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納米技術與未來生活

納米技術與未來生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22:18:15

“小納米”撬動大産業!全球首個在活體内遞送藥物的“納米機器人”,能實現長效抗菌的納米材料,可以減緩近視發生的納米護眼燈……在7月17日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産業創新高地院士咨詢會上,一批納米“黑科技”成果正式發布。本次會議在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高新區舉行,會議瞄準技術變革和産業優化升級方向,發揮納米技術在其他技術領域的交叉性和引領性作用。同日,“中國納米25人”院士高峰論壇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宇亮等二十位兩院院士出席并作主題報告,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産業創新高地建言獻策。

納米技術與未來生活(院士縱論大灣區納米産業創新高地建設)1

88項國際領先成果發布

醫用DNA納米機器人受矚目

本次會議院士雲集、高朋滿座,重磅發布的88項國際領先納米科技産業化成果,更是讓與會者們耳目一新、滿懷期待。

納米科技正引領和賦能國家戰略性産業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産業創新高地首批發布的成果具有廣泛應用場景和廣闊市場空間,其中包括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腫瘤治療納米機器人、5G濾波器,引領液晶超清顯示、推動中國液晶産能實現産業升級的量子點光學擴散闆,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熱失控防護的純無機納米防火塗層,能抑制眼軸伸長、減緩近視發生的納米稀土燈等。本次成果發布展示了納米科技在多行業的應用實踐和廣闊前景,增進了政府、企業、資本對納米科技産業的認識,增強了各方投入納米産業、支持納米産業的信心。

納米技術與未來生活(院士縱論大灣區納米産業創新高地建設)2

其中,納米機器人是最引人矚目的“黑科技”成果之一。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廣納院”)醫用DNA納米機器人項目助理張甜介紹說,目前現有的腫瘤治療藥物除了殺傷腫瘤細胞之外,也會殺傷人體正常細胞。醫用DNA納米機器人可以直接通過靜脈注射,借助DNA納米結構特異性識别功能,待藥物到達特定腫瘤位置,DNA納米結構便會展開,其内部載帶的藥物旋即釋放出來,使得抗腫瘤藥物隻針對特定腫瘤細胞産生作用。醫用DNA納米機器人可以直接在體内降解,不需要經過肝髒代謝,所以毒副作用非常低。

5G濾波器是納米技術在射頻領域的前沿應用,目前在黃埔區、廣州高新區已實現量産。廣納院副院長李紅浪介紹說,濾波器是手機的核心芯片之一,其作用是對頻譜進行劃分,使得每個信道之間不互相幹擾。5G濾波器是在納米級别上去設計的,一個5G手機裡面會用50-100顆濾波器,具有廣闊的産業前景。

“中國納米25人”前沿縱論

大灣區納米産業創新高地聚焦四大産業方向

同日舉行的“中國納米25人”院士高峰論壇邀請了我國納米科學和相關科學領域院士專家20餘人、産業投資領域嘉賓10餘人,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産業創新高地建設”這一主題展開熱烈讨論。

中國藥學會理事長孫鹹澤指出,納米技術可以提高藥物的水溶性、穩定性、流動性,從而大幅度提高藥效。納米技術在抗癌藥物上的應用,可以減輕抗癌藥對人體免疫系統的破壞,降低毒性。納米生物醫藥應用前景廣闊,有望推動中國産品走向國際。

中國科學院院士顔德嶽表示,希望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産業創新高地搭建前沿科研平台,與發明人共同研發、制定産業化方案,在推動科技産業化的同時,更好地發揮科研職能。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建議,納米産業創新中心的發展要和大科學裝置平台密切結合,解決産業化過程遇到的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澳門科技大學原校長劉良建議,創新高地應面向港澳,創立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科技離岸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院士柴之芳說,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産業創新高地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地方,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産業發展緊密結合,前景十分廣闊。

