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文言文知識梳理?寓言二則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甯信度,無自信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七年級上冊文言文知識梳理?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寓言二則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甯信度,無自信也。”
1.《鄭人買履》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人。
2.給下列字注音。
①履( ) ②甯( )
3.解釋字詞。
(1)履( ) (2)操( )
(3)甯( ) (4)罷( )
4.翻譯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罷,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甯信度,無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這則寓言故事包含了什麼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請你至少寫出兩個帶“履”的成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1.《刻舟求劍》這則寓言出自《________》,編者是________。
2.為下列字注音。
①墜( ) ②遽( ) ③契( )
3.解釋下列詞語。
①涉( ) ②是( )
③遽( ) ④求( )
4.分别指出加粗詞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 ②遽契其舟( )
5.翻譯句子。
①是吾劍之所從墜。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
6.這則寓言故事包含了什麼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1.《幼時記趣》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蘇州人,________代作家。
2.解釋字詞。
(1)拟( ) (2)強( )
(3)素( ) (4)唳( )
3.翻譯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________________
②作青雲白鶴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鶴舞空”這句話既是誇張又是比喻,為什麼這樣說?這句話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于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餘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别院。
1.這兩段文字分别寫了哪兩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給加粗的字注音。
①以土礫( )凸者為邱 ②怡( )然自得
③凹者為壑( ) ④蓋一癞蛤蟆( )也
3.解釋句中加粗的詞。
①凹者為壑( ) ②不覺呀然驚恐( )
③捉蛤蟆,鞭數十( ) ④以土礫凸者為邱( )
4.解釋句中的文言虛詞。
①于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 )
②使與台齊( )
③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 )
④餘年幼,方出神( )
5.分别指出加粗詞所指代的内容。
①常蹲其身( )
②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
③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 )
④鞭數十,驅之别院( )
6.翻譯句子:
①鞭數十,驅之别院。 譯文:________________
②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譯文:________________
《幼時記趣 》(14分)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于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目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餘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别院。
19.解釋加點字詞(4分)
(1)留蚊于素帳中 素: (2)項為之強 強:
(3)蓋一癞蛤蟆也 蓋: (4)鞭數十 鞭:
20.加點字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故時有物外之趣 是吾劍之所從墜 B、徐噴以煙 以叢草為林
C、又留蚊于素帳中 于土牆凹凸處 D、拔山倒樹而來 而劍不行
21.翻譯句子(4分)
(1)故時有物外之趣。
(2)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
22、“神遊其中,怡然自得”一句的“其中”指代什麼内容?在下面橫線上把它寫下來。(2分)
23、文中寫了多種“物外之趣”。請說說作者為什麼會獲得這麼多樂趣。(2分)
《三峽》
一
三 峽(郦道元)
自三峽七百裡中,兩岸連山,略無阙處;重岩疊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嗽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良多趣味 (2) 林寒澗肅
(3)屬引凄異 (4) 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10.翻譯下面文言語句。(2分)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譯文:
11.填空:文中用“ ”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 ”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12.昔日郦道元筆下美麗的三峽,如今因三峽工程更聞名于世,并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請你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寫一段導遊詞,向前來觀光的遊客介紹三峽的風景特點和時代變化。(3分)
【相關鍊接】新華網三峽工地5月20日專電(記者江時強、劉詩平)
2006年5月20日14時,三峽壩頂上激動的建設者們見證了大壩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的曆史性時刻。至此,世界規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壩終于在中國長江西陵峽全線建成。
三峽大壩建成後,大壩本身就是一道壯麗的景觀。北京三峽遊的線路一直在追蹤 三峽大壩的建設進程。
導遊詞:
二、 [甲文]自三峽七百裡中,兩岸連山,略無阙處。重岩疊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乙文]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缥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嘤嘤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鸢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8.下列加點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沿溯阻絕(逆流而上) B. 不以疾也(快)
C. 從流飄蕩(順、随) D. 負勢競上(勢力)
9.用現代漢語表達下面句子的意思
