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脫貧扶貧典型案例

脫貧扶貧典型案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17:43:40

編者按

為高質量打赢脫貧攻堅戰,我市創新推行“雙幫扶責任人”制度,安排縣級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黨員幹部擔任貧困戶“第一幫扶責任人”,鎮村黨員幹部、“兩代表一委員”為“第二幫扶責任人”,構建起“二幫一”結對幫扶網,實現所有貧困戶全覆蓋。廣大幫扶責任人積極落實“幫扶送”“三清三明六個一”幫扶舉措,其中,拉家常、打掃衛生成為入戶的“必選課”,陪同理發、陪吃家常飯漸成牽挂的“心頭事”,湧現出一批幫扶責任人典型,赢得被幫扶對象及其周邊幹部、群衆的高度贊揚。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赢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煙台日報特辟專版,全面展現這些先進典型的先進事迹,以激勵廣大幫扶責任人強化幫扶責任意識,助力我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龍口市委辦田鑫——

他把扶貧對象當親人

如果要問扶貧工作的心得,龍口市委辦田鑫的答案是:把扶貧對象當親人。2018年3月,他作為第一幫扶責任人,對口幫扶石良鎮王家溝村貧困戶柳思進大爺。從此,他的人生中,多了一位特殊的親人。

脫貧扶貧典型案例(扶貧攻堅先進典型)1

扶貧幫扶,首先就不能應付事。每次走訪,田鑫都當作“串親戚”,買些雞蛋、牛奶或者肉食、海鮮。為保證送去的海鮮、肉食不變質,他又送去節能冰箱,既能省電費,又能讓老人吃上新鮮食物。在老人身邊,他也不閑着:多掃掃屋子,多拉拉家常,多了解情況,多增進感情。柳大爺身體弱,不耐熱、不耐冷,田鑫便夏天送去電風扇,冬天送去電熱毯,讓老人過得舒适安心。

掌握方法,才能提升精準扶貧工作效能。在長期走訪中,田鑫發現,早上7點至9點、11點半至13點、17點至19點是入戶走訪的三個最佳時間段,既不耽誤對方正常幹活,還能提高效率。一年多來,他不顧麻煩,怎麼方便走訪者家庭就怎麼進行走訪。王家溝村距離城區較遠,往返路程約80公裡,驅車前往單程也需要50分鐘。去年11月接到緊急通知,要在兩天内查漏補缺,下班後便摸黑開車到鎮裡領取資料,然後到柳大爺家中反複核準數據确保無誤後,才披星戴月地返回家中。

注重細節,才能為貧困戶辦實事辦好事。柳思進大爺身體有病,田鑫時刻記挂着。2019年5月,柳大爺半夜胸悶、睡眠不好,原本約定去醫院檢查身體時由田鑫陪同,可過了幾天都沒動靜。原來,柳大爺自己去了醫院,大夫要求住院,可他擔心老伴孤單、住院費用太高,便匆忙回家了。田鑫一方面向他解釋低保戶可享受住院報銷政策,另一方面還找到專家征求合理的治療方案。2019年12月的一天,田鑫得知柳大爺近期持續腰腿疼,躺在炕上下不了地,第二天早上7點便帶他到醫院,幫忙辦理完住院手續後,推着輪椅上的柳大爺到彩超、血液檢驗、CT、心電圖等科室挨個進行檢查。大爺住院期間,田鑫天天送飯,悉心照顧。在他的細心照料下,柳大爺終于健康出院。

柳思進大爺沒有子女,不時流露出對親情的渴望。田鑫特意趕在周末走訪,順便帶上妻子孩子一塊去“認親”。一進門,孩子甜甜的一聲“爺爺”,就叫得老人心裡樂開了花。逢年過節時,柳大爺尤其感到孤獨冷清,這一年多來,逢年過節他都會帶着妻子、孩子去做頓飯一塊吃、聊聊天。

通過将近2年的結對幫扶工作,柳大爺心中也早已把田鑫視為他家“親戚”,逢人就說,見人就誇。如今,田鑫開的“小紅車”一到村頭,村裡的群衆就樂呵呵地招呼柳大爺:“老柳,恁家親戚來了……”(YMG全媒體記者 苗春雷 攝影報道)

海陽市信訪局田野——

一心隻為扶貧事

今年34歲的田野,是海陽市信訪局的督查專員,分管單位扶貧工作,同時,也是殘疾貧困戶劉海濤的幫扶責任人。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田野始終踐行着“扶貧路上、絕不落下一戶一人”的铮铮誓言。在扶貧形式上她開拓創新,敢于“走出去”:疫情期間合理運用慈善捐款,抗疫扶貧一舉兩得;引入慈善義工組織,為貧困群衆送溫暖。

