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出自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意思是說:芸芸衆生吵吵嚷嚷,嘈雜喧鬧,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而來;芸芸衆生碰碰撞撞,擁擠奔忙,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去。
(柳公權)
字形演變:
甲骨文“利”有兩種字形,其一為從禾從勿,其二為從禾從刀。
“勿”,在“刀”旁有兩個點,表示用刀削去不需要的東西(碎屑,比如瓜皮,菜根等),因此,“勿”表示“不要”,也有“割”的意思。
從禾從勿的“利”,表示以刀收割莊稼:
甲骨文“利”,從禾從勿
從禾從刀的“利”,意思也是一樣:
甲骨文“利”,從禾從刀
這兩種字形一直到戰國時期都存在,皆表示“以刀鐮收割莊稼,說明刀的鋒利。” “利”與“力、離”同一音系。
到了小篆幾乎隻留下從刀從禾的字形:
小篆“利”
隸化後,将“刀”字寫作立刀旁“刂”:
隸書“利”
之後楷書、行書等承續了隸書字形。
“利”的本義:以刀鐮麻利地收割莊稼,說明刀的鋒利。引申為“吉利”“順利”,再引申為“利益”。
義利之辨
義利觀,是一種經濟倫理思想。義利觀,義者,“事之所宜也”,是某種特定的倫理規範,道德原則,是儒者心中至高無上的道義。利者,“人之用曰利”,後世多指物質利益。如何看待二者的關系,便形成義利觀。
義 、 正 、 成 、 功 、 勤 、 善 、 史 、 實 、 田 、 新 、 陽 、 真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