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臨床,摩拳擦掌
今天終于從醫學院踏入了醫院!僅僅少了一個“學”字,但卻意味着我們正式成為了一名住院醫師。戴着新發的“XX醫院住院醫師”的胸牌,開始了我們的“規培”之旅,心裡多少還是有點小激動的,仿佛訓練了許久的士兵,終于來到了戰場。
消化内科是我們規培開始的第一個科室,就在這裡,我們開始應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臨床問題。
今天門診收入一個上腹痛的患者,我跟随帶教老師去問診。鑒于是新人報道,所以老師問病史,我在旁邊聽,《診斷學》中病史采集的要點,主訴、症狀的特點、伴随症狀、診治經過等等,在此次旁聽中得到了進一步的加深。
通過詳細詢問及患者的描述,了解到患者是上腹部疼痛15天,且與飲食相關,特點為“饑餓痛”及“夜間痛”。此時,我聯想到《内科學》中“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的腹痛特點,在腦海初步判斷這個患者可能是十二指腸潰瘍,且患者年齡也符合。當然這隻是初步判斷,最終确診還是課本上診斷的金标準——胃鏡檢查。
從課本到實踐中的小困惑
帶教老師進一步問到患者的診治經過,“有沒有吃過什麼藥?去什麼地方看過?進行過什麼檢查?”患者從口袋裡掏出一瓶藥,說自己吃的這個,服用後腹痛有緩解,但仍反複,所以才來醫院看。
我接過他的小瓶子,複方維生素U ???我瞬間一臉懵,我隻知道維生素A、B、C、D、E還有維生素K,從哪裡冒出來個維生素U啊?這藥莫不是什麼假冒僞劣的保健品?一個大大的問号寫在了我的臉上,深深的疑問留在我腦海。
病史采集、查體,跟患者初步交待病情及診療方案後,我跟帶教老師回到了辦公室。
“張老師,我們以前怎麼沒有在課本上學過維生素U這種維生素啊?”
張老師笑道:“維生素U雖然叫維生素,但是實際并不是維生素,它是一種治療潰瘍的藥物。”
天呐,原來是這樣!
“想要深入了解,回去可以查一下資料,到了臨床你會發現,很多東西是你沒有學過的。這時就要自己學習,自己動手查閱資料。”
于是我就記在了小本本上,準備回去查一查。
揭秘維生素U
接下來,就本人查閱的相關資料,與大家分享知識,共同學習,一起探索這種不是維生素的維生素U。
維生素指的是人和動物為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須從食物中獲得的一類微量有機物質,它在人體生長、代謝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維生素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類,前者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後者有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而維生素U屬于藥物,并不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不符合維生素的定義,因此嚴格來說,它并不是維生素。
為何叫維生素U?
1948年,Cheney通過動物實驗,證實新鮮蔬菜中含有抗潰瘍因子,當時Cheney将之命名為“維生素U”。
據說,維生素U是由“潰瘍”的英文單詞“ulcer”的首字“U”得來的。1954年,有科學家證實該物質為碘甲基甲硫基丁氨酸,存在于卷心菜、白菜、甘藍、莴苣、苜蓿等綠葉蔬菜中。
由于維生素U作為治療胃潰瘍的藥品,緩解症狀速度非常緩慢,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逐漸滑向了被淘汰的邊緣。但随着科技的發展,它重新成為治療胃病的良藥。現在的維生素U,調整了主劑維生素U的比例,設計出獨到的雙層藥片結構,将制酸劑與抗潰瘍素分離,外層含有強力制酸劑,服後迅速溶解,中和過多胃酸,保護胃黏膜并減少主劑抗潰瘍素被胃酸消解的幾率,保持其耐久藥力,發揮最大功效。
看看配方,複方維生素U片中還含有氫氧化鋁和氫氧化鎂,口服藥物後,外層這兩種強力制酸藥能在胃壁形成保護膜,中和過多胃酸,後内層藥片逐漸溶化,維生素U深入潰瘍部位,供應活性甲基,促進胃粘膜組織的再生,促使潰瘍面愈合。這種劑型能減少胃酸對維生素U的幹擾而避免降低療效,從而提高藥效,延長藥物作用時間。
藥雖好,不可亂用。
另外,說明書中還提示到:本品連續使用不得超過7天,症狀未緩解,請咨詢醫師。複合維生素U片會妨礙磷的吸收,故不宜長期大劑量服用,若長期出現胃酸過多、胃痛等消化系統症狀時,患者須及時就醫,不可随意用藥。
通過自已動手查到的資料,總算解開了我今天心中的疑問。作為住院醫師規培的生活剛剛開始,接下開我相信會遇到更多的問題,希望自己能像今天一樣,弄清每一個問題,撥開心頭的迷霧。
小故事
最後,放松心情,一起看看關于發現維生素U的科學小故事:
很久以前,歐洲一個醫生,他看見兔子隻吃些青草和人們丢棄的菜葉,就為人類提供那麼鮮美的肉食,心裡非常過意不去。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一天,他決定改善一下兔子的生活,用營養豐富的牛奶面包代替了原來的青草、菜葉。誰知事與願違,這些好吃的東西不但沒有使兔子長得更為豐滿,反而越吃越消瘦,最後奄奄一息了。醫生一看,大吃一驚,便挑了幾隻最瘦的兔子作病理解剖。
一隻是胃潰瘍,兩隻是胃潰瘍,解剖了五、六隻兔子,無一例外,都是胃潰瘍!
醫生垂頭喪氣,深深懊悔。他再也不用這種特殊的夥食,改扔些白菜頭、人們丢棄的菜葉給這些病兔吃,心想,反正是活不成了。
兩個星期以後,沒想到卻出現了奇迹。病兔們逐漸肥壯起來,一隻隻在籠子裡活蹦亂跳。
醫生不解,冷靜地思考其中的原因。他挑出一隻最肥的兔子來解剖,發現胃潰瘍已愈合,還能看見留有明顯的痕迹。奇怪,難道白菜頭治好了胃潰瘍?
這件事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裡。
過了一段時間,一個胃潰瘍患者前來求治。當時沒有治這種病的特效藥,醫生想起了發生在兔子身上的事情,這不是一種新藥所作的動物實驗嗎?他靈機一動,請患者等一會兒,便到廚房裡去榨了一瓶白菜水,讓患者服用。醫生懷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等待患者的反應。
幾天後,那位患者非常高興地來找醫生,告訴他:“藥很好,不但解除了病痛,食量也有所增進!”醫生帶着激動的心情,繼續用白菜水治胃潰瘍,不久,竟成了名噪一時的治療潰瘍的名醫。
這件事引起了一位化學家的興趣,用白菜水進行化學分析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便命名為“維生素U”。
原标題:“納尼?維生素U?”— 來自一個規培生的疑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