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江蘇屢上熱搜。
自國家部署“一省包一市”支援湖北疫情工作後,各地“對口支援”隊伍紛紛出發。
一開始,網傳江蘇對接孝感。随後,迅速引起了衆網友對“散裝江蘇”的熱情調侃。
這種看似“無組織無紀律”的狀态,卻感動了不少網友。
有人幽默地稱,别的省是一省包一市,江蘇是“十三太保”包一市。
今天,新的對口支援名單正式官宣,江蘇并非對接孝感,而是黃石。實際支援也并非“一對一”,具體如下表。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各省對口支援湖北地市對應表,病例數據截至2月10日18時
但無論是支援孝感還是黃石,“散裝大省”背後,其實是江蘇多年來值得佩服的硬核實力。
江蘇為何如此“散裝”?
清代時,江蘇實行的是“雙省會”制度,有兩個政治中心,兩江總督駐地江甯(今南京市)和江蘇巡撫駐地蘇州。
後來江南省一分為二,由省内兩個政治中心(江甯和蘇州)的名稱各取一字,江蘇省由此得名。
蘇州領銜的蘇南地區,無疑是江蘇的經濟重心。
狹義上的蘇南城市群,隻包含蘇錫常。改革開放以來,得益于“蘇南模式”及民營經濟的發展,該區域成為當代中國經濟最富庶的區域之一。
整個地區富裕得非常平均、又普遍受吳文化的熏陶,對外有種同仇敵忾的意味。
可這麼多年來,蘇南地區即便經濟強勢,卻沒能擁有與其經濟相匹配的政治地位。這裡既沒有“副省級城市”也沒有“計劃單列市”,在政策、資源和人才等方面,競争力相當有限。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上海光芒太耀眼。這些年來,上海政策利好不斷,不斷謀求更高的政治職能,某種程度上也稀釋掉了蘇南地區的政治地位。
好在,上海成了蘇南政治訴求的代言人後,也不忘通過輻射周邊城市群來反哺蘇南,最強地級市蘇州便是典例。
如果說蘇南地區經濟備受矚目卻沒有政治地位,那麼蘇北則是普遍缺乏存在感。
蘇北地區主要指徐州、連雲港、宿遷等城市,是南北交界的重要樞紐,經濟發展弱勢。
整個江蘇省南強北弱現象非常明顯,貧富差距異常懸殊。
倘若對比GDP、人均GDP、基礎設施等硬指标,蘇錫常的人均GDP在都在2萬美元左右,差不多是徐州、連雲港等市的兩三倍。省内人口外出務工的流動軌迹也是自北向南、往蘇州、無錫一帶集聚,或去往上海。
這裡有一張江蘇的高鐵線路圖,你會發現,明明在同一個省,蘇南、蘇北之間居然都沒有直通鐵路。
而南京的高鐵動車,可抵達安徽的每個地市,卻與江蘇的很多地市并未直接通達。一些江蘇本省人黑自家省會為“徽京”,甚至成了一種調侃習慣。
作為省會,南京雖然曆來政治地位極高,但其首位度一直是我國30多個省份裡墊底的。
由于處于蘇西,經濟實力又長期位居省内第二,與蘇州差距明顯,很難壓住強勢的蘇錫常地區和廣闊的蘇北。
江蘇十三個市彼此有一定的獨立性,對南京的依賴度小。就單拿交通方面來說,江蘇竟然有九個國際機場,還有兩個在建。
無奈之下,南京構築了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都市圈,把安徽省的蚌埠市、滁州市、馬鞍山市、宣城市、蕪湖市,甚至黃山市都圈進來了。
放眼江蘇短短300多年的的建省曆史,省會也曾在南京、蘇州、鎮江乃至徐州等多個城市間搖擺。
種種這些,讓江蘇呈現出無中心的“散裝”狀态。
形散而神不散
這段時間,一些對浙江、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的誇贊文章不絕如縷,但沒有談及江蘇的。
其中,正是因為江蘇的一級響應和延遲開學通知都是由各市分開下達,甚至各個縣各個區也是分開的。
1月24日24時,江蘇全省啟動了一級響應後,“十三太保”各自紛紛行動。
蘇州是全國第一個提出延長假期的城市。作為最重要的制造業基地,蘇州第一時間宣布複工、開學時間推遲到2月9号。
無錫、常州迅速跟進,然後是南京江甯區、再之後是南京市統一下發指令。
最後,江蘇省看看各地市以及南京各區交上來的“作業”,進行總結——推遲到2月9日複工和開學。
由此你會發現,當别的省市都是以省級單位逐一下達,江蘇卻是“十三太保”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網友們都戲稱江蘇是“聯邦江蘇”,簡稱“蘇聯”。
有意思的是,江蘇網友們還紛紛調侃這個說法,出了很多幽默段子。
換個角度來看,面對洶湧的疫情,江蘇權力一再下放,原則性之餘不失靈活,背後體現的,正是現代化程度最高之省的省域治理能力。
畢竟,疫情形勢本身多變,各地情況差異懸殊,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可以更好地激發創新、增強活力。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江蘇“形散”而神不散。
硬核實力
“散裝”歸“散裝”,江蘇能在本次“外省支援湖北地市”中備受矚目,還是源于它的硬核實力。
自1989年起,江蘇GDP總量被廣東反超後,一直位居國内第二。
2019年,江蘇省GDP達到9.96萬億,與10萬億隻有一步之遙,相當于一個西班牙、澳大利亞或韓國的經濟體量,提前實現了GDP“10年翻一番”的目标。
2019年GDP位列前10的省市
相比榜首的廣東,江蘇的優勢在于經濟發展更為均衡,人均GDP排在全國第一,也是唯一一個全員GDP超過3000億經濟強省。
這裡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制造業集群,光是世界500強企業,就有389家落戶江蘇。一張巨大的産業鍊網絡,在自給自足之外,還能對疫情嚴重的區域進行強輸出。
被外媒稱為中國奇迹的火神山醫院,背後便是江蘇企業在挑大梁。
工程設計,由江蘇南通中南建築設計院;環保設備來自海拓環保;低壓電纜自溧陽的江蘇上上集團;ICU 病房 5200 平方米屋頂的防水卷材,也來自武進索普瑞瑪建材有限公司...
圖源微博網友瘦阿梨
都說中國有三個“江蘇”、江蘇有三個“中心”,但散裝江蘇的背後,其實是各地獨立性強,擁有各自的強勢産業和文化底蘊。
當“十三太保”合體,江蘇便擁有了無限底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