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南方草莓種植技術與管理

南方草莓種植技術與管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6 13:24:33

雲南四季草莓栽培管理技術

基金項目:雲南特色水果品質提升與優勢品牌創建( 2019ZG002 );昆明市西山區農林局陶磅專家工作室;綠色食品牌打造科技支撐運動(果蔬)專項資助。

萬   紅

草 莓 屬 于 薔 薇 科 ( Rosaceae )草 莓 屬(Fragaria ),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目前我國栽培的草莓主要為一季型的冬季草莓,又叫短日照草莓,采收時間主要集中在12月至翌年5月, 6 — 11 月為草莓空缺期。四季草莓具體可細分為長日照草莓和日中性草莓,現主栽品種為日中性草莓,其對光周期不敏感,在 4~29℃ 溫度條件下 ,在溫涼區域可實現夏秋鮮果生産 。

雲南地處低緯度高海拔地區,夏季氣候冷涼,适宜栽培四季草莓。據中國園藝學會草莓分會統計, 2018 年全國四季草莓種植面積約3 533hm2 ,雲 南 省 四 季 草 莓 種 植 面 積 約2 133hm2 ,占全國的三分之二;到 2020 年,全國四季草莓種植面積約6 067hm2 ,雲南省四季草莓的種植面積已達4 453hm2 ,約占全國四季草莓的四分之三。雲南是全國四季草莓栽培面積最大的省份,也是我國四季草莓種植重要的優勢産區之一。本文主要介紹雲南四季草莓栽培管理技術,可為其他各地四季草莓種植提供參考。

南方草莓種植技術與管理(雲南四季草莓栽培管理技術)1

1  主栽品種

雲南四季草莓主栽品種為蒙特瑞,約占總栽培面積的80% ;其次為聖安德瑞斯,約占 14% ;波特拉約占5% ;還有少量的阿爾比、秋怡、秋香、秋紅等品種 。

2  育苗技術

2.1  整地

選擇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3 年以上沒有栽過草莓的地塊,若為連作地,則須對土壤每hm2施 農 家 肥2 000~3 000kg ,複合肥30kg 。耕勻耙細後做成 龜 背 形 畦,寬 1.0~1.8 m、高 10~20cm 、溝寬20~30cm 。

也可采用高架基質穴盤育苗,無須考慮土壤的優劣,場地的選擇面更廣,幼苗定植後緩苗快,但成本稍高。

2.2  母苗選擇

優先選擇脫毒種苗或1代苗作為母苗,要求有 3 片以上新葉、葉柄短而粗壯、無病蟲害、根系發達。

2.3  定植時間及方式

3 月中旬至 4 月中旬定植母苗,畦較窄可将母苗單行定植在畦中間或距畦邊 10cm左右的位置,株距 30~50cm ;畦較寬可采用雙行“品”字形定植,株行距(30~50 ) cm×(50~80 ) cm 。定植時應摘除老葉、花序,以帶土移栽為宜,注意苗心莖部與地面平齊,做到深不埋心、淺不露根。如采用高架基質穴盤育苗,可将母苗雙行定植在中間,呈“品”字形,株行距 20cm×20cm ,定植時注意弓背向外,在母苗的兩側放置穴盤。

2.4  田間管理

母苗定植後要立即澆透水。清晨植株葉緣無水珠時要及時澆水,保持育苗期土壤濕潤,避免畦面和畦溝積水。母苗抽生匍匐莖後,要及時梳理,用育苗叉将匍匐莖偶數節固定,使其均勻分布,可促進幼苗快速生根。地栽每 667m2幼苗控制在 4 萬株以内,去除過密的多餘匍匐莖,以确保幼苗間通風透光,并具有合理的營養面積。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去除母苗的花序、老葉和病葉。待田間的幼苗數量達到要求後剪除母苗的所有葉子,以提高通風透光率。前期以高氮肥為主,采苗前 1 個月提高磷肥和鉀肥的比例。

