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譚汝為《父母合稱》一文摘編,原文發表于2022年8月31日《天津日報》
親屬稱謂是對家庭成員及有關親戚的稱謂。父母是人生最重要的親屬。有些場合往往要父母并稱,除父母、雙親、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稱謂之外,還有親、親闱、嚴慈、大人、高堂等合稱。
在我國的古代詩文中,用來代稱父母的詞語還有“怙恃”“椿萱”等。
如分開說,“怙”是父親的代稱,“恃”是母親的代稱。用“失怙”來形容喪父,用,“失恃”來形容喪母。
“椿萱”中的“椿”用來稱父,“萱”則用來稱母,二者并列合稱父母。
按,“椿”在古代有長壽之意,“椿萱”似乎更适宜代稱長壽或年邁父母。
“考”的本義是年老,後指父輩祖先;“妣”指女性祖先。在先秦時期,“考妣”是父母的别稱;但是從秦漢以後,“考妣”的含義出現了變化,一般用于稱呼已經去世的父母。對亡父和亡母的美稱分别是“顯考”和“顯妣”,“顯”有光明之意。
按,以上父母的合稱詞語都可代稱自己的父母,有些詞語也可用于代稱他人的父母,如“你的二老如何?”“如喪考妣”等。
作者 譚汝為
譚汝為,男,天津師範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漢語修辭語用學、漢語詞彙學、民俗語言學、對外漢語教學及天津方言與文化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已出版著作17部,在國内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曾任天津市語言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現已退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