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桃狸IRIS
站在西泠印社的門口打車間隙,大約10來分鐘,往來的遊客已經無數。望着西泠印社古色古香的大門,多數遊客都會慢下腳步湊個熱鬧。發現其中大多數都沒有把"泠"字讀對。念作"冷"的為多數。也有讀jin的。也有看成"西泠報社"的……說明,天堂西湖名聞天下,招攬的遊客來自五湖四海,除了在杭州用作地名,"泠"líng字在日常确實不多見。
西泠在杭州,是一地名。就在孤山與蘇小小墓一帶。中國版的茶花女-蘇小小就長在此地。"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負一生愛好山水"就是蘇小小的遺願。蘇小小墓邊上的橋,也叫做西泠橋。宋代以前,叫做西林。想一想,比起"西林印社","西泠印社"是不是更顯得有古韻和才氣。
杭州人對西泠的印象可能更為深刻,還記不記得小時候的西泠冰箱、西泠啤酒?在識字不清的年紀,就已經認識"泠"字,因為每年的夏天,家裡總會備有爸爸愛喝的西泠啤酒。并且總是會糾正我,這個字不念lěng。
再說回西泠印社。印社建在西泠,取自地名。很慚愧,作為杭州人,爬過孤山無數次,這一次才算真正涉足。在杭州,它隻能算一個非常小衆的景點。也沒想過,一個出印章的地方可以有如此國風古色收錄在我的鏡頭裡。
是我孤陋寡聞才疏學淺了,原來,它跟我想象中的西泠印社不大一樣。它不隻是一個中國印章的"博物館"。更是一個曆史與人文荟萃的景點。
人文荟萃
在人文方面,西泠印社被稱為"天下第一名社"。是中國成立最早成就最高的印學社團。研究金石和篆刻等國粹。篆刻制印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是漢語言和漢文化的一種傳承與發揚方式。雖然不懂其中奧義,輾轉間能見識到各種形式的印章和名人篆刻,已經算是大開眼界。
說到這,傳聞中西泠印社也是一個大家雲集、人才濟濟的殿堂。第一任社長就是曆史課本裡提及的清末書法家、篆刻家吳昌碩。沿着石階往上走,可以看到一個小小的石室-缶亭,老缶,就是吳昌碩的别号。後面幾任還有我們熟悉的沙孟海、愛新覺羅啟功等。
河坊街上,有一個必打卡的江南銅屋,也叫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最精彩的就是河坊街口子上那尊熠熠生輝、栩栩如生的百子彌勒。其銅雕大師朱炳仁也是西泠印社的社員之一,是西泠印社中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有緣去到清河坊遊玩的,推薦欣賞一二。
曆史古韻
西泠印社的進門處,是與西湖相對的亭台樓閣,綠樹環繞成蔭。很多遊客都會進來乘涼休息。但其實,其精華是需要沿着後山小徑拾級而上才能一一領略到的。那是與前庭的江南園林完全不一樣的格調。
比如漢三老石室,存放着東漢年間的石碑刻,三老是漢朝時期的官職。碑文講述的是一位三老祖孫三代的名諱和祖、父輩逝世的日子。是現存最古老的漢文石質碑刻,且碑文保存完好。
比如華嚴經塔,建于1924年,又名西林塔、西泠印社石塔。經塔呈八家型,共十一層置于須彌座上。每級中間雕有飛檐,檐角懸挂有鈴铛。上八層雕佛像,九十層刻金農書《金剛經》,底層刻《華嚴經》,李叔同書《西泠華嚴經塔寫經題谒》及捐資建塔者姓名。上方邊緣刻十八應真像。
比如錦帶橋的故事。西泠印社閑泉旁有一我國最短最小的橋梁。是西湖白堤錦帶橋的舊石欄。
比如西泠印社的四泉,文泉、閑泉、印泉、潛泉,每一個泉附近都有大量的文人墨迹,其中文泉這幾年才被找到。有興趣的,不妨找一找。
若是對書法篆刻感興趣的,打卡之前不妨先看一下紀錄片《孤山路31号》。西泠印社,不僅僅是印泥的天堂,這裡的石頭,都是帶着故事的……
關于作者:桃狸IRIS,愛拍照,愛生活,愛探店,尋找江浙滬小衆景點、吃喝玩樂的好去處。歡迎安利你知道的寶藏景點,也歡迎收藏我的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