2.5  起苗

9 月下旬起苗,起苗後可直接定植或低溫貯藏後 定植。貯 藏 前将 葉 片剪除,保留5~10cm 長的葉柄,用殺菌劑浸泡後放入塑料袋中,再将塑料袋放入紙箱或泡沫箱中,冷庫貯藏,溫度保持在-2~0℃ 。

南方草莓種植技術與管理(雲南四季草莓栽培管理技術)2

3  夏季草莓生産管理

3.1  種植環境條件

夏季草莓最佳種植區域為海拔2 300~2 600m 、年平均氣溫 12℃ 左右的地區,選擇土層較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排灌方便的地塊建園。一般采用鋼架結構拱形插地棚,棚寬6m ,棚高3m ,棚杆間距80cm ,具有避雨、保溫的功能。

3.2  整地起壟

清除草莓和其他作物殘株,破畦,使土壤平整細碎。連作地塊宜根據土傳病蟲害發生程度進行土壤消毒。每 667m2撒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 3 000~4 000kg 或根據産品說明撒施商品有機肥 800~1 500kg 、氮磷鉀複合肥 30~40kg 、過磷酸鈣 20~30kg ,拌勻。定植前7~10d起壟,壟高40~50cm ,壟面寬40~50cm ,壟底寬 60~70cm ,壟溝寬20~25cm 。壟起好後鋪設滴灌設施,灌一次小水适當鎮壓,以保證土壤沉實不塌壟。

3.3  定植時間及方式

分為春栽和秋栽兩種定植時期,春季一般3— 4 月定植,秋季 9 — 10 月定植。采用雙行三角形定植,植株距壟邊 10cm ,株距 20~25cm ,行 距 20~30cm 。每 667 m2定 植6 000~7 000 株。定植時弓背朝外,順直根系,深不埋心,淺不露根。栽後立即澆透定根水。

3.4  田間管理

定植後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裸根苗緩苗期一般為 7~10d ,定植後的前 3d 早晚各澆水 1 次,以後根據墒情适當澆水。緩苗期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0%~80% ,幼苗成活後控制在50%~60% 。棚内溫度高于28 ℃時,要掀開大棚邊膜進行通風降溫。

幼苗成活後及時覆蓋地膜。根據植株不同生長時期和生長狀況确定施肥次數、配比和濃度。及時去除老葉、病葉和匍匐莖。摘除部分過多、過弱的花序和小花、小果、畸形果、病蟲果。每株植株上選留 3~4 個方位好且粗壯的新芽,其餘全部去除。

在冬季氣溫下降時,草莓植株逐漸休眠,要拆除棚膜,一是讓植株充分休眠,二是防止積雪壓垮大棚。來年初春植株逐漸恢複生長,要及時清理老葉、殘留花果和側芽,每株留 3~4 個側芽,将裸露的根系進行培土覆蓋。連續防治病蟲害2~3次,加大肥水管理,随後進行常規管理,3月中旬可以留花留果,4月中下旬開始采收,雨水來臨前覆蓋棚膜。

4  病蟲害防治

危害四季草莓的病蟲主要有灰黴病、紅中柱根腐病、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螨、薊馬、蚜蟲和蛴螬,其中危害最嚴重的是螨、薊馬和蛴螬。防治原則為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防早治小。以農業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關鍵防控為輔。

農業防治是通過适當的栽培管理,創造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環境,如定植前對土壤進行充分的消毒處理;選用脫毒種苗進行育苗,定植無病蟲害幼苗;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清除病株蟲葉,集中銷毀處理;控制種植密度,保證田間通風透光良好;加強肥水管理,培育健壯植株,提高植株抵抗力。物理防治是利用簡單工具和物理因素如光、熱、電、溫度、濕度等防治病蟲害的措施,如懸挂黃闆藍闆誘殺蚜蟲、薊馬等,覆蓋銀灰色地膜趨避蚜蟲,覆蓋塑料薄膜進行高溫悶棚以殺滅棚内及土壤表層的病蟲等。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生物的代謝産物進行病蟲害防治,主要有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菌治菌、生物藥劑防治等,草莓上應用的有利用捕食螨控制螨類害蟲和薊馬、用蚜繭蜂防治蚜蟲、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白粉病和灰黴病、申嗪黴素防治枯萎病、苦參堿防治薊馬蚜蟲等。化學防治效果明顯、快速,在以上方法對病蟲害防治效果不佳時應盡快采用化學防控,盡量選用高效、低毒、殘效期短、安全的農藥,注意使用次數、劑量和安全間隔期,做到适時輪換、合理混用。

