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數學教材怎麼梳理

小學數學教材怎麼梳理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43:52

小學數學教材怎麼梳理(上海五年級小學生指出數學教材錯誤)1

剛開學一周,“新生”們還在适應階段,“老生”們已經開始了“寒窗苦讀”。若仔細觀察,9月8日的百度熱搜榜有這樣一條信息:上海五年級小學生指出數學教材錯誤。

小學數學教材怎麼梳理(上海五年級小學生指出數學教材錯誤)2

說到“教材”、“小學生”、“錯誤”這已經不是新鮮事兒了,隻因它們被社交媒體上的網友看客們反複熱議、争論……輿論壓力影響之下,熱度不減。當然,官方也在不斷的優化、改進、調整。

這次,又出現了哪些問題呢?

上海寶山區楊泰實驗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白同學,開學後,他發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級數學課本把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名字和面積寫錯了。————來自新聞報道。

錯誤就在下面這張教材的照片中:

小學數學教材怎麼梳理(上海五年級小學生指出數學教材錯誤)3

我也做了一下算術,這核心區 緩沖區 實驗區的總面積是241.55平方千米;标注的總面積是326平方千米;當然還有一個堤外面積是沒有被算進去的。

那麼,白同學的質疑是不是正确呢?我們來看看官方的回答:

對于這些信息的出入,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主任鈕棟梁表示,326平方公裡是崇明東灘國際重要濕地的面積,而非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面積(241.55平方公裡),這是兩個概念,應當準确區分。他說,“我們發現信息有出入的教材是2017年的版本,引用的數據在2020年後沒有及時更新。相關網絡百科上的信息應該也是未及時更新所緻。”————來自新聞報道。

看來,白同學的質疑是正确的。

其實諸如此類的挑錯問題,也不是新鮮事兒了。

指出美術教材錯誤的吳同學

2021年,上海二年級學生指出了美術教材錯誤。

去年開學時,出生于2013年的吳葉凡拿到二年級第二學期的美術教材時,看到第13頁右上角引用了一幅很眼熟的圖片雖然教材中的文字标注為“《樹葉》現代陶藝作品”。

小學數學教材怎麼梳理(上海五年級小學生指出數學教材錯誤)4

但吳葉凡看到卻很疑惑:“這不是自然博物館裡的海百合化石嗎?”

發現問題的第二天,吳爸爸就帶着吳葉凡前往上海自然博物館求證,上海自然博物館工作人員冷玲證實:滬教版二年級美術教科書上的“現代樹葉”确實是數億年前的古生物“海百合”。 ————來自新聞報道。

小學數學教材怎麼梳理(上海五年級小學生指出數學教材錯誤)5

指出天文館錯誤的嚴同學

2022年7月,網上有一個小學生去天文館參觀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開來。視頻中一位小男孩指着天文館内的火箭視頻,氣到隻跺腳。原本長征三号的視頻變成了長征五号,而長征五号的分離順序也存在錯誤。對此,中國軍工回應:小朋友很專業,展館确實弄錯了。天文館表示,已

經收到反饋,并認真吸收了建議。————來自新聞報道。

小學數學教材怎麼梳理(上海五年級小學生指出數學教材錯誤)6

這三位小朋友都是2010年以後出生的孩子,他們敢于質疑的學習态度值得我們學習。但同樣作為教育者,不僅僅是老師,更是教材編訂者,是不是也需要做深刻的反思?

從前,我們的生活很慢,很用心的長時間去打磨一個“物件兒”,現在我們習慣了“批量生産各種貨品”。

事關教材,涉及到孩子從小到大的德行修為、人生修養,難道這不是更應該需要時間去打磨嗎?

是什麼迷惑了我們以前對高品質的要求,放快了速度去追求數量?

是什麼讓我們迷失了教育的方向,隻是一味的給孩子灌輸知識,不管他們能力是否可以接受?

如果是我們發展到今天,物質極大豐富,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已經達到了當初的目的,那麼現在是不是也該把我們在追逐目的路途上丢棄的好東西找回來了?

前兩天,看到一位學者這樣說:現在的教材大概率上都是知識為主,談不上經典,過個十幾年就要做更新叠代(就像我們剛開始說到的區域面積問題,就是這種類型的問題)。所以,建議大家一定要多讀一些,曆經百年、千年卻仍舊在傳頌的書籍,比如說《四書五經》,這些書中的思想永不過時,且終身受用。

細想之下,真是醍醐灌頂。

我們中華民族擁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曆史。

以孔子生活的時代為節點,往前推演,中國就已經有近2500年的悠久曆史了。甚至,如果用中國的紀年法則來表述年份的話,我們現在的2022年應該是開元4719年。

小知識:黃帝紀年簡稱“開元”,是根據黃帝 即位以及創制曆法 的時間開始的紀年。從公元前2697甲子年開始,具體到今年,公元2022年,對應的黃帝紀年就應該是,2022年 公元前2697年=黃帝紀年4719年。————來自網絡。

所以,如果一種文化,一本書籍經曆了千年之久,依然被津津樂道,可以說,這是比任何教材都要深入人心的“好東西”,堪稱為“傳世之寶”。

然而,我們現在的人,卻放棄了這樣的中華珍寶……我們現在不僅僅是家長缺乏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孩子更是缺乏,甚至包括一些教育者本身就不具備中華傳統文化特質。

發展和融合需要有,但是斷不能“一刀切”,全盤西化。

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質需要傳承和發揚;西方文化的優秀特質也要學習和接受,這樣中華文化才能無所不包的把每個民族的優秀文化囊括其中,小至每個人,大至全世界都能以中華文化精華部分的修行内容,作為準則,這個世界才會變的更美好。

-本文完-

* 本文來自:家家安甯(ID:readingv)。作者:老阿姨娜娜,寫字,緻力于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傳播!願您向陽而生,不懼溝壑!歡迎關注,探讨。啟發智慧,共成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