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日本的明治維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當時世界上的大事,很多人都知道的,就像洋務運動一樣。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都是革新運動,試圖挽救民族危亡,不過同樣是改革,明治維新成功了,洋務運動失敗了。
那麼,為何明治維新能成功,而洋務運動卻失敗了?其實,明治維新還得從一個日本商人帶回去的一本書說起。而這本書是中國一個叫魏源的人寫的,他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識分子的代表。
魏源認為論學應以“經世緻用”為宗旨,提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變法主張,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并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開啟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學習的新潮流。
于是魏源在他好友林則徐的幫助下,開始編撰一部巨作,勵志要把世界各國的地理、曆史、政治狀況、現今科技等等寫進去,他查閱了大量資料,征引了曆代史志數十種,花費無數心血,終于完成了這部巨作。
這本書就是後來的《海國圖志》,1843年1月,《海國圖志》在揚州印發,引起轟動。《海國圖志》的發行,如同晴天霹靂震驚國人,但是這本書卻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視,而且因為損害了保守派的利益,被他們诋毀。
由于清朝政府不支持,《海國圖志》隻印刷了一千多冊,就沒了聲迹,這本來是一部能讓國人了解外面世界的書,可以從中學到西方諸多國家的科技、知識,但在國内卻無人重視,正如左宗棠所說的:“20年來中國沒有任何改變。”
中國沒重視這本書,日本卻極其重視,有一次一個日本商人來中國,無意中發現了這本書,他帶回日本交給天皇,天皇看過之後大為震驚,當時日本正處于“迫切需要了解西方世界”的時候,這部《海國圖志》如久旱的甘霖,灑在日本國土上。
天皇立刻下令,将《海國圖志》翻譯成日文,大量印發,要求人手一本,當時日本就算是窮人家庭,一家也必有一本,共孩子們學習,日本從這本書中獲得了重要知識,随後進行明治維新運動,迅速走向富強。
後來,日本明治維新不到30年,就從一個貧弱的小國,擺脫外國殖民入侵,崛起為亞洲第一強國。日本人一向善于向他人學習,從遣唐使就可以看出來,這也是為什麼明治維新會成功的原因。
《海國圖志》本是中國人寫的書,清政府不重視,也導緻後來洋務運動的失敗。而日本卻把《海國圖志》視為珍寶,也開啟了睜眼看世界,有了後來的明治維新而且成功了,這也有點戲劇性,大家覺得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