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這句老話今天聽上去
似乎有些不合時宜
可縫補作為老行當
在現代社會中還真不可缺少
春暖花開,正是換裝時節,上海一家大公司工作的劉小姐剛打算穿上去年歲末大促銷時從商場搶購來的某品牌西褲,卻發現褲腿偏長,需要裁掉3厘米左右才合适。
可當她在社區周邊轉了一圈,卻發現除了一家建築工地邊上有個專替外來務工人員縫補、修改工作服的小攤,實在找不出合适的店家。小攤沒有專門拷邊機,完全靠手工縫制,劉小姐1000多元的西褲交給它還真是不放心。
上班後,劉小姐又按照小姐妹指點,終于在一家高檔商廈的地下層找到一家改衣鋪,一打聽價格,她又有些猶豫——改條褲子,标價300元,相比地攤要貴好幾倍。最終,因為穿新衣的願望實在迫切,劉小姐不得不接受這一“辣手”價格。
靜安嘉裡中心的一家襯衫商店内,有專門的縫紉間幫助顧客修改尺寸,但它僅僅是門店的一種售後服務。(資料照片)吳衛群攝
現代都市快節奏的生活,造就了一批打電腦時鍵盤如飛,可卻拿不起簡單針線活的“新女性”,由此也醞釀出了一個新的商機——縫衣、改衣。
同困難年代“打補丁”“大人衣服改給小孩穿”的需求不同,現代人對“縫縫補補”的需求主要是二次加工,除了簡單的褲腿改短、撬邊,二次加工還意味讓自己變得更時尚。
比如今年女褲流行“不對稱”——長褲的前片比後片短,讓女性的腳踝露出優美的曲線,這時,拿過氣的直筒褲到裁縫鋪那裡改改,不就是一條新款?
還有很多不會縫縫補補的新媽媽,嬰童服裝買回家後,常常要這裡加個暗紐,那裡裝條皮筋,她們對這一行當也有很大需求。
但是
令人遺憾的是
目前上海這一生活服務業
發展得還不夠充分
↓
街頭縫補攤
主要針對那些單身生活的外來務工人員,不僅設備簡陋,從業人員參差不齊,而且路邊攤人員混雜,存在着一定衛生隐患。
路邊小店
因為老房子拆遷,後來就沒了蹤影;
商場
雖也提供縫衣、改衣服務,可絕大多數是售後服務的一部分,不對外服務;
高定成衣店
高定一條街如長樂路、茂名路一帶,确實有不少成衣定制鋪能提供縫衣、改衣服務,可那裡主要針對高檔成衣的消費群體,服務收費動辄數百元,又非一般人士所能承受。店家告訴筆者,不把價位提高,實在也難以應付昂貴的店鋪租金。
近年來,一些标準化菜市場、大賣場改造後,為方便周邊居民,也引入了一些縫紉、修補類的生活服務業,但常常不多久就關門易主了,原因還是因為利潤薄,難以應付租金成本……
所以
對于不少市民
特别是都市白領來說
要獲得價位合理、服務規範的
縫衣、改衣服務
真是一個難題
不過
有需求就有商機
事實上,盡管縫衣、改衣類的生活服務業與餐飲、零售業相比,利潤較薄,但它們是剛需,回頭客多,也有互聯網經濟無法取代的面對面交流優勢,對于天天喊着“不堪電商沖擊”的實體商業來說,更是一種千載難逢的顧客導流機會。
專家認為,如要降低租金成本,不如走走複合經營的道路,如可以嘗試一下“咖啡(茶飲) 縫衣改衣”“美發 縫衣改衣”“早教 縫衣改衣”等複合模式。
顧客縫衣改衣時,有時要等上半個多小時,這段時間正好可以“複合”進去咖啡、茶飲等消費需求。美發、早教等生活服務業把縫衣改衣複合進去,也可以讓個人消費變成“姐妹淘”“母女組”的集體消費行為,産生1 1大于2的效果……
都說實體商業生意難做
有眼光的企業和創業者
何不腦洞再大一些
把裁縫鋪這一“古老”的
生活服務業做出新意來?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者:吳衛群
來源: 解放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