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中語文文言文實詞積累大全

高中語文文言文實詞積累大全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16 19:09:08

高中語文文言文實詞積累大全?[與](一)介詞,用于介紹施動者發出動作行為有關的對象,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高中語文文言文實詞積累大全?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高中語文文言文實詞積累大全(高中語文學習幹貨)1

高中語文文言文實詞積累大全

[與]

(一)介詞,用于介紹施動者發出動作行為有關的對象。

1.和,跟,同。

①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

②而翁歸,自與汝複算耳。《促織》)

2.給,替。(介紹動作行為發生之後的受益對象)

①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

3.比,和...比較。(結構:“與...孰.. ..”或“孰與”

①忌不自信,而複問其妾日:“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谏》)

②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六國論》)

③孰與君少長。(《鴻門宴》)

(二)連詞“和”,“跟”,“同”。(表并列關系)

①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勾踐滅吳》)

②臣與将軍戮力而攻秦。(《鴻門宴》)

③客亦知水與月乎。《赤壁賦》

(三)動詞

1.給予,授予。

①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

②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2.結交,親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

②合從締交,相與(相與,互相)為一。(《過秦論》)

③與赢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

3.參與,參加。

①骞叔之子與師。(《骞叔哭師》)

②東阿者,子之東阿也,寡人無複與焉。(《晏子治東阿》)

(四)通假。通“欤”,句末語氣詞,表示感歎、疑問或反問。

①虎(老虎)兕(犀牛)出于柙(籠子),龜玉毀于椟匣子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将伐颛臾》)

②其可怪也與?(《師說》)

[也]

(一)句末語氣詞

1.表示判斷語氣。(譯時可在謂語前加“是”,也可不加,既可表肯定語氣,又可表否定語氣)

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谏》)

②張良日:“沛公之參乘樊哙者也。”(《鴻門宴》)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2.句末語氣詞,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譯為“啊”或不譯)

①即不忍其觳觫發抖: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齊恒晉文之事》)

②雷霆乍驚,宮車過也。(《阿房宮賦》)

③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秦師》)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歎語氣。譯為“啊”,“呀”。

①表判斷語氣:鳴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過秦論)》

②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③古人不欺餘也。(《石鐘山記)》(譯文:古人沒有欺騙我啊!)

4.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賓前表請求,商量,勸阻,譯為:“吧”,“呀”或不譯。

①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崤之戰》)

5.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反诘語氣。譯為“呀”,“呢”,常與“何”對應使用。

①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

②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阿房官賦》)

(二)句中語氣詞。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或舒緩語氣的作用,不譯。

①是說也,人常疑之。(《石鐘山記)》

②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師說》)

③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則]

(一)連詞

1.表示承接關系。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是”。

①項王日:“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史記。項羽本記》)

②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砺則利。(《勸學》)

③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石鐘山記》)

2.表示條件、假設關系。譯為“假使”,“如果”,“要是 .就”,“那麼”,“就”,“便”。

①人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故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②向(假設,如果)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3.表示并列關系。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構相似的 一個分句裡,表示分句之間是并列關系。可譯為“就”,或不譯,加強對比的作用

①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谀。(《師說》)

②小則獲邑,大則得城。(《六國論》)

4.表示轉折、讓步關系。表示轉折時,用在後一分句,譯為“可是”“卻”;表示讓步時,用在前一分句,譯為“雖然”,“但是”,“反而卻”。

①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②欲苟(苟且)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5.表示選擇關系。常和“非”,“不”呼應着用,譯為“就是”,“不是...就是”。

①非死則徒爾。(《捕蛇者說》)

②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勾踐滅吳》)

(二)副詞

1.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确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

①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嶽陽樓記》)

2.表示對已發生的事的強調。可譯為“已經”,“原來”,“原來已經”。

①公使陽處夫(人名)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殺之戰》)

[者]

(一)助詞

1.指人、物、事、時、地等。“的”“...的(人、東西、事情)”,用于動詞、形容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之後。

①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鴻門宴》)

②有複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觸龍說趙太後》)

③秦自缪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廉頗蔺相如列傳》)

④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的東西)。(《病梅館記》)

2.用在數詞後面,譯為“ 個方面”,“ 樣東西”,“....件事情”。(名詞性結構,譯為“種、 個、樣”)

①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戰》)

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于二者之為,何哉?(《嶽陽樓記》)

3.用作“若”,“似”,“如”的賓語,譯為“……的樣子。”

①言之,貌(貌:神情)若甚戚者。(《捕蛇者說》)

②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黔之驢》)

4.放在後置的定語後面,相當于“的”。定語後置的标志:之、者、之……者……

①求可使報秦人者,未得。(《廉頗蔺相如列傳》)

②頃之,煙炎張天,人燒溺死馬者甚衆。(《赤壁之戰》)

5.放在主語後面,引出判斷,不必譯出。

①廉頗者,趙之良将也。(《廉頗蔺相如列傳》)

②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說》)

6.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後面,不必譯出。構成名詞性短語,表示時間。

①近者奉辭伐罪。(《赤壁之戰》)

②今者有小人之言。(《鴻門宴》)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蔺相如列傳》)

②雖有槁暴,不複挺者,鞣使之然也。(《勸學》)

③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遊褒禅山記》)

(二)語氣詞

1.放在疑問句的句末,表示疑問語氣等。與疑問代詞“何、誰”構成呼應,用于句末,表疑問語 氣,譯為“呢”。

①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蔺相如列傳》)

②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

[之]

(一)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們)。有時靈活運用于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我、你。(代人/事/物/ 時間/地點,單複均可代。)

①申之以孝悌(ti)之(之:助詞)義。(《寡人之于國也》)

②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與妻書》)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數(shu0)存(慰問,問候)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

⑤子犯請擊之。(之:代秦軍)(《燭之武退秦師》)

⑥鄙賤之人,不知将軍寬之如此。(《廉頗蔺相如列傳》)

2.表示近指,指示代詞,這,此。這樣的。

①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師說》)

②均之二策,甯許以負秦曲。《廉頗蔺相如列傳》)

③之二蟲又何知?(《逍遙遊》)

(二)助詞

1.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

①是誰之過與?(《季氏将伐颛臾》)

②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阿房宮賦》)

③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仇,其有敢不盡力者乎?(《勾踐滅吳》)

④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說》)

⑤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燭之武退秦師》)

2.在句中作主、賓語,也可作分句,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①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②不知東方之既日。(《赤壁賦》)

③不患其衆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勾踐滅吳》)

3.放在倒置的動(介)賓短語之間,作為賓語提前的标志。用于被提前賓語之後,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②臂如以肉投餒虎(饑餓的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③“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4.放在倒置的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作為定語後置的标志。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②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潔淨的樣子),受物之汶汶(汶:men,肮髒的樣子)者乎?(《屈原列傳》)

5.用在時間詞或動詞(多為不及物動詞)或形容詞、副詞後面,或用在三個字之間湊成四個字湊足 音節,沒有實際意義。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

②餘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③扣舷而歌之。(《赤壁賦》)

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三)動詞,到...去。

①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宮賦》)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

③奚以之九萬裡而南(向南飛)為?(《逍遙遊》)

6.作補語的标志,用作中心語與補語之間,譯為“得”,“這麼”,“這樣”等。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禅山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