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秋節八月十五團圓

中秋節八月十五團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20 10:50:23

中秋節八月十五團圓?八月十五?中秋節?文/王國成,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中秋節八月十五團圓?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八月十五團圓(八月十五中秋節)1

中秋節八月十五團圓

八月十五?中秋節?

文/王國成

這個題目您是否看着怪怪的呢?非也?因為,我覺得很是自然,何也?

那是源于我最先知道的隻有八月十五。當曉得八月十五有個中秋節大名的時候,已經是而立之後好多年的事情了。

小時候知道的節,都是農曆的。從臘月二十三小年算起,依次是年歇、正月十五、二月二、五月端午、六月六、八月十五、十月初一。剩下的三月三、七月七、九月九、臘八雖然說是節日,但因它沒有好吃的,所以,心中就沒認可過這些節日。

八月十五就不同了,它在我心中印象是很深的。因為那天除了有好吃外,中午還做頓好吃的飯呢?

八月十五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生産隊為過節薅的籮蔔。在那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年代裡,大家生活不富裕,吃的很緊張,手中拮據的過節不割肉、不殺雞、不買魚、不灌酒。故而生産隊按人頭分點籮蔔,八月十五中午熬頓菜,就着蒸的饅頭,或炸的油馍(饅頭油馍是玉米面或玉米面、紅薯面兩摻,可不是全白面啊)就算改善生活了。因為炒的籮蔔菜與平常野菜、紅薯葉菜相比味道其有天壤之别,盡管那裡邊沒滴多少滴油,但吃着還是美滋滋的,故而至今不曾忘懷!

到了晚上,月光灑滿院子的時候,爺爺趁着不太明亮的煤油燈,從抽屜裡取出月餅,月餅一斤兩個,用紙包着,紙上油哄哄的。他用剪刀先将一個月餅分作兩掰,然後再分四份。用這樣方法将買回的月餅剪完後,給我們一群堂兄弟姐妹們一人發一份。

我們一邊吃着月餅,一邊聽爺爺講月亮上故事,什麼嫦娥呀、吳剛呀、白兔呀、桂花樹呀、兌臼圓(兒)呀等等。吃着甜甜的月餅,品着動人的故事,那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待月餅不幾口吃光後,我記得還要用手将粘在牙龈上未化完的月餅摳松,留在嘴裡再巴砸巴砸,把味覺積極性調動到極至,使其盡情搜索口中剩餘的一點點甜味,給我享受。

小時候過八月十五,除了中午改善生活、晚上分吃月餅外,人們是不多見燒香擺供拜月奶奶的,也不知道為什麼,現在想可能與當時破除封建迷信的國家政治大形勢有關!

當人們把八月十五叫做中秋節,又法定為節日時,我才感覺到八月十五的不同尋常了。

一查資料,才知中秋節,又叫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等,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據有關文章介紹,“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中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之記述。這裡的“夕月”就是拜月、祭月之意。西周時期,便有了“祭日于壇,祭月于坎”的活動。秦漢時期,每逢秋分,皇帝便會派大臣祭祀月亮。西漢《淮南子》中,出現了大量與月亮相關的神話傳說,包括“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故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詩詞中也有不少“中秋“的影子。唐朝,中秋風俗在北方已經流行,《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雖然秦漢至唐,中秋之詞泛見于史冊,但那僅僅是把它看作一種時令而已,還未形成“節”的概念。據說真正将中秋定為節日的是北宋。斯時中秋賞月風俗已不單是士大夫階層的專利,已普及于民間成為大衆的習俗了。明清時,中秋節除民間的賞月拜月活動外,官方開始在中秋節這天開展帶有功利性的祭拜、祈求活動了。其間漸漸形成的“其祭果餅必圓”之風俗,繼而,吃月餅也已是中秋節必備的内容之一了。

我們知道,中國傳統節日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曆史與文化因素的影響。月到中秋分外明的大自然現象,使先民産生了對月亮最原始的崇拜心理與行動,它在其發展過程中經過不斷完善,時至今天已成為民族文化的象征。因為天上月圓人間團圓的聯想,既寄托了人們對故土、對親人的思念,又表達了人們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未來美好的向往,故而訪友探親活動也就轟轟烈烈了。君不見中秋節前,快遞門市中,超市門店裡,月餅攤前,水果店外,顧客一撥來一撥走熱鬧非凡;機關發福利,廠礦給犒勞,再加上十五晚上各家不同的拜月儀式,形形色色活動能令你目不遐接。要不是這幾年疫情嚴重,值中秋節,人們外出遊覽華夏山河的鏡頭,那又是另一種韻意了!

不管叫八月十五,還是叫中秋節,它給人的印象總是深深的!

八月十五難忘,中秋節日更難忘!

壬寅中秋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