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擺脫童年帶來的自卑

如何擺脫童年帶來的自卑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6:29:05

我是未城朝雨,用文字表達我對生活的态度。

三種典型的錯誤教養方式

第一章 第四節:童年對人生的影響

從出生的時候開始,我們就在追尋着“生活的意義”。

即使是嬰兒,也會想辦法去估計自己的力量,以及這種力量在他整個生活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五歲的兒童就已經發展出一套獨特而固定的行為模式了,這也是他對待問題和工作的方式。

這個時候,兒童的意識裡已經有了“對這個世界和自己的期待”這個概念。之後,他将用一張固定的統覺表來觀察世界:他的經驗在被别人接受之前,就已經被他自己提前做了解釋,這種解釋是依照他個人賦予生活的意義來進行的。

如何擺脫童年帶來的自卑(童年對人生的影響)1

即使他對生活賦予的意義錯得一塌糊塗,他處理問題和事物的方式也會給他帶來不幸和痛苦,但他也不會輕易地放棄這種意義。他隻有重新去審視,過去是什麼情境造成了他的這種錯誤,找出錯誤的根源所在,并由此修正他的統覺表,才能矯正這種錯誤的生活意義。

在少數情況下,一個人也許會因為自己的錯誤行為造成了糟糕的結果,而去主動修正他賦予生活的意義,最終憑借自己的力量完成改變;然而,假如社會沒有對他施壓,他也沒有察覺出他的生活意義是錯誤的,依舊我行我素,那麼他必然會陷入絕境,而他也沒有想到要去改變。

在大多數情況下,對于錯誤行為的修正,都需要某些受過訓練的專家的幫助,他們能幫助一個人發現他最初的錯誤,并給他指出一種較為合适的生活的意義。

如何擺脫童年帶來的自卑(童年對人生的影響)2

人們童年時的情境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解釋。童年時期不愉快的經驗也有可能被賦予完全相反的意義。不太重視不愉快經驗的人,他的經驗隻能告訴他要做好某些防範措施,除此之外,幾乎不會影響到他們對待生活的态度。

他會覺得:“我必須努力改變這種糟糕的環境,從而保證我的孩子不再經曆這些不愉快。”另一種人會覺得:“生活是不公平的,别人總是占盡了便宜。既然世界這樣對待我,我又為什麼要善待這個世界?”

有些父母會這樣告訴他們的孩子:“我小時候遭受過許多苦難,但我都熬下去了。為什麼你們就不能吃苦呢?”還有一種人可能會這樣想:“我童年遭遇了不幸,所以我現在做的每件事都是情有可原的。”

如何擺脫童年帶來的自卑(童年對人生的影響)3

這三種人對童年時期經驗的解釋都會表現在他們的行為裡。隻要他們的解釋沒有改變,他們的行為就不會發生改變。

由這些可以看出,個體心理學摒棄了決定論。經驗并不是決定一個人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人一般不會因為過去的打擊而被困擾,而我們通常隻是從過去的打擊中其中汲取經驗去決定我們的目标而已。

我們自己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所決定的:當我們以某種特殊經驗來作為自己未來生活的基礎時,或許就已經犯了某種錯誤。

生理缺陷對于兒童的影響童年所處的某些環境很容易讓我們孕育出嚴重錯誤的意義。大部分失敗的成年人都是在不愉快的童年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如何擺脫童年帶來的自卑(童年對人生的影響)4

首先,我們要考慮曾經在嬰兒時期貴病,或由于先天因素而導緻身體器官有缺陷的兒童。這種兒童的心靈負擔非常重,他們很難體會到生活的意義在于奉獻。

除非身邊的親人能将他們的注意力從自己轉移到他人身上,否則一般情況下,他們大都隻會關心自己的感覺。

而且,他們很容易在和他人的比較中感到氣慢。他們甚至還會因為同伴的憐憫、揶揄或逃避,而深感自卑。

如何擺脫童年帶來的自卑(童年對人生的影響)5

這些境遇都可能使他們更關心自己,産生自己被侮辱了的錯覺并喪失為社會做貢獻的信心。阿德勒是第一個研究存在生理缺陷或内分泌異常的兒童所面臨的困擾的人。

這方面的研究雖然已經獲得了相當大的進步,但它發展的方向卻不是阿德勒想看到的。阿德勒一直想找到的是可以克服困難的方法,而不是去試圖證明一個人失敗的原因在于遺傳或身體缺陷。

他認為,生理缺陷并不一定會導緻錯誤的生活方式,也不能證明内分泌有問題的兩個兒童會出現相同的不良反應。

我們不難見到克服了生理缺陷的困難并成為棟梁之才的兒童,所以在這方面,個體心理學并不鼓歡優生學這一選擇。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對我們的文化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優秀人才都有生理缺陷,他們有的人健康狀況很差,甚至有的人英年早逝。

