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頭條上看到了不少關于“世界經濟危機”的文章,今天曆史君與大家聊一聊1932年開始的那場席卷天下的“經濟大危機”,它震撼了世界、改變了世界的局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二戰的爆發。
咱們提到“經濟大危機”,就不得不提到“胡佛”二字。當然啦,我們現在提起第31任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這個名字,恐怕也隻會想到他是“1932年經濟大危機”的罪魁禍首,真的是這樣嗎?^0^
故事現在開始啦:1929 年 10 月股市崩盤了。胡佛,一名共和黨人,拒絕幹預。相反,他讓自由市場自行解決,經濟下行由此演變成災難性的下跌。
好吧,股市的确在 1929 年崩盤了,随之而來的經濟下行也确實導緻了大蕭條,但這并非因為胡佛和他的前任凱文·柯立芝一樣是個小政府主義者。而是恰好相反。我的研究表明,正是胡佛持續不斷的幹預——而不是被誤解的他什麼也沒做——引發了大蕭條。
胡佛是一個本性寬宏大度的好人,他在從政以前是名成功的礦業工程師,他相信幾乎所有事物都能規劃設計,并把這套哲學用在了 1929 年經濟危機中。結果證明,他是恰好錯誤時間的錯誤人選。首先,胡佛不信任自由市場,他明白自由競争迫使企業降低價格;但是,他認為,低價格導緻低工資。^0^
在 1929 年 11 月,股市大跌不久後,胡佛召集了美國工業巨頭的CEO們,以福特汽車的亨利·福特、通用汽車的阿爾弗雷德·斯隆和杜邦化工的皮埃爾·杜邦為首與胡佛會面。
胡佛總統下達了一條非常清楚且前所未有的指示:無視疲軟的經濟,讓工資維持在現有水平;減少裁員,如果必須減少人力,要通過工作分攤的方式——即是,讓兩個工人每人工作半天或隔天工作。
作為維持工資和分攤工作的回報,胡佛答應 CEO 們他會說服工人們不罷工也不要求額外的酬勞或福利。他遵守了承諾,工人答應了不罷工,工廠答應了不削減工資。事實上,大名鼎鼎的汽車大王亨利·福特還提高了工資以示支持。≥▽≤
這位工程師,看起來設計了份完美的解決方案,隻是它并不可行。^0^
随着 1930 年和 1931 年的到來,工業産品的價格下降了,原因之一是美聯儲的緊縮貨币政策帶來的整體經濟通貨緊縮。人們根本沒有錢購買商品或者投資公司。但另一個原因,也是重要原因,是胡佛又一作為的結果——他簽署了 1930 年的史穆特-霍利關稅法案,該法案令進口關稅提高到了百年來的最高點,導緻美國的貿易夥伴對美國商品征收關稅作為反擊。美國出口縮水了一半,美國工業産品的價格因此急劇下降。這也導緻了一系列的嚴重後果,當時的資本主義世界遭受了重創,乞丐元首希特勒也借助這次危機逐漸崛起、掌控德國。
随着蕭條加劇,企業請求胡佛允許削減工資,但胡佛拒絕了。“如果我們削減工資,工會會要了我們的命”,他說。≥▽≤
1931 年年底,經濟已是一團糟,企業們打破了協議,削減工資并增加裁員。但要阻止跌勢已經太遲了。企業接連倒閉。失業率從 1929 年的 3.2% 飙升至 1932 年的 23.6%。胡佛大幅增加政府支出作為應對,提出了九點計劃,其中包括胡佛大壩和洛杉矶引水渠等大型公共工程項目。他将最高收入階層的稅率從 25% 提高到了 63%。他做了所有他能想到的規劃設計以讓經濟複蘇,除了或許能管用的一樣——讓自由市場自行恢複。
本來隻是幾年的艱難歲月,最終卻變成了一場長達十年的災難。
那為什麼普遍觀點認為胡佛和富蘭克林·羅斯福的經濟政策大相徑庭呢?現在你能明白這個觀點同樣也是不準确的。胡佛和羅斯福都深信對經濟進行強有力的政府幹預是正确的。你怎麼看呢?^0^
(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哦,我是曆史君,更多好玩的内容請關注我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