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肉字識字方法

肉字識字方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14:18:23

肉字識字方法(吃字的學問)1

“吃”的學問

古嶽丘壑

古代文字中的“吃”,并沒有“進食”的意思,而是指人說話結巴。即口吃。《說文解字》上說:吃,口吃,說話受阻。字形采用“口”作邊旁,“氣”作聲旁。

古代講到吃東西,常用的是“食”這個字,如:食肉、食菜等,但又有“食酒、食水”等。

“吃”是“口 氣”的異體字,甲骨文和金文裡也沒有找到。氣,表示體息、呼吸。“口 氣”的篆文表示呼吸不暢,阻礙說話。隸化後,楷書異體字“吃”将篆文字形中的“氣”省去一橫,寫成“乞”,表示“氣短”,呼吸不暢。

“食”,的甲骨文中。上面的,類似字母A的,是朝下的“口”,表示低頭吃東西。兩點表示唾沫星。剩下的部分是有腳的盛器。造字本義:津津有味地進餐。

另外說下,在古代,用手直接抓吃粗食為“飯”;

有吃有喝的正餐為“食”;

山珍海味的高級享用為“餐”;

神祇受用祭奉的貢品為“享”。

開始,表示吃東西的字是食,後來在口語中,人們用一個更通俗、更大衆化的字取代了食字,“喫( chī) ”。

《說文新附》裡面的解釋是“喫,食也。”喫,就是吃東西的意思,這才是我們現在這個“吃”字的古字。但是“喫”這個字出現得比“吃”字要晚,大概是六朝以後的俗體字。而且它的意義比我們現在的“吃”法要寬,不僅吃飯,吃水果這種固體食物用“喫”,而且茶、酒等這些液體的飲品也用“喫”。

因為在古代,人們為了不浪費糧食,釀酒釀出的酒糟,也要一起吃掉。在古代制茶當中,茶是嚼着吃或者打成粉末狀煮着吃,有時候裡面還要加些香料之類的調味品,最後是和茶一起吃掉的。所以叫喫酒、喫茶。而現在,我們隻吃不含固體狀的液體茶酒了,飲品方面也就用“喝”這個字了。後來漢字簡化,“喫”字就被口吃的“吃”取代。

肉字識字方法(吃字的學問)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