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雙11消費的看法

雙11消費的看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13:44:06

雙11消費的看法?雙11,這個電商平台自創的購物狂歡節,可以說是電商最重要的模式創新之一從一開始,雙11的銷售數據就很驚人,而且此後每年都在增長,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雙11消費的看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雙11消費的看法(雙11對消費和經濟的拉動作用到底怎麼樣)1

雙11消費的看法

雙11,這個電商平台自創的購物狂歡節,可以說是電商最重要的模式創新之一。從一開始,雙11的銷售數據就很驚人,而且此後每年都在增長。

雙11的玩法一直在變。最開始是11月11日巅峰零點開搶,現在則從10月底就開始,分割為多個活動日期,開搶時間也改為晚上8點。這種變化其實就說明了,消費者的地位越來越高。

平台在想方設法拉動消費。

原來雙11更像是一種召集商家統一促銷的行為,雖然讓利,卻要消費者熬到0點搶貨。現在則是以消費者為中心,讓消費者有時間有精力,下班吃完飯舒舒服服躺在沙發上就把東西給買了。

先不說雙11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有個更意思的問題。

對于我們普通消費者來說,雙11到底有沒有省錢?

恐怕得分情況看。一是理性剛需的消費,這種顯然是省錢的,正好需要,而此時最便宜,屬于是趕上了。二是提前囤貨型,把未來需要的一些生活用品提前一次性囤滿。這種情況,如果提前的預估是合理的,那麼也能省錢。如果預估不到位,恐怕會造成浪費,因為商品是有保質期的。囤得多了也有可能刺激消費者超量使用。三是沖動消費型,即超量或者購買了原本壓根不會買的東西,反而是多花錢了。四是後悔型,在過量之後,恢複理智,開始節約,或者企圖物盡其用來彌補沖動造成的損失,俗稱開始吃土。這種彌補能有多大的效果,就不好說了。

商家對雙11,也是五味雜陳。

那些參與雙11活動的線上商家,有的借助這個大型消費活動,提高了銷量和曝光度,雖然利潤單價下降,但是架不住買的人太多,總利潤依然很可觀。還順便清理了庫存,回流了資金。

有的商家就沒那麼幸運了。為了争取曝光度,大幅讓利,再投點廣告,銷量雖然不錯,但是忙活半天一計算,壓根沒賺幾個錢,竹籃打水一場空,屬于幫平台打工了。更有甚者,雙十一反而虧損,隻能用清理了庫存、打了廣告來安慰安慰自己。

還有很多不參加雙十一的商家,比如實體店,因為壓根不參加,看起來雙十一跟自己沒多大關系,該怎麼賣怎麼賣,該進貨正常進貨。實際上他們也會受到影響,因為消費總量是有限度的,雙11商家那裡賣得多,甚者超量了,别的地方必然賣得少。

回到我們的主題,雙11拉動消費的作用到底怎麼樣?

其實也就那樣。剛開始雙11給線上商家帶來的改變确實很大,有些商家雙11一天的銷售額甚至超過一年。當然,也損害了很多實體店的利益,那些年很多實體店被線上分了一大杯羹後,賺不到錢,紛紛倒閉了。但是放到今天,在網上購物、直播購物常态化的背景下,促銷活動越來越多,618、雙12、818,很多節日都有促銷。甚至于你打開天貓、京東、唯品會,每個平台,每天,都有各種品牌日、周年慶,大家對雙11自然而然沒那麼感冒了。

更何況當前疫情此起彼伏,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世界動蕩局勢不明。不少人都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年輕人中開始出現消費降級的說法。所以說,雙11固然給人們帶來一個消費的理由,能夠拉動一些原本不會有的消費,也為一些商家緩解了庫存壓力,促進了現金回流。但是,總的消費購買力畢竟有限,雙11的拉動作用也必然是有限的。

過去20年,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的是模式的創新,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模式創新就能聚攏很多财富。但是,要想真正帶動經濟的發展,模式的創新遠遠不夠。

我們真正能夠依靠的驅動力隻有兩個:一是科技創新,對應的就是研發投入。二是人才。

這一波信息技術的紅利越用越少,全世界都在找下一個風口。比如新能源,算是大家比較認可的風口之一。日本超前布局,已經重倉了氫能發電,導緻中美不得不改道锂電池。現在新能源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開始慢慢顯現,特斯拉一躍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明星企業。拿深圳來說,深圳前三季度GDP增速能夠跑赢全國,新能源的拉動作用功不可沒。深圳企業比亞迪的多個車型,銷量呈200%-300%誇張式地增長。這個增長帶來的最重要的東西,不是造富,而是創造就業。比亞迪為了保證産能,在全國各地大規模建廠,給地方、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帶來大量的就業,影響着千千萬萬個家庭。這才是拉動消費更好的内驅力。

