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初一餃子初二面是哪裡的風俗

初一餃子初二面是哪裡的風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4:04:57

#元氣過新年#“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初四在家吃折籮,破五開張聽喜歌。”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正月初一的早晨,北京人家為寓意開門大吉,首先燃放爆竹,叫作“開門炮仗”。爆竹此起彼伏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新的一年從此揭開序幕。

街坊鄰居們但凡見面都彼此親切地互道“過年好”“恭喜發财”“一順百順”……各種吉祥話兒不絕于耳。

初一餃子初二面是哪裡的風俗(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1

北京人正月初一永遠離不開的最醒目的過年标記就是吃餃子。正月初一忌殺生,因此不宜吃葷食,俗語稱“初一早吃菜恰赢吃一年齋”。因此,大年初一吃餃子,多是吃素餃子,年夜飯上吃的大魚大肉多了,初一吃素餃子既有利腸胃,又取一年“素淨”吉利之音。時逢新歲的餃子就着酸辣脆爽的臘八蒜的味道令人愉悅,絕不亞于饕餮盛宴。

除了餃子,在北京,還有過年吃年糕的習俗。因為禾谷糧食成熟一次稱為一年,所以過年吃年糕,寓意五谷豐登。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有米磨粉制糕的方法:将糯米粉用絹羅篩過後,加水、蜜和成硬粉團,将紅棗和栗子等貼在粉團上,用箬葉裹起蒸熟。這種糯米糕點頗具中原特色。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産,在北方有糯米那樣黏性的谷物,古來首推黏黍(俗稱小黃米)。這種黍脫殼磨粉,加水蒸熟後,又黃又黏,而且還甜,是黃河流域人們慶豐收的美食。年糕的種類很多,南北風味有别,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台灣的紅龜糕等。

初一餃子初二面是哪裡的風俗(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2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多以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甜味年糕為主。正月裡的八寶年糕尤其必不可少。制作八寶年糕本身就是一件甜蜜的活計—顆粒飽滿的江米,洗淨浸泡之後上屜蒸熟,以擀面棍和木槌碾碎、搗爛,攤涼之後,刷上煉就的熟豬油,鋪滿用麻仁、青梅、玫瑰、葡萄幹、桃脯、桂花、冬瓜條、白蓮做成的餡料,上鍋蒸制軟糯後,切成菱形塊狀擺上鮮亮喜慶的青絲紅絲……

初一這天,餐桌的忌諱也不少,如:忌早餐吃稀飯、葷食,服藥物,否則一整年都要因為受窮而吃不飽飯。忌打破碗碟、鏡子等玻璃和一切陶瓷器物品,以防破财破運。如若不小心打破了,補救方式就是用紅紙包起來,口念“歲歲平安”的吉祥話語,等待破五日之後再丢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