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地區是祭祀禮制文化的開端,佛教傳入中國後,汲取了衆多中國的禮制元素。五體,頭和四肢;投地,着地。五部着地是佛教徒行最虔誠的禮。《楞嚴經》 “阿難聞己,重複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後來用此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五體”又稱“五輪”,指雙肘、雙膝和額頂。“五體投地”就是“五輪至地而作禮”。又稱五輪投地、投地禮、接足禮、頭面禮、頂禮等。其過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頂禮。“五體投地”緻敬的對象一般是佛菩薩。
在禮敬三寶的時候,必須五體投地,才能表達對佛祖的虔誠。以五體行禮,含義有以下五點:
1、行禮者于右膝着地之時,願使衆生得正覺道。
2、行禮者于左膝着地之時,願使衆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見,悉得安立于正覺道中。
3、行禮者于右手着地之時,願如世尊坐于金剛座上,大地震動,呈現瑞相,證入大菩提。
4、行禮者于左手着地之時,願使衆生遠離外道,以四攝法攝取難調伏者,令其入于正道。
5、行禮者于首頂着地之時,願使衆生離憍慢心,悉得成就無見頂相。
如《佛般泥洹經》卷下:“太子五體投地,稽首佛足。”又如《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如是三稱三寶,三稱觀世音菩薩名,五體投地,向于西方。”也用禮拜寺塔。如《十住毗婆沙論·入寺品》:“是在家菩薩若入佛寺,初欲入時,于寺門外五體投地。”還用以禮拜王者等。如《梁書·諸夷傳·天竺國》:“今以此國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歸屬,五體投地,歸誠大王,”今以“五體投地”比喻傾倒、佩服至極。如清·袁枚《随園詩話》卷一:“同征友萬柘坡光泰,精于五、七古,程魚門讀之,五體投地。”又如魯迅《而已集·新時代的放債法》:“因為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許多女性都渴仰到五體投地。”醍醐灌頂:醍醐,即純酥油,是從牛奶裡面提煉出來的精華。灌頂,是佛教的儀禮之一。把純酥油澆到頭上,用以比喻最高佛法,認為這樣可以給人智慧、使人大徹大悟。
成語“五體投地”:兩手、兩膝和頭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融入中國文化元素,實行的最恭敬的禮拜方式。 比喻佩服到了極點。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緻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