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兄難弟”這個成語出自《世說新語·德行》篇。關于這個成語,要從這兄弟倆的父親陳寔說起。
陳寔,東漢官員、學者。與子紀、谌并著高名,時号“三君”,又與同邑鐘皓、荀淑、韓韶等以清高有德行聞名于世,合稱為“颍川四長”。陳寔為官清正,視群衆如父母,待部下若手足,他正直而能溫和、寬容而能謹慎,剛強而不暴虐,平易而不怠慢,努力實現他“啟迪後世,德化環宇”夙願。
陳寔生活十分簡樸,家裡從不雇仆人,他經常教育子孫要自食其力、勤儉持家。他的兒子都很孝敬,他若要出門,大兒子元方在前拉車,小兒子季方在後邊拿着拐杖。不僅如此,兄弟二人在父親的教誨下,德行也很好,為官清廉。父子三人被時人尊稱為“陳氏三君”,豫州百城都挂着三人畫像,目的是讓世人效仿學習。後來為紀念陳寔教子有方,村裡修建了八角琉璃亭,名曰“教子亭”。
陳寔去世,震驚海内,上至朝廷重臣,下至黎民百姓,自發來颍川為他送葬者三萬多人,以至“群公百僚,莫不咨嗟。岩薮知名,失聲揮涕”。
言歸正傳。某天,元方的兒子長文和季方的兒子孝先争吵,他們各自誇耀自己父親的功業大、德品高,吵了好久争不出勝負,這兩個娃娃便跑到爺爺陳寔那裡,要老爺子下結論。陳寔不緊不慢地說:“論學識品行,元方和季方各有所長,互為兄長,難以分出高下優劣啊!”
這個故事流傳很廣泛,衍生出成語“難兄難弟”。“難”,不容易的意思,本義是指兄弟二人的才德都很出衆、各有長處,難以分出高下。後來,“難兄難弟”的意思有了很大的變化,“難”成了“苦難”的“難”之意,讀音也成了去聲,意思是,“一起患難的人,共處同一個困難境地的人”或指“兩人同樣惡劣”,取其原意的反意了。
來源:西安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