(1)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2)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10.對甲乙兩段文字解讀有誤的一項是
A. 甲文先寫了三峽的整體風貌,然後抓住三峽不同季節的不同特點,寫出了三峽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文不僅寫出了江流婉轉、随流飄蕩的情形,也表現了作者陶醉于美麗大自然的閑适心境。
C. 兩文都寫山水,所描繪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異給讀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動靜相雜、虛實相應、骈散相間是兩文在寫景上的共同特點。
11.甲乙兩文都描寫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寫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甲文側重于寫水流之 ,乙文側重于寫水流之 ;甲乙兩文都描寫了難見天日之景,但着眼點卻不同,甲文以“不見曦月”來寫 ,乙文以“有時見日”來寫。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共12分,每小題2分)
(一)三 峽
①自三峽七百裡中,兩岸連山,略無阙處;重岩疊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見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在三峽的七百裡中,兩岸山連着山,幾乎沒有半點空隙。層層疊疊的山岩峰巒,遮蔽了天空,擋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季,大水漫上兩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斷絕了。有時皇帝有诏命必須火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動身,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裡的路程,即使騎上奔馳的駿馬,駕着長風飛翔,也沒有如此迅速。
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着兩岸山色。極為陡峭的山峰上,生長着許多姿态奇特的柏樹,大小瀑布,在那裡飛射沖刷,江水清澈,樹木繁盛,群山峻峭,綠草豐茂,确實很有趣味。
每逢雨後初晴或霜天清晨,樹林山澗冷落而蕭索,常有猿猴在高處長聲鳴叫,聲音連續不斷,異常凄厲。回響在空曠的山谷中,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2.解釋下面加橫線的詞。
①沿溯阻絕(逆流而上) ②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快)
23.翻譯下面句子。
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答:(聲音)回響在空曠的山谷中,很長時間才消失。
24.閱讀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簡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文章的第②段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了夏天三峽水流(湍急)的特點;文章第④段與詩中(兩岸猿聲啼不住)一句相對應。
答案:
四、(09柳州)
(一)
自三峽七百裡中,兩岸連山,略無阙處。重岩疊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選自郦道元《三峽》)
(三)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缥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嘤嘤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鸢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選自吳均《與朱元思書》)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1)略無阙處 (2)雖乘奔禦風
(3)負勢競上 (4)望峰息心
2、寫列加點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B.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C.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D.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3、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6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譯文:
(2)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
譯文:
4、比較兩篇短文的異同。(3分)
(1)兩文都寫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連綿、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兩文都寫了猿鳴,但寫作目的不同,《三峽》通過猿鳴烘托環境的 ,《與朱元思書》則通過猿鳴表現了環境的生機勃勃。
五、
閱讀郦道元的《三峽》,回答11——14題。(共11分)
自三峽七百裡中,兩岸連山,略無阙處;重岩疊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阙 襄
12、翻譯下列語句。(4分)
(1)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譯文
(2)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譯文
13、總結三峽的景物特點,給下面的對聯補出上聯。(2分)
,天高地厚華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記》選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較,在寫水方面有什麼異同?(3分)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夢溪筆談》二則
(一)
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忽有一蟲生,如土中狗蠍,其喙有鉗,千萬蔽地;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為兩段。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其蟲舊曾有之,土人謂之“傍不肯”。
1.《以蟲治蟲》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浙江錢塘人,________代作家。
2.給加粗的字注音
①狗蠍( ) ②其喙有鉗( )
3.解釋字詞。
①蔽( )②悉( )③旬日( )④穰( )
4.翻譯加粗句。
①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為兩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區别下列各句中“之”的不同用法
①其蟲舊曾有之。( )
②土人謂之“傍不肯”。( )
6.設想一下,如果子方蟲沒有遇到“傍不肯”将會發生怎樣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歲以大穰”的原因什麼?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錢氏據兩浙時,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三級,錢帥登之,患其塔動。匠師雲:“未布瓦,上輕,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動如初。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贻以金钗,問塔動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層布闆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匠師如其言,塔遂定。蓋釘闆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胠箧,人履其闆,六幕相持,自不能動。人皆伏其精練。
