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折腰知榮辱回首見浮沉

折腰知榮辱回首見浮沉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5:36

折腰知榮辱回首見浮沉(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1

詩曰:

江山留勝迹,我輩複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此孟浩然之《與諸子登岘山》也。何為乎此詩?所為見“羊公碑”之故也。羊公者誰?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人。晉著名戰略家、政治家和文學家。時人感其德行,故尊之為公也。

羊公曾登湖北襄陽之岘山而歎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 ,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如百年後有知,魂魄猶應登此山也。”時人感羊公此事而樹之以碑,為其接任者杜預命為“堕淚碑”也。

唐人有孟子者亦登此山,見碑而喟然有此詩也。吾人知此事而讀此詩則清清然而易識也。然而“羊公碑”知之者少,而孟浩然此詩知之者多也。故人因事而興,事因人而名,豈有異乎。

岘山在湖北的襄陽,當年西晉的羊祜常登此山,曾經發出過前賢勝士“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的感歎。後來孟浩然也登上此山,看到了“堕淚碑”,聯想到羊祜的感慨,也同樣感受到了人事的代謝,也發了一番感慨,寫成了以上的詩句。如果聯系到羊祜的典故來理解這首詩,則很容易理解孟浩然詩所表達的情懷,也很容易受到它的感染。人事是代代相傳不會停止的,古人已經永遠成為古人了,而我們也不過是即将成為古人的當下人而已。想到這裡不免會對自己現在所作的“登臨”産生一種虛幻之感,因為此登雖然是可以感知的事實,但想到自己成為古人以後,這個“登臨”就是一個虛無的東西了。所以孟浩然說“複”登臨,表達得極其勉強。在這種情緒之下,江山的勝迹也會覺得是勉強地“留”的;同樣的情緒之下,孟浩然看“魚梁”之水是“落”的,看“雲夢”之澤是“寒”的了;理解了孟浩然這樣的心事後,再看“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這樣直白的句子,就有了感人的力量了。

這首詩因“羊公碑”聯想到人事代謝而起興,孟浩然将它寫成了千古名詩,說明了藝術創作之需要有切實的緣起。這個道理于書法亦然,書法如果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要有感人的力量,一旦有了實際生活的“緣起”,那麼即使技術的表現略顯平常一些,也很容易引起我們的共鳴。就像這首孟浩然的詩,其詩句可謂是明白曉暢,直抒己見,卻反而更加動人,以至于我們對于此詩的了解更甚于對“羊公碑”這個事件本身的了