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培亮
原名鄭丕亮。1972年生于山東省陽谷縣。先後畢業于聊城大學曆史系、山東大學曆史文化學院考古系。曾任聊城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系主任、山東工藝美院美術系副教授、教授,現任職于中國書法家協會。
出版專著:《二十世紀中國書法史》(合著,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兩漢書法藝術研究》(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從臨摹到創作》(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一筆一畫——關于隸書的書寫狀态》(榮寶齋出版社,2011年);《刀筆吏》(華文出版社,2014年);《鄭培亮書法刻石·銘石镌華》(書法出版社,2020年);《鄭培亮書法刻石·尚勢崇麗》(書法出版社,2020年);《鄭培亮書法刻石·溯源競流》(書法出版社,2020年);《鄭培亮書法刻石·删繁就簡》(書法出版社,2020年);《鄭培亮書法刻石·正末歸本》(書法出版社,2020年)。論文曾獲全國首屆隸書學術讨論會三等獎、第四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一等獎,在國家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鄭培亮書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局部大圖
近年來,培亮兄時有微信傳來新作,賞心悅目,每次拜讀都讓我心動不已,反複觀賞,受益良多。
培亮兄這些年的書法探索,主要側重楷隸之間,其創作多取法簡牍、漢碑及刻經。其中楷書創作更是得益于秦漢古風,其面貌明顯有别于隋唐一路而自成一格。
鮮明的個性特征,實與傳統不悖,卻與時人相離,用别出新意、獨樹一幟來形容,恐不為過。觀其書作,筆法穩沉老道而爽利,點畫精準到位,瘦硬峻峭。行筆間起承轉合,頓挫分明,筆畫呼應,邏輯相通。字法講究,結字别趣而不落窠臼。可謂平中見險,意蘊深藏,着實展現出了夭矯不群的審美意象。書中既有漢隸架構的大氣象,又具六朝寫經書的恣肆靈動,其中妙處更突顯出書者的智慧與匠心獨運,确乎臻此境界不易,若非天賦異禀,旦夕砥砺,臨池不辍,豈能企及。
——顧亞龍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當代中國書法發展的路徑何在?當代書家都在思考探索,經過四十年的行進途程,前方的路标似乎隐隐可見,标示出的方向就是:交合生發。其間探索者所據以生發的父本母本各異,偏倚也不相同,其形成的風格面目自然千變萬化,更有超前者,以多重父本母本化合,如此手法,生發之風格就不為淺表所識,如此之演化,生添了當代書壇萬紫千紅的景觀。
近年來,培亮先生傾心于簡牍、漢碑與寫經的鑽研,就這三個路數來說,數量龐大,體系完整,并且三者各以獨特的風格系列呈示給世人。以什麼樣的方法去臨,以什麼樣的形式進行吸收與化合?這在進行工作之前與行進之中都是需要認真選汰、反複化合試驗,以确定選擇的語素在化合生成之後,符合自己的審美預想。培亮在臨摹中,有意省略了許多不必要的語言纏繞,在主題的中軸在線展開自己的構設,他兼顧三者的均衡構成,新風格保持三點支撐,避免因過分偏移而帶來原初構想的意外失落。
鄭培亮書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局部大圖
他的這個化合生成過程按時間跨度來說不算太長,這裡邊的原由一方面出自他的理論自覺,對簡牍、漢碑與寫經三者他都有深度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自身能夠提純化合的元素,有了一種審美預約。另一方面是能熟稔中國書法發展的脈絡,恰當定位自己抉擇的獨特性。實踐的自覺和理論的自覺,推進了前行速度。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作品,與已有的中國書法風格相比照,可以說有許多的似曾相識,這應該說是中國書法基因的反照,當我們略加深入,既可以發現,與我們腦海裡存儲的似曾相識,不是在一個時空裡相遇,培亮先生用一批曾經相識,化合生發了一個新型的屬于自己的書法世界。
就其筆劃形态而言,已經進行了分類配置,長畫更多舒張而悠長,一波三折,這種神态的定位似乎在寫經與北魏墓志之間,下筆的輕松快捷,又抛開兩種取法的版本很是遙遠,悠長的韻律予審美主體以心靈的放縱。當他的這種筆道用于寫經時,不能不讓人獲得精神上的超升。原本的墓志和寫經,都同時走出了率意的草書區域,讓楷化的面目越來越表情化。培亮在自我塑造過程中,攜帶簡牍意趣,讓長畫的舒張帶上了草書的神韻,這種神韻的召回與複現,應該說是十足的自若。由于操練的稔熟,使表現進入新的自然,他抓到的這一個審美契機,不單純使用在橫長畫上,還更多地體現在筆劃表現的許多方面,比如點之映帶、長豎彎鈎的形象,都融入了草味的塑造。
鄭培亮書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局部大圖
這些因素的積澱,不能隻表面化地理解為書寫速度是其主要成因,根本的是審美預計在起主導的作用。短橫畫的排列的表現似乎更加輕松了一些,快速的節奏給人以不經意的表像,實際上隐含着十分的刻意,刻意以不經意表現出來,這不能不說是藝術表現的成熟,微妙多變的筆劃形态完全可以說明深層的寓意。為了消除同向筆劃的闆滞,培亮多采用了各種非同向處理手法,使相同筆劃有了不同的面貌,書法形象得以靈妙的改變。深入簡牍,就會為其中書手各自的變化弄得神魂颠倒,表現之豐富,使人目眩,不知所取。
培亮在提取過程中,依然遵從了簡約之手法,對大量尚欠成熟和穩定的語素,都置于了舍棄的地位。我們通體觀覽他的作品,在法度的建設上顯得十分的嚴謹,當然他的這一種嚴謹是在自我營造的輕松活潑氣韻中鋪展開來的。
——翟萬益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鄭培亮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高清大圖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