脫貧扶貧典型案例(扶貧攻堅先進典型)2

時間回到2020年的正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田野第一時間打電話給貧困戶劉海濤,詢問有沒有生活困難。交流中得知劉海濤的商店因無法營業囤積了大量的奶制品,擔心會過期賠本。正在焦急之時,田野突然收到了遠在美國的碧桂園·濱海城業主代表王茹星大姐的微信,表示業主們自發地要為海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捐款捐物,并充分信任田野和她單位來調配捐款。

此時,田野靈機一動:何不合理運用捐款,實現抗疫扶貧一舉兩得呢?田野立即将該情況向局領導彙報,同時也征得了業主代表同意,最終決定利用一部分慈善捐款幫劉海濤助銷牛奶40箱共2220元。在此過程中,田野對劉海濤提供的商品及收付款憑證、供貨明細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既保證了支援疫情防控物資的高質量,做到疫情防控慈善捐款使用的規範、透明,同時又解決了貧困群衆商品滞銷的問題;既取得了信訪群衆的信任,又獲得了幫扶對象的感謝。不僅如此,海陽市信訪局還将碧桂園業主的捐款和物資,按照業主意願已全部轉交給了海陽市辛安鎮政府和辛安鎮中心衛生院。

在精準扶貧中敢于“出新招”。“在信訪工作中,結識了點點慈善義工組織的一名律師成員,我當時就想,能不能把他們引入我們的扶貧工作中,為貧困群衆送溫暖,沒想到,還真成了。”田野說。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2018年6月,由于田野的主動牽線搭橋,扶貧工作與慈善義工成功“牽手”,海陽市方圓街道點點慈善義工組織引入到了精準扶貧之中。引入慈善義工組織後,海陽市信訪局和點點慈善一起,多次深入到扶貧一線,詳細了解貧困戶的生産生活、家庭情況及各項幫扶政策落實情況,鼓勵他們在黨和政府的關懷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度過難關,實現早日脫貧。每次活動,還為貧困戶準備面粉、大米、牛奶、雞蛋等生活必需品,并根據每戶實際情況送上個人捐款。

田野在精準扶貧中創新思維,大膽嘗試,積極有效引入慈善組織,合理規範利用慈善捐款,解決了貧困群衆的實際困難,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各界的真情實意。(YMG全媒體記者 逄苗 攝影報道)

蓬萊市89000民生服務中心王光祿——

從小事做起 用真情扶貧

自2017年底結為幫扶對子的那天起,王光祿就傾注滿腔熱情,着眼蓬萊市北溝鎮荊魏村61歲獨居老人魏永師身邊的一件件小事,真幹實幹,鋪平扶貧路,樹立起黨在群衆中的崇高威信和良好形象。

脫貧扶貧典型案例(扶貧攻堅先進典型)3

王光祿至今還記得第一次上門對接時,眼前那令人震驚的情景:老人神情呆滞、衣冠不整、行動不便、言語不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主房缺窗少門、間壁下陷,用玉米稭稈和闆子擋着,唯一的家具是隻破木箱,飲用水盛在殘缺的塗料桶裡,院子裡布滿碎石。

最基本的生活問題都解決不了,何談扶貧?老人沒有勞動能力,原先打算的幫助制售農副産品、發展經濟作物等計劃全部泡湯,隻能從切實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入手進行幫扶。王光祿在與村幹部的交流中得知,老人獨居,無力翻新房子,吃水也有困難。他多次與鎮村幹部、分管扶貧工作的領導對接溝通,終于争取到專項資金,在2018年5月推倒三間舊屋、重建了兩間新房,裝上自來水,還把自家的小水缸搬去。

解決了住房和吃水問題,王光祿還牽挂着老人的穿衣取暖。他翻箱倒櫃,找出自己和父親的棉單衣褲約40件送給老人。見老人冬天如廁不方便,就網購了移動座便器并教給老人使用、清洗。見老人冬天沒有熱水杯,就送給他一隻大容量保溫壺和溫酒玻璃杯、酸棗酒。見老人家沒有晾衣架,就在院裡拉起兩根曬衣繩。見鍋台上有不少螞蟻,王光祿就買來滅蟻餌劑撒在邊角……

