頻亮相,以獨特資源優勢助力手造産業發展。
6月10日,濰坊市公布了“山東手造·濰有尚品”優選100名單,臨朐縣8件作品入圍,其中《臨朐手繪年畫文創系列》《魯醤壹號·貴賓版》《百年秦池·頭排酒》入選手造設計類優選100名單,《臨朐手工蠶絲被》《左伯紙箋》《華藝青銅雕塑系列》等6件作品入選手造藝術類優選100名單。
臨朐縣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豐厚文化資源優勢,啟動“手造 文創”模式,臨朐将非遺傳承與手造文創有機融合,不斷探索文化活态傳承新模式,将手造融入民衆生活、公共文化、文旅發展,打造臨朐手造文化品牌,讓美麗鄉村因“手藝”更加興旺,讓群衆生活因“造物”更加美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