4.1  灰黴病

引起灰黴病的病原菌為灰葡萄孢( Bot -rytis   cinerea ),主要危害果實、花及花蕾。發病初期在受害部位産生油漬狀淺褐色小斑點,後擴展為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濕度大時病部産生厚密的灰色黴層。病菌喜溫暖潮濕的環境,發病最适氣候條件為溫度 18~25℃ ,相對濕度90%以上, 6 — 9月的雨季為發病盛期,四季草莓的病情較輕。注意控制棚内溫濕度,避免施用過多氮肥。發病初期可用1 000億孢子/ g 枯草芽孢杆菌可濕性粉劑75g/ 667m2 、3×108CFU / g 哈茨木黴可濕性粉劑100~150g/ 667m2 、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0~1 000 倍液、 10% 多抗黴素可濕性粉劑 500 倍液等生物制劑進行防治,必要時可用 50% 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 1 200倍液、42.4% 唑醚·氟酰胺懸浮劑 1 500~2 000倍液、 40%嘧黴胺懸浮劑1 000倍液、43%氟菌·肟菌酯懸浮劑1 500~2 000倍液等噴霧防治,也可采用煙劑熏蒸,每667m2用10%腐黴利煙劑200g 、 45%百菌清煙劑250g 或 3% 噻菌靈煙劑 300g ,5~7d 一次,連熏2~3次。

4.2  紅中柱根腐病

病原 菌 主 要 為 疫 黴 菌 ( Phytophthorafragariae ),危害植株根部,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急性型多在春夏季發生,葉尖突然凋萎,不久呈青枯狀,導緻全株迅速枯死。慢性型從定植後至冬季均可發生,從下部葉片開始,葉緣呈紅褐色,逐漸向上凋萎,直至枯死,根莖橫切可見中心柱從内至外呈紅褐色,病株根系腐爛、易拔起。可通過種苗、病株土壤、水和帶菌農具傳播。為低溫性病害,地溫高于25℃則不發病或發病輕,棚内高濕情況下極易發病,重茬連作地的植株長勢弱,草莓發病嚴重。發現感病植株應立即拔出,并清理病株根系附近土壤,可用 99% 噁黴靈1 500 倍液、 68% 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500~800 倍液等灌根防治。

4.3  炭疽病

引起草莓炭疽病的病原菌主要有 3 種:膠 孢 炭 疽 菌 ( Colletotrichumgloeospori -oides )、尖孢炭疽菌( C . acutatum )、草莓炭疽菌( C . fragariae )。葉片、葉柄、匍匐莖、根莖、果實均可受害,一般分為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兩類症狀。局部病斑最易發生在匍匐莖和葉柄上,病斑為紡錘形,剛開始為紅褐色,後變為黑色,病斑處凹陷;葉片上出現黑褐色病斑。萎蔫型病株發病初期葉片白天萎蔫,傍晚恢複,發病嚴重的情況下幾天就枯死;根新鮮難拔起,根莖橫切面可見由外向内的棕紅色或黑褐色病斑。病原菌的菌絲生長和産孢适宜溫度為10~35℃ ,菌絲生長最适溫度為 24~28℃ ,屬高溫性病害,在春夏雨季容易發病,涼爽幹燥的氣候不利于病害發生,病菌主要通過帶病種苗、土壤和水媒進行傳播。可用 250g / L 戊唑醇水乳劑 1 500~2 000倍液、 25%嘧菌酯懸浮劑800~1 0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 000~2 000倍液、45%咪鮮胺水乳劑1 000~1 500倍液等噴霧防治。