房子煥然一新,可院子空置實在可惜。王光祿将院子清理翻整後,平整出一方規整的菜園,秋天撒下菠菜和香菜,春天栽上韭菜和茄子,抽空還開車往返30多公裡前來澆水、松土、滅蟲、除草。小小菜地産出的蔬菜老人都吃不完。魏永師的二哥魏永軍對王光祿豎起大拇指:“還别說,經你這麼一擺弄,這牆上長了絲瓜、地面結了茄子,原來沒處下腳的小院兒反倒像個生态園。”

在做好上級“規定動作”的同時,王光祿還堅持做好“自選動作”。每次登門,不是幫老人搞衛生、澆菜地,就是請人理發刮胡子、陪聊天。2018年國慶節,正上大學的兒子返家,王光祿就全家四口一起去看望老人。經過兩年多的接觸,他已經完全明白老人連說帶比劃的意思,雙方交流基本沒有障礙。

過年送去對聯挂曆,端午送去米粽雞蛋,夏天修剪窗前樹枝,冬天封堵北窗漏洞……王光祿扶貧路上的一件件小事,映射出扶貧幹部隊伍的高大形象。(YMG全媒體記者 苗春雷 攝影報道)

招遠退役軍人事務局劉慧傑、高家莊子村村幹部徐軍亮——

“扶貧不僅要脫貧,還要緻富”

看着貧困戶楊正友家的冬青長勢喜人,劉慧傑打從心裡高興,這些日子他和徐軍亮“跑斷腿、磨破嘴”的工夫總算沒有白費。

劉慧傑是招遠退役軍人事務局的一名扶貧幫扶人員,是招遠高家莊子村貧困戶楊正友的“第一幫扶人”,從接到扶貧這個任務後,他和“第二幫扶人”高家莊子村村幹部徐軍亮就踏上了幫助楊正友的脫貧緻富之路。

脫貧扶貧典型案例(扶貧攻堅先進典型)4

通過入戶走訪調查和面對面交談,劉慧傑得知楊正友一家基本屬于“因病緻貧”。楊正友有嚴重哮喘,妻子患尿毒症,其家庭系三峽移民,在我市無固定工作收入。特殊情況特殊分析,結合高家莊子種植産業優勢,劉慧傑與徐軍亮認為,投入風險小、收入回報高的苗木育苗很适合。

對于農民來說,固有的耕種觀念很難改變,如何讓他們接受自己的建議,把莊稼改種苗木,劉慧傑和徐軍亮做了大量工作。“我們和村裡溝通,幫助其選用品種好的優質苗木,盡量把價格談到最低,前期多方籌措了資金1萬多元,購置冬青苗6000餘株,由于這一家人勞動力不足,我們和村裡協調了農業機械幫助其完成冬青苗栽種。”在劉慧傑看來,扶貧工作不能隻解決眼前問題,一定要解決後路問題。為實現育苗種植常态化、便利化,“第二幫扶人”徐軍亮針對該貧困戶勞動力不足這一實際問題,就近為其規劃修建了化糞池,并修葺了直通種植地的田間道路,便于農業機械進出,進一步降低勞動量。

苗木是種上了,如何能保證種植收益?劉慧傑和徐軍亮又多方聯系苗木收購方,成功解決了三年育苗期結束後的銷路問題。“冬青最經濟的收獲期是三年齡,如果不提前找好收購商,被幫扶人心裡不踏實。”從2018年8月份接手幫扶任務後,劉慧傑和徐軍亮就成了“談判專家”,不僅提前談好了收購事項,還成功說服收購方可以提前預支收購款,用于苗木的前期種植和後期管理費用,這樣一來便大大降低了前期投入成本,減輕了貧困戶育苗期的資本投入,有效地減輕了其家庭經濟負擔。

按照劉慧傑和徐軍亮推算,依照目前楊正友家冬青的長勢,預計三年可累計實現經濟收入12萬元,順利幫助其實現緻富。“像楊正友這樣的患病家庭,日常開銷比較大,不僅要幫助脫貧,還要緻富,讓其既能有錢治病,又要保證生活質量。”劉慧傑說,種植苗木這條路是為楊正友一家“量身打造”,相信通過他們幫扶人和村裡的共同努力,一定會讓其擁有長期、穩定的經濟收入。(YMG全媒體記者 賴皓陽 通訊員 李健 王鵬松 攝影報道)

萊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陳國斌——

“朋友圈”賣起了蘑菇

陳國斌今年52歲,是萊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員扶貧隊”的一員,同時也是朱橋鎮梁郭集村劉永堯的第一幫扶責任人。疫情期間,他不僅在朋友圈賣起了蘑菇,還分别在單位、親戚和朋友的微信群裡搞起了銷售——一切隻為解決扶貧幫扶對象的眼下困難。