如何擺脫童年帶來的自卑(童年對人生的影響)6

然而,正是這些奮力去克服了困難的人推動了我們社會的進步。奮鬥使他們更堅強,也使他們不斷奮勇向前。

如果隻關注他們的身體,我們就不能判斷出他們的心靈是朝着好的方向發展還是壞的方向發展。事實也證明,生理或内分泌有缺陷的兒童,他們會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被引向正途,他們的困難也不為人所知,這才導緻他們變得隻關注自身,最終成為了失敗者。

嬌寵對于兒童的影響嬌寵也會導緻兒童形成錯誤的人生意義。被嬌寵的兒童總是期待别人把他的願望當成命令,他不用努力便是上帝的寵兒。

如何擺脫童年帶來的自卑(童年對人生的影響)7

而且,他還會認為:自己生來就是與衆不同的。結果,當大家沒有把他當作注意中心,也不去體貼他的感覺時,他往往若有所失,會覺得世界虧待了他。

他已經形成了不付出隻索取的心理,并且從來沒有學會用其他方式來和别人相處。别人老是服侍着他,這讓他喪失了獨立性,他不知道自己也能做事情。

當他面臨困難時,他唯一的應付的方法就是乞求别人的幫助。他似乎以為:假如他的地位再突出一些,或是強迫别人承認他是與衆不同的人物,那麼他的處境就會大大被改善。這些被寵壞的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成為我們社會中最危險的群體。

他們中有人會嚴重地破壞善良的意志,比如裝出“媚世”的樣子,以獲得掌權的機會,但卻中破壞團隊的合作。還有些人會做出更公開的反叛:旦沒有人對他們表現出谄媚和順從時,他們就會覺得自己被出賣了;他們覺得社會對他們充滿了敵意,所以,就産生了報複其他人的想法。

如何擺脫童年帶來的自卑(童年對人生的影響)8

而社會如果對他們的生活方式表現出敵意,他們會以此為證據得出他們被社會所虧待的結論。這就是懲罰為什麼總是沒有效果的原因:懲罰對他們而言,除了加強“别人都反對我”的這一信念以外,就沒有其他作用了。

被寵壞的孩子無論是暗中破壞還是公開反叛,無論是以柔術罵收别人還是以暴力實施報複,他們在本質上都犯了同一種錯誤。事實上,我們還發現:他們中有許多人先後使用柔術和暴力這兩種不同的方法,但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目标。

他們覺得:“生活的意義就是要獨占鳌頭,要讓他人覺得自己是最重要的,并想方設法地獲得想要的一切。”隻要他們一直持有這樣的觀念,他們的所作所為也都會是錯誤的。

如何擺脫童年帶來的自卑(童年對人生的影響)9

忽視對于兒童的影響第三種造成兒童形成錯誤的“人生意義”的方法是對他們忽視。這樣的兒童從來不了解愛與合作是什麼,他們忽視友善的力量,也賦予了生活不合理的解釋。

當面臨生活中的問題時,他總是會高估其中的困難,而低估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旁人的善意。他曾經遭遇過社會的冷漠,從此以後,他便會誤以為社會永遠是冷漠的。

他不知道他也可以通過對别人有利的行為,來赢得他人的情感和尊敬,所以,他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事實上,情感的地位是任何經驗都無法取代的。

如何擺脫童年帶來的自卑(童年對人生的影響)10

作為一個母親,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她的孩子感受到,她是一位值得信賴的媽媽,并且她會将這種信任感擴大到孩子生活環境中的每一處細節上。如果這一步她失敗了,沒有獲得孩子的興趣、情感和合作,那麼這個孩子就很難對社會感興趣,也很難對其他夥伴産生友好的感覺。

其實,每個人都有對别人産生興趣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必須被啟發和磨煉,否則,他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假如我們的身邊有一個被忽視、被憎恨或者被排斥的孩子,我們很容易發現:他很孤單,不愛和人交往,也不懂得合作,對那些能幫助他和别人共同生活的事情,他也全然不顧。但是,我們提到過,在這種環境下的個人必然會走向滅亡。

一般來說,隻要度過了嬰兒期,兒童就足夠覺察到他受到了外界的多少照顧和關懷。

如何擺脫童年帶來的自卑(童年對人生的影響)11

因此,我們在這裡說的不是那些完全被忽視的兒童,我們考慮的,是那些受到的照顧比一般情況少的兒童,或者是在多方面受到的照顧都正常,隻是在某一方面被忽視的兒童。

總之,我們認為,被忽視的兒童肯定從未發現值得他信賴的人,我們的文明有種悲哀的諷刺,那就是:有許多生活中的失敗者,都是孤兒或私生子。

一般情況下,我們會認為他們屬于那些被忽視的兒童。這三種情況,生理缺陷,被嬌縱,被忽視,都容易讓人将錯誤的意義賦予生活。陷入這些情況中的兒童幾乎都需要幫助,以便糾正他們看待問題的方法,從而賦予生活正确的意義。

假如我們關心這些孩子,真的有興趣幫助他們,并且曾經在這方面付出過努力,我們将會在他們所做的事情中,感受到他們的生活意義。

本文作者:未城朝雨,一個步履不停的寫字人,一直在路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