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不凡的信陽毛尖茶

不凡的信陽毛尖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1:29:14

我國茶品大緻分為紅茶、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這六大品種。而我對綠茶情有獨鐘,困頓的午後,若泡上一壺綠茶,便是清香淡雅,怡然自得。綠茶的品種也頗多,南有西湖龍井,太湖碧螺春;北有日照綠茶,蓬萊綠茶。

我獨愛南北交界的信陽毛尖。信陽毛尖清香淡遠真會滲到骨子裡呢。

不凡的信陽毛尖茶(信陽毛尖清香淡雅)1

說起信陽茶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清代學者顧炎武考證了古代“荼”字之演變,認為“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起初我國的茶并沒有分門别類,隻有雲南、貴州、四川一帶才有産出茶樹。秦滅蜀後學習當地人,将其采來飲用。後來随着氣溫的增長、北方政權的建立,茶樹順長江向東而下,沿川陝大道向北而上。東周時期,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均在中原地區,而信陽作為中原地區的重要城鎮,又加之其山勢高聳、光照充足、氣候溫潤,就成了茶樹的新家園之一。

唐朝是最盛産茶葉的朝代之一,此時信陽所産的茶葉品色極佳。據唐朝茶聖陸羽所編寫的世界上第一部茶書《茶經》中記載,當時共有13個省、43個州郡盛産茶葉,它們被劃分為八大茶區,其中著名的淮南茶區就在信陽。

不凡的信陽毛尖茶(信陽毛尖清香淡雅)2

唐朝的李珏曾說:“茶為食物,無異米鹽,于人所資,遠近同俗。既袪竭乏,難舍斯須,田闾之間,嗜好尤切。”可見,在唐朝茶葉已經成為和柴米油鹽同等重要的食物了。

到了宋朝,信陽茶葉得到進一步發展,其色香味俱全,品質不在浙閩之下,連蘇東坡都贊譽道:“淮南茶,信陽第一!”據記載,宋代種植茶葉的州有66個,按縣級區劃來算更是驚人,達到了242個,近3倍于唐朝。在當時的十三個賣茶山場,信陽就占了三個,它們分别是光州(潢川)、子安(固始)與商城。

然而元、明兩代,茶稅連年增長,僅1276年至1314年的38年時間中,茶稅就增加來360倍。在苛重的茶稅的剝削下,商販不得不擡高茶價,然而百姓無力購買,最終大量的茶葉被滞銷。許多茶農因此沒了生計,紛紛起而反之,對抗沒落帝國最後的暴虐。信陽茶區的制茶工人和茶山雇工與之響應,加入起義軍。

不凡的信陽毛尖茶(信陽毛尖清香淡雅)3

到了清代,茶稅依舊繁重,茶葉生産在整體上仍不景氣,但信陽茶葉砥砺前行,又增加了三個産茶場——信陽、羅山、光山。尤其是清末光緒年間,由于百日維新政策的下達,當地茶商響應号召,籌集資金、先後創建了八大茶舍并大力開墾茶園。一時之間,信陽茶産生機勃勃。

到了20世紀初期,由于“八大茶社”大力引進、吸收并及時消化外地先進的制作技術而得到質的飛躍。1915年,浉河區董家河鎮車雲山生産制作的茶葉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建國後,國家對茶葉生産極為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河南省更是将“信陽毛尖”作為重點發展對象,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茶之王”。

信陽毛尖能如此久經不衰與它獨特的加工與制作技藝密不可分。上文提到信陽于20世紀從外地引進先進技術。它最早參考借鑒的是安徽六安瓜片的炒制方法,即分别利用小平鍋實施生熟炒制。相關的操作是先将茶葉放入100℃以上的生鍋用竹絲帚或節花帚翻炒1~2分鐘,待葉片變軟時倒入熟鍋用大帚把邊炒邊拍,熟鍋的溫度在90℃。這也是了信陽毛尖最初的制作工藝。

不凡的信陽毛尖茶(信陽毛尖清香淡雅)4

1911 年信陽茶商在杭州西湖購買了茶籽時,又對龍井炒制工藝進行了研學,并借鑒了其抓條、理條工藝。之後他們将其與六安瓜片的炒制方法相聯系,再加上信陽浉河區周氏祖傳炒茶工藝,形成了獨特的信陽炒茶風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