最近,比亞迪頻繁在海外宣布上市,還有消息曝出比亞迪斥資50億下單造船,有種要賣遍全世界的勢頭。不能否認的是,如果海外拓展得好,比亞迪的增長空間還有很大。這種才是模式創新之外,更良性的增長。

我們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比亞迪”誕生,但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技術創新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更需要良性的市場回饋,歸根結底是一種市場行為,不是簡簡單單集中力量就能辦好的。縱觀華為、大疆、阿裡巴巴等一衆技術創新優勢企業,都是在市場中摸爬滾打走出來的民企。

這也是為什麼深圳這些年不斷在營商環境上下大功夫,努力轉型為服務型政府,當好企業的娘家人。雖然我們可以在大棚裡栽培出各種小樹苗。但倘若想種出“參天大樹”,就必須放它出去吸收陽光、面對外面的風吹雨打,我們能做的,隻有不斷為其培土。

前面我們說了,科技創新另外一個必要條件是人才。人才現在面臨一個大問題:供大于求。

中國的教育其實是超前布局的,每年有1000多萬大學應屆畢業生嗷嗷待哺。問題是,隻有少數朝陽行業或者是龍頭企業才有對高精尖人才的旺盛需求,能夠為了人才不惜重金。大多數崗位并不需要那麼多高學曆的勞動者,給的待遇自然就達不到應聘者的期待了。就業是一種雙向選擇的過程,人才也會看重發展空間和生活成本,這導緻了進一步的供需不平衡。

對于一座城市來說,人才當然是多多益善。為了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很多城市都在努力匹配人才的“需求”。二三線城市,因為房價低一些,生活壓力沒那麼大。就在“上限”上下功夫,布局前沿産業,吸引高端産業,讓年輕人對這座城市的未來有信心。

而對于很多一線城市,給年輕人的機會和空間是足夠大的,反而是房價越來越讓人鬧心。

最典型的就是深圳,現在網上流行一種說法,說深圳就是把年輕人當電池,用完了耗盡了,就再換一批。這種說法對一座城市的形象影響很大,一旦流行起來,會大大削弱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

好在最近傳來一點好消息,财政部突然宣布,要支持深圳市在稅制改革中先行先試,推動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目前深圳市房價排在全國首位,雖然近兩年略微有所下降,但是房價依然很高,均價達到5-6萬/平,是橫在來深年輕人面前難以逾越的一座大山。加之深圳離香港近,受疫情影響大,就算一直要求48h核酸,疫情也幾乎沒有間斷過,給大家的生活和出行帶來很多不便。房價 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深圳對人才、年輕人的吸引力都在不斷下降。這個時候提出來解決住房問題,是有針對性的。

這次稅改,很可能會涉及房産稅的改革。

房産稅的力度很難把握,弄得不好房市就崩了。既要引導市場不炒房,又不能用力過猛,捅破地産泡沫。所以,大概率是針對擁有多套房、面積大的進行收稅,整體力度不會太大。不過上頭應該知道,這東西遲早要來。幹脆就拿先行示範區先實踐實踐。

另外,政策裡還說了,要加大力度建設保障性住房,按照深圳公布的計劃,保障性住房要占新增住房供給的60%,這是一個很高的比例,學的是新加坡模式。保障性住房中,多數應該是租賃住房。因為在穩住房價的前提下,年輕人必然很難買得起房,租房會成為大多數人的必然選擇。最近深圳公布全市4000多個小區的租房參考價,也是為了穩住整個租房市場。

最後再多說幾句:

前兩天恰逢深圳人才日,也是雙11促銷開始的頭兩天,跟往年不同,媒體并沒有密集報道雙11的戰績,反而是宣布“全職回國、加盟深圳”刷屏了。整個輿論的導向、人們的認識都在轉變,創新和人才開始比雙11更受人關注。

不出意外的話,今年雙11的數據依然會再創新高。但是雙11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已經越來越小了。今後還是要靠人才和研發投入,才能赢得未來。

正值巅峰期的網紅科學家,在這個時候決定回國,對大家的激勵作用不可謂不大。各路媒體也都争相報道,釋放積極信号,想把信心傳遞給每一個人。

全文完,如果覺得還不錯,就點個贊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