2022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複同意《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納米産業創新高地建設方案》,這是大灣區打造的四個産業創新高地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産業創新高地主要聚焦于納米材料、納米器件、納米醫療、納米能源與環境四大産業方向,為技術進步研發新材料、培育新技術、培養新人才、孵化新項目,建立健全創新型企業、産業創新平台、高校院所多主體協同創新體系,暢通技術創新、中試驗證、成果轉化和産業化發展鍊條。

納米産業創新聯盟戰略合作簽約

推動大灣區的納米科技企業共生共長

在黃埔區、廣州高新區,納米産業聯盟邁入了新進程。7月17日,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産業創新聯盟戰略合作正式簽約。該聯盟由粵港澳大灣區納米領域龍頭企業、重點研究機構等創新主體共同發起,探索建立創新合作機制,引導納米産業鍊上、中、下遊企業協同發展,共建粵港澳納米産業協同創新生态。

未來,廣納院與聯盟企業将在外骨骼科技、K12教育希沃智慧黑闆、納米抗菌、納米塗層技術、波導顯示、量子點等領域進行聯合研發,同時,建立納米産業基金,提升金融與科技雙融互促,共同為納米科技企業賦能。

中國國際金融集團首席執行官黃朝晖表示,中金集團計劃和廣納院設立聯合基金,彙集粵港澳大灣區納米創新産業,為國家納米産業發展壯大、為廣東戰略發展貢獻力量。

廣納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戰略合作協議簽訂預示着産業聯盟企業将有更多實質性的合作,激發納米技術的賦能效應,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納米科技企業“共生共長”。聯盟推動納米科研機構與央國企、行業龍頭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引進中金、國開行、中國銀行等頂尖金融投資機構,将為納米産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納米技術與未來生活(院士縱論大灣區納米産業創新高地建設)3

聚集800人高水平研究團隊

廣州高新區納米産業産值沖刺萬億

納米産業具有前沿性。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趙宇亮指出,科技創新鍊的1-3級是基礎科學研究,4-6級是成果轉移轉化,7-9級是企業研發的産品與商品。在我國,4-6級往往是缺失的,導緻了創新鍊脫節。

由趙宇亮院士領銜的廣納院是落戶于黃埔區、廣州高新區的新型研究機構,其使命就是打通科技創新鍊4-6級,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基礎研究成果轉化模式、建立源頭科技産業落地機制,為國家趟出一條産生科技源頭的産業創新之路。

截止目前,廣納院已引進5個院士團隊,近20位傑青,聚集了862人的高水平科研團隊。目前,廣納院已有22個重大項目落地産業化,成功孵化12家高科技企業,申請國際和國内專利230項。7月17日發布的納米“黑科技”中,大部分是廣納院各研發團隊的成果。

黃埔區、廣州高新區打造了高規格的載體,在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聚焦納米科技研發建設了廣納院總部園區, 在知識城聚焦納米科技産業化規劃了1.1平方公裡的中國納米谷,集聚了超百家納米領域創新型企業,建立起“衆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的全生命周期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孵化了以5G濾波器為代表的一批重大産業項目,構建了高标準的産業扶持政策,設立了大灣區納米産業發展基金,出台了國内首個納米産業專項政策“納米10條”,設立首個省區聯動“納米科技”重點專項。

下一步,黃埔區、廣州高新區将以建設納米産業創新高地為契機,全面打通科技創新鍊,加速聚集高端納米科技人才,推動納米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産業創新高地核心區。

目前,黃埔區、廣州高新區構建了基礎研究 應用基礎研究 技術開發 成果轉化 科技金融的創新全鍊條,集聚超百家納米領域創新型企業,實現産值過千億。黃埔區作為大灣區納米産業創新發展的核心區,已建成46萬平方米的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基地,開辟納米經濟發展新賽道。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瑞琪 通訊員 曾妮、舒悅、範敏玲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耀烨

視頻/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耀烨 何瑞琪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馬俊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