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告訴自己從多角度看待問題。一個事情也存在多種可能性。沒有必要揪住一種可能性就認死理。
尊重别人的觀點,也不要求别人改變觀點。
别人觀點和自己觀點不一緻就不用生氣,不一緻就不一緻。
求同存異倒沒必要。不求同不争論,這個才更加平和。
别人對我生氣,一定要完全的理解。對方也不是壞人。對方生氣的原因就是發現,我的觀點跟他觀點不一樣。對方會認定我是個壞人。要充分理解這個邏輯。
無論如何都要相信對方不是一個壞人。
要是有人來罵我,我就說對方是小黑粉,這就說明我還是思考問題不全面。
人家為什麼來罵我,人家為什麼來詛咒我,就是因為人家認為我才是小黑粉。
所以産生這種争論誤解都是因為雙方的立場不同而已。
雙方的立場為什麼不同?
這是因為每個人手裡邊拿到的信息不一樣。最開始給出的信息和引導,就會确定一個人的觀點。
之後事情的延續,就會一遍遍的強化這個人的觀點正确性。
比如說宇宙邊界這個問題。它可能同時存在多種可能性,有邊界沒有邊界,或者說這兩種可能性同時存在。
問題的本身并沒有絕對的對和錯。任何一個人做事情,他在綜合考量之後,肯定會順應他本身的内在價值觀,做出他認為最合理的事情。
理解問題越深入就會發現。絕對不應該争論。遇到争論,如果做不到包容,那都是認識不深刻。
昨天我認為世界上存在三種人。
1,江媽對
2,劉鑫對
3,不關心這件事,看你們天天吵真煩
今天我知道世界上存在4種人。
1,江媽對
2,劉鑫對
3,不關心這件事,看你們天天吵真煩
4,完全明白通透,但是一言不發的人
剛才想起一句話,孔子見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孟,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第1個人有觀點1
第2個人有觀點2
孔子是第3個人,他同時看見了觀點1和觀點2,但是孔子不能決。
我們是第4種人,幾十年前我們就知道這個幾千年前的辯論,但是我們都知道,但是沒有觀點。
我們已經忘了這件事情,現在想起來,我們還是沒有觀點,我們已經想不起來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