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雙非院校”是指既不是985院校、又不是211院校,自從雙一流的概念提出之後,“雙非”也指稱“既不是世界一流大學,也沒有一流學科建設”的高校。
這個稱呼當然不是官方規定的,隻是大家習慣性的指代。
近年來研究生招生院校共有800多所(包括研究院),這樣算下來,雙非院校有700餘所,是碩士研究生的主要招生主體。
關于雙非值不值得報考或者調劑,關鍵看自己。這裡面個人的因素很多,小編這篇文章盡量從多個維度給大家一些參考。
一、對自己的評估
1.個人目标
我們選擇考研時,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想想自己考研的初心是什麼,對未來發展有什麼樣的規劃,側重于就業還是做研究?未來要發展的方向需要什麼?文憑、人脈、教育資源還是就業機會和平台?
目标不同,方向就不同,做選擇時需要着重考慮的因素也就不一樣。
舉個例子,如果你未來打算做一名律師,并且想進入大律所工作,可能985、211的名頭就不是那麼重要,相反“五院四系”在業内的認可度還更高一些。如果你有志于從事金融行業,比較有名的财經類院校可能資源更廣一些。
如果你本科是985院校,以後也有志于去高校當老師,那最好研究生也能讀好一點的牌子,有很多985院校引進青年講師時,是要求本碩博都必須是985的。
當然,單純就科研來講,一些雙非院校的專業實力比一些985、211院校的還要高,處在該專業研究前沿的大牛導師也不少。這種情況下,讀個雙非研究生也不錯。
2.本科院校
大部分人都希望通過研究生學習,實現自己在學曆上的提升。本科院校及專業實力就是我們的起步位置。如果你本科雙非,隻要報考和調劑院校比本科院校好,那我們其實就沒吃虧。
但如果本科就是985、211,你報考時,大概率不會選擇不如自己本科的學校,但到調劑這一步時,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降一檔也是能接受的,比如985,調劑到好的211,關鍵看自己能不能過自己這一關。
3.個人學習基礎和能力
任何時候做選擇都不能脫離自身實際情況。出于就業壓力、自我提升,或者僅僅為證明自己的能力,盲目追求名校實在不可取。
考研不容易,讀研的機會成本很高,一定要在正确認識自己實力的基礎上,結合個人理想,選擇院校。先确定自己現有的學習基礎在哪個水平,然後評估通過學習後自己能達到的位置,在這個位置附近選擇合适的院校。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信。
4.選擇時機
最初擇校時,院校标準可以稍微定高一點,這樣就算沒考上,調劑也有一定餘地。而調劑一般是從高往低調,從低往高調也有,但情況很少,難度也高。所以在調劑時就要适當放低目标,提前想好自己的調劑底線,最不濟哪些學校是一定不會考慮的。在可選擇的範圍内,盡可能地争取機會。
二、雙非院校的優劣勢說完了個人情況,我們再來分析下雙非院校的優劣勢。
1.院校實力
雙非院校中不乏專業實力強勁的好學校,而985、211也不代表沒有弱勢學科。
比如,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東北财經大學、江西财經大學應用經濟學被評為A類;而同濟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評估結果隻是C-。
就算是雙非院校,也是要看專業和導師的。有些雙非院校雖然名氣沒有985、211學校大,但專業和導師實力都很厲害,屬于行業翹楚,一點不比名校差。
還有個别院校,之所以沒有評上985或者211,并不是實力不強,而是因為同一地區有其他學校評上了,這也與國家和教育部的統籌建設有關系,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2.地域因素
選擇研究生院校時,院校所處位置也是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像北京、深圳、上海等經濟發展熱門地區,集聚了很多行業裡的頭部公司,有很多資源和機會,入職後遇到牛人的概率也比較大。處在這些地區,實力也不錯的雙非院校,往往也是研究生報考和調劑時的“香饽饽”。
比如深圳大學,學校環境、師資水平都不錯,而且因為地處深圳,周圍全是騰訊、中興、阿裡分部、聯想這樣的“龍頭企業”,就業機會特别多。
還有些院校,雖然在全國的名聲不大,但在某個省份内認可度比較高,學校和當地很多企業都有合作。研究生畢業後,在當地容易找工作,薪資也好,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3.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指的是如果你做另外一個選擇,能獲得的最大收益。如果選擇去雙非院校讀研究生,意味着将要放棄上岸985、211的可能,與之相關的資源和機會也都無緣。
但與此同理,如果你目标定的太高,超越了自己能夠着的範圍,一志願上不了岸,調劑更難,最後錯失上岸機會,也不免遺憾。
4.上岸成功率
既然選擇了考研,也為之付出了很多,我們肯定希望最後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院校報考難度與個人實力之間的差距多大才合适。
比較理想的狀态是,考取目标院校有一定難度,但我們在自身實力的基礎上,通過努力,讓自己踮踮腳或跳起來能夠得到目标;如果目标太高,非常努力地跳起來後還夠不到,可能就要面臨過往付出的一切打了水漂的結局。這種情況下,選擇好考一點的雙非院校,就要比報考難度較高的985、211院校來的劃算。
5.未來就業選擇
不可否認,一些大型企業在招聘時表現出對名校學子的明顯青睐。華為就曆來是頂尖人才收割機,每年收割的名校畢業生高達數千人。
但同時我們也能看到,也有很多企業并不是“唯名校論”。有些崗位或體制内單位,隻要求是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并沒有對學校有硬性要求。
抛開名校與雙非的牌子,單就研究生學曆來講,在就業時也比普通本科可選擇的範圍要大,薪資的起點也高,這在一些老牌國企裡很明顯。
總之,雙非院校的研究生值不值得讀,答案在于自己。
不論學校好壞,都要堅持努力。對個人發展而言,院校提供的是助力,你能跑多遠,關鍵還是在于自己。名校讀廢了的例子有,雙非讀成功的例子也有。我們不可能頂着學校給的光環過一輩子。
就算讀研的學校是雙非,不是很有名,也要竭盡全力讓自己出彩。把自己的專業學精,成為行業裡的優秀人才,不需要名校鍍金,你就是自己的名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