1.概括這一段文字三層大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給加粗的字注音
①錢氏據兩浙時( ) ②方兩三級( )
③但逐層布闆訖( ) ④人履其闆( )
3.解釋句中加粗的詞
①患其塔動( ) ②故如此( )
③未布瓦( ) ④贻以金钗( )
⑤匠師如其言( ) ⑥蓋釘闆上下彌束( )
4.解釋句中的文言虛詞
①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 ②乃以瓦布之( )
③贻以金钗( ) ④但逐層布闆訖( )
⑤問塔動之因( )
5.分别指出加粗詞所指代的内容
①錢帥登之( ) ②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 )
③匠師如其言( ) ④此易耳( )
6.翻譯句子
①六幕相聯如胠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皆伏其精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皓笑曰”中的“笑”表現了喻皓當時怎樣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複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⒘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屠懼,投以骨
A.┤
┕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B.┤
┕彼竭我赢,故克之
┌一狼徑去
C.┤
┕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止增笑耳
D.┤
┕非梧桐不止
⒙将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
譯:
②其一犬坐于前。
譯:
⒚填空。
本文按照屠戶 、懼狼、禦狼、殺狼的順序叙事,從“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等行為和“ ”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這個故事更表理了屠戶的 。
⒛請談談你從這個故事中得到的啟示。
答:
四、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完成9——13題。(15分)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後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與家犬雜畜,亦與犬相安。稍長,亦頗馴,竟忘其為狼。一日,主人晝寝廳事,聞群犬嗚嗚作怒聲,驚起周視無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僞睡以俟,則二狼伺其未覺,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殺之而取其革。此事從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誣哉!”然野心不過遁逸耳。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更不止于野心矣。獸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2分)
(1)目似瞑 (2)将舐其喉 (3)信不誣哉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與現代漢語中的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然野心不過遁逸耳 B.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C.叫嚣乎東西,突乎南北 D.而頃刻兩斃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以刀劈狼首/乃僞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殺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嶽陽樓
1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1)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2)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
13.甲、乙兩段文字寫出了狼的什麼共同特征?作者對狼分别持怎樣的态度?(3分
五、2008眉山市狼
比較閱讀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題。(10分)
【甲】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複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乙】兩牧豎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數十步。少頃,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豎于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号且爬抓。其一豎又在彼樹緻小狼鳴急。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跑②号如前狀。前樹又鳴,又轉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複,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動。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選自《聊齋志異·牧豎》)
【注釋】①牧豎:牧童。豎,童仆。 ②跑:獸類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氣息微弱的樣子。
12.下列每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兩狼之并驅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倉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狀 D. 相去數十步 一狼徑去
1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2分)
②豎下視之,氣已絕矣!(2分)
14.比較閱讀【甲】【乙】兩文,下面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甲文主要表現狼的貪婪、兇殘、狡詐和愚蠢;乙文則從大狼身上體現偉大的母愛。
B.甲乙兩文在刻畫狼時,都運用了動作和神态描寫。
C.甲文表現狼的狡詐時主要寫兩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誘敵”;乙文中開篇寫“謀分捉之”,以下從狼的側面處處體現了“謀”的結果。
D.兩文的語言都簡練而生動,都運用了比喻和描寫。
15.同是人與狼的較量,屠戶與牧豎對狼的做法,你更贊同哪一種?為什麼?
十五夜望月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對聯六副
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
《論語》十二則
次北固山下
赤壁
浣溪沙
題破山寺後禅院
誦讀欣賞《古詩二首》迢迢牽牛星
登幽州台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