南方草莓種植技術與管理(雲南四季草莓栽培管理技術)3

4.4  枯萎病

草莓枯萎病的病原菌主要為尖孢鐮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全 生 育 期 均 可 發病。病菌生長溫度為 10~35℃ ,發病适宜溫度 22~32℃ ,為高溫性土傳病害,在春夏易發病。發病初期心葉變為黃綠色或黃色,有的卷縮,或發生畸形葉,3 片小葉中有 1~2片畸形或小葉化,且多發生在一側。老葉呈紫紅色萎蔫,地下根系變褐,剖開可見根莖、葉柄及果梗維管束變為褐色至黑褐色。病原菌從根部侵入,在根莖維管束生長發育,通過堵塞維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壞植株輸導機能從而引起萎蔫。連作、黏重土壤、排水不暢、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肥料等均能引起植株根系發育不良,從而加重病害。發現病株應及時 拔 除 并 集 中 銷 毀,可 用 99% 噁 黴 靈1 500 倍液、 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500 倍液、250g/ L 吡唑醚菌酯乳油 2 000 倍液、1%申嗪黴素懸浮劑 900 倍液等灌根預防。

4.5  白粉病

草莓白 粉病的病原菌 為 Podosphaeraaphanis 。主要危害葉片、匍匐莖、花和果實。葉片染病初期,葉背出現薄薄的白色菌絲層,随着病情加重,葉緣向上卷曲,可見暗色污斑,以後病斑逐步擴大并在葉片上産生薄霜狀的白色粉狀物。花瓣受害變為紅色,果實受害後果面覆蓋白色粉狀物。病菌侵染的最适溫度為15~25 ℃ ,相對濕度80%以上,低于5 ℃和高于35 ℃均不利于發病,在雨季要提前預防。可選用1 000億孢子/ g 枯草芽孢杆菌可濕性粉劑75g/ 667m2 、5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1 000~3 000倍液、43%氟菌·肟菌酯懸浮劑 1 500~3 000 倍液、 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 1 000~2 000 倍液、12.5% 四氟醚唑水乳劑 2 400~4 000 倍液、29% 吡萘·嘧菌酯懸浮劑 1 200~2 000 倍液、40%腈菌唑可濕性粉劑4 000~6 000倍液等噴施,也可選用百菌清煙劑或硫磺進行熏蒸防治。

4.6  螨

危害 草 莓 的 螨 主 要 有 二 斑 葉 螨 ( Tet -ranychus   urticae )和朱砂葉螨( T . cinnabar -inus ),通過刺吸莖葉為害,常以小群體在葉背面結網,并在網下産卵和為害,受害葉片出現黃白色至灰白色小斑點,繼而變成蒼灰色,葉面失綠,可見大量網狀物。葉背面可見網内有成螨、若螨及卵,為害嚴重時葉片呈焦枯狀。四季草莓受螨危害較重,從春夏到深秋都易發生,在田間零星發生時,應及時防治,可用 2% 苦參堿水劑 800~1 500 倍液、 73%炔螨特乳油 2 000 倍液、 43% 聯苯肼酯懸浮劑 2 000~3 000 倍液、 20% 丁弗螨酯懸浮劑1 500~2 500 倍 液、 24% 螺 螨 酯 懸 浮 劑3 000~5 000 倍 液、 30% 乙 唑 螨 腈 懸 浮 劑2 500 倍液等進行噴施,打藥時噴頭斜向上噴施葉背面,5~7d 噴 1 次,連續防治 2 次。有條件的可投放捕食螨,以螨治螨。

