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學中經常見到電阻、感抗、容抗和阻抗這幾個物理量,同時也經常見到說這個電路呈阻性、感性和容性,在特殊情況下電路還會呈現諧振狀态。下面我們就來分析比較一下這幾個物理量的區别和聯系,以及把它們組合成電路後,電路将會呈現的性質。
電阻:
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就是電阻。阻礙作用越大,我們就說這個導體的電阻越大,阻礙作用越小,我們就說這個導體的電阻越小。任何物質都具有電阻,隻是電阻的大小不同,阻礙電流的能力不同而已,絕緣體阻礙電流的能力最強,因此我們用絕緣體來隔絕導體,起到保護觸電的作用,而超導體的電阻幾乎為零。
電阻通常用字母R來表示。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特性,它的大小隻跟自身因素有關系,與外部因素沒有關系,或者說一個電阻做好以後,它的阻值就已經固定下來了,不會随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改變,這就是電阻定律,用公式表示如下:
R=ρL/S
ρ——制成電阻的材料電阻率,國際單位為歐姆 · 米(Ω · m) ;
L——繞制成電阻的導線長度,國際單位為米(m);
S——繞制成電阻的導線橫截面積,國際單位為平方米(m²) ;
R——電阻值,國際單位為歐姆,簡稱歐(Ω)。
電阻在交流電路和直流電路中的阻值都是一樣的,不會随電源頻率的變化而變化。
感抗:
在交流電路中,電感線圈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就是感抗。感抗的大小用公式表示如下:
XL= ωL = 2πfL
XL 就是感抗,國際單位為歐姆 (Ω);
ω 是交流電的角頻率,國際單位為弧度/秒(rad/s);
f 是交流電的頻率,國際單位為赫茲(Hz) ;
L 是電感線圈的電感量,國際單位為亨利(H)。
顯然,感抗的大小不僅與自身因素(L)有關系,還與外部施加的交流電的角頻率(ω)或頻率(f)有關系。
電感線圈的電感量L越大則感抗XL越大。
交流電的角頻率ω或頻率f越高,感抗XL也相應變大,這就是電感線圈具有通低頻阻高頻的特性。
直流電的頻率我們可以認為為零,因此感抗也為零,對直流電沒有阻礙作用,這就是電感線圈具有通直流阻交流的特性。
容抗:
在交流電路中,電容器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就是容抗。容抗的大小用公式表示如下:
XC= 1/(ωC) = 1/(2πfC)
XC 就是容抗,國際單位為歐姆 (Ω);
ω 是交流電的角頻率,國際單位為弧度/秒(rad/s);
f 是交流電的頻率,國際單位為赫茲(Hz) ;
C是電容器的電容量,國際單位為法拉(F)。
顯然,容抗的大小不僅與自身因素(C)有關系,還與外部施加的交流電的角頻率(ω)或頻率(f)有關系。
電容器的電容量C越大則容抗XC越小。
交流電的角頻率ω或頻率f越高,容抗XC越小,對交流電的阻礙作用越小,這就是電容器具有通高頻阻低頻的特性。
直流電的頻率我們可以認為為零,因此容抗為無窮大,對直流電的阻礙作用也是無窮大,這就是電容器具有隔直流通交流的特性。
阻抗:
具有電阻、電感和電容的電路裡,對交流電所起的阻礙作用叫做阻抗。阻抗常用 Z 表示,阻抗的國際單位是歐姆(Ω)。
阻抗由電阻、感抗和容抗三者組成,但不是三者簡單相加。對于一個具體電路,阻抗不是不變的,而是随着頻率變化而變化。
下面分别介紹電阻、電感和電容組成的串聯和并聯電路,其阻抗的大小以及電路的性質。
RLC串聯電路:
RLC串聯電路
電路如上圖所示。
由于R、L和C是串聯關系,因此流過R、L和C的電流相同都是i。
阻抗、電壓和功率的關系如下圖所示的三角形。
阻抗、電壓和功率三角形
其中,Z是RLC串聯後的總阻抗,XLC=XL-XC,是感抗和容抗合成後的電抗;U是RLC串聯後的總電壓,ULC=UL-UC,是電感上的電壓和電容上的電壓合成後的電壓;S是RLC串聯電路的視在功率,國際單位為伏安(VA),QLC=QL-QC是電感上的無功功率QL與電容上的無功功率QC合成後的無功功率,無功功率的國際單位為乏(var);P是有功功率,國際單位為瓦特(W)。
Z/U/S與R/UR/P的夾角ϕ就是功率因數角。
當XLC=XL-XC>0,或者說感抗XL大于容抗XC時,電感分到的電壓大于電容分到的電壓,電路呈電感性,感性電路三角形如下圖所示:
感性電路三角形
當XLC=XL-XC<0,或者說感抗XL小于于容抗XC時,電容分到的電壓大于電感分到的電壓,電路呈電容性,容性電路三角形如下圖所示:
容性電路三角形
當XLC=XL-XC=0,或者說感抗XL等于容抗XC時,電路呈電阻性,電路發生串聯諧振,此時總阻抗Z=R,為RLC串聯電路阻抗最小的狀态。利用這點,在電子電路中,用RLC串聯來做某個頻率的陷波器,即在某個頻率附近,陷波器對該頻率的阻抗最小,進而旁路掉該頻率附近的信号。
陷波器的特性曲線如下圖所示,當f=f0時,發生串聯諧振,Z=R,阻抗最小。
陷波器特性曲線
RLC并聯電路:
RLC并聯電路
電路如上圖所示。
由于R、L和C是并聯關系,因此加在R、L和C的電壓相同都是u。
阻抗、電流和功率的關系如下圖所示的三角形。
阻抗、電流和功率三角形
其中,Z是RLC并聯後的總阻抗,1/XLC=1/XL-1/XC;I是RLC并聯電路的總電流,ILC=IL-IC,是流過電感上的電流和流過電容上的電流合成後的電流;S是RLC并聯電路的視在功率,國際單位為伏安(VA),QLC=QL-QC是電感上的無功功率QL與電容上的無功功率QC合成後的無功功率,無功功率的國際單位為乏(var);P是有功功率,國際單位為瓦特(W)。
(1/Z)/I/S與(1/R)/IR/P的夾角ϕ就是功率因數角。
當1/XLC=1/XL-1/XC>0,或者說容抗XC大于感抗XL時,流過電感的電流大于流過電容的電流,電路呈電感性,感性電路三角形如下圖所示:
感性電路三角形
當1/XLC=1/XL-1/XC<0,或者說感抗XL大于容抗XC時,流過電容的電流大于流過電感的電流,電路呈電容性,容性電路三角形如下圖所示:
容性電路三角形
當XLC=XL-XC=0,或者說感抗XL等于容抗XC時,電路呈電阻性,電路發生并聯諧振,此時總阻抗Z=R,為RLC并聯電路阻抗最大的狀态。利用這點,在電子電路中,用RLC并聯來做某個頻率的選頻器,即在某個頻率附近,選頻器對該頻率的阻抗最大,對該頻率附近的信号的選擇性最好。
選頻器的特性曲線如下圖所示,當f=f0時,發生并聯諧振,增益最大。
選頻器特性曲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