脫貧扶貧典型案例(扶貧攻堅先進典型)5

陳國斌的幫扶對象劉永堯一家三口人,孩子身體不好,他們家庭屬于因病緻貧。2016年,陳國斌開始點對點幫扶劉永堯脫貧。在陳國斌的參與以及多方的幫助下,這幾年,劉永堯家上了兩個保溫大棚進行蘑菇養殖,生活從此就有了盼頭。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劉永堯犯了難——當時正是蘑菇的收割期,如果不及時收割,蘑菇就會老化,難以出售。眼看着一年的辛苦付出都要因采割、銷售的無法跟進而化為泡影,劉永堯心急如焚。恰在此時,陳國斌的問訪電話聯系上了劉永堯,在了解到他的難處後,今年52歲的陳國斌嘗試起了線上銷售,做起了“微商”。

“要實打實地幫人家做點事情,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盡快把蘑菇賣掉。”陳國斌說。怎麼賣?看着手機,陳國斌在他的朋友圈和微信群上做起了文章:“我在單位的工作群裡發相關信息,發動同事們購買。接着就是在自己的家庭群、朋友圈,大家聽說我在幫扶貧對象解決困難,都很支持。”就這樣,陳國斌第一次就幫助劉永堯采摘蘑菇400餘斤,還幫其分裝成袋和送貨銷售。陳國斌堅持一幫到底,他還通過身邊的親朋幫忙,在萊州市區設立四處義務銷售點。疫情期間,陳國斌累計幫助劉永堯賣出1600多斤蘑菇,直接經濟收入約7000元!

“沒有我的扶責任人陳國斌的幫助,我這一年白幹了不說,還要倒賠,真是太感謝了!”幾天前還為采摘、銷售犯難,轉眼間就銷售一空,劉永堯眼含熱淚激動的感謝道。“我是一名共産黨員,既然組織把任務交給了我,我就有責任和義務全力以赴地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陳國斌說。(YMG全媒體記者 唐壽銳 攝影報道)

昆嵛山林場王琦——

大山裡暖心的扶貧“領路人”

“大嫂,我家裡還儲備了些口罩,我這就回家拿給你。”當從電話中得知,自己所幫扶的尿毒症貧困戶劉大哥,疫情期間去牟平區中醫院做腎透析,但是苦于沒有口罩時,昆嵛山林場辦公室主任王琦趕忙跑回家,帶上10個醫學口罩和兩瓶84消毒液馬上就給劉大哥送過來。

作為林場的一名“老辦公室主任”,今年50歲的王琦早已成為大家心目中的扶貧“領路人”。林場機關黨支部共承擔了兩個村共29個貧困戶的幫扶工作,作為第一幫扶責任人的王琦自打與每個貧困戶接觸的第一時間起,便在政策允許和能力範圍内,盡最大可能為貧困戶提供援助。

脫貧扶貧典型案例(扶貧攻堅先進典型)6

東殿後村村民老劉身患尿毒症,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是村裡的低保戶。家裡種了點兒蘋果、櫻桃,平時由妻子打理,一年下來收入隻有兩三千元。王琦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怎樣才能增加他們的收入來源呢?在他的積極協調申請下,去年年底老劉的妻子被安排參加了區裡的生态公益崗位工作,增加了收入。去年11月份,他又積極協調區、鎮兩級民政部門反映貧困戶的具體情況,讓劉大哥申請評殘,并被評定為國家二級殘疾,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每月享受殘疾人生活補助金80元。

“俺們像一家人一樣,無話不說、無話不談,每次過來家裡,他不僅送上生活物品,還幫俺打掃院落衛生,圍上圍裙幫忙做飯,拉家常,看到俺家老劉頭發長了馬上帶去理發店拾掇洗理一番,俺打心眼兒裡感動!”在劉大哥一家人看來,這位熱心的黨員幹部早已成了“自家人”。

不僅自己身體力行,王琦還帶動林場機關黨支部同事一起加入扶貧工作。于是人們時常見到一群身着迷彩、臂帶紅袖章的人們手提着大米、面粉、花生油之類的生活用品走門串戶,在走街串巷拉家常、節日慰問送溫暖的噓寒問暖中,幫扶責任人與貧困戶之間架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梁、親情的紐帶。面對前來幫扶的責任人,被幫扶的老人們經常逢人便誇贊說:“這真是俺們老百姓的貼心人啊,不是兒女,勝似兒女啊!”(YMG全媒體記者 信召紅 通訊員 馮帆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王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