4.7  薊馬

薊馬種類繁多,但為害特點基本相同,以锉吸式口器锉傷花蕊、花瓣、果實和嫩葉等,授粉不良、果實畸形、果面呈茶褐色,受害嚴重的花蕊變為黑褐色,花蕾枯萎不能結果。薊馬多在花期發生,四季草莓花期長,薊馬危害嚴重,從春季氣溫回升開始危害,直至秋季氣候冷涼後減弱,在高溫、幹燥的環境下發生嚴重。可懸挂藍闆誘殺,生物防治可放養小花蝽或捕食螨,化學防治可用60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2 000倍液、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500倍液、2%苦參堿水劑800~1 500倍液等噴霧防治。草莓開花前期是預防薊馬的關鍵時期,應及時噴藥防治。

4.8  蚜蟲

俗稱膩蟲,在春夏季發生危害,危害程度較輕。蚜蟲在幼葉葉柄、葉背面吸食汁液,使葉片卷縮扭曲。蚜蟲除直接危害草莓植株外,還是病毒的傳播者,它分泌的蜜露會污染葉片和果實,阻礙光合作用,降低果實的商品價值。可懸挂黃闆誘殺,必要時用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3 000~5 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1 500~2 000 倍液、 2% 苦參堿水劑800~1 500倍液、22%噻蟲·高氯氟懸浮劑3 000~5 000 倍液等噴霧防治,打藥時注意噴霧要細,多噴在葉背及葉心上,最好采用淋洗式噴霧。

4.9  蛴螬

蛴螬是各種金龜子幼蟲的統稱,俗稱土蠶、地蠶、地老虎,幼蟲在地下啃食根系,輕者損傷根系,影響植株生長,重者導緻植株死亡。蛴螬一般在 6 — 10 月為害草莓根系。成蟲可為害草莓葉片,一般發生較輕。蟲害防治可在成蟲羽化出土高峰期利用成蟲的趨光性,-0在園邊合理布置殺蟲燈進行誘殺,将成蟲消滅在産卵前,以降低蟲口數量。幼蟲可用100億孢子/ g 綠僵菌粉劑 250~500g/ 667m2 ,稀釋250~400 倍,過濾載體後滴灌施入;幼蟲危害嚴重可用 25g / L 高效 氯 氟 氰菊酯 乳油300~800 倍液灌根處理;若該地塊蟲害嚴重,應在下一次整地起壟前先用 5% 辛硫磷顆粒劑 3kg / 667m2與複合肥一起撒施,最好在傍晚和夜間施藥,以防藥物光解,拌勻後再起壟定植。

5  采收及采後處理技術

5.1  果實采收

春季定植的幼苗,當年 5 月至翌年 12 月采收;秋季定植的幼苗,翌年 4 月至第 3 年12月采收。通常第1年種植的冷藏苗休眠過深,緩苗期長,品種的産量優勢不能充分發揮;2~3 年植株适應性增強,能夠達到最大産量和效益。超過 4 年,植株老化,生長衰退,産量及品質開始下降,病蟲害增多,管理成本增加。因此,建議根據栽培管理水平和種苗表現,以2~3年一栽為宜。采收宜在上午露水稍幹時開始,11時結束,或在午後16時後進行。根據市場需求和運輸距離采摘不同成熟度的果實,采摘的果實要求果柄短,不損傷花萼,無機械損傷。

南方草莓種植技術與管理(雲南四季草莓栽培管理技術)4

5.2  分級包裝

果實在包裝間進行分級包裝,将商品果按照果實大小、成熟度分别裝盒,一般采用紙盒包裝,下面墊一層海綿,将草莓放好後覆蓋保鮮膜再加一層海綿,每盒 500g 左右,規格一般為大果 20 個、中果 24 個、小果 28 個,每排果子間用海綿隔開,以減少運輸過程中果實相互擦碰而導緻的損耗。

5.3  貯運

将包裝好的草莓盒裝入泡沫箱中,可進行長途運輸,若氣溫過高可在泡沫箱中放 1~2個冰袋。沒有冷庫的種植戶一般當天連夜發貨,有冷庫的公司可将包裝好的草莓預冷後放入冷庫中貯藏,貯藏溫度為 6~10℃ ,存放時間不宜過長,2~3d 為佳。根據銷售市場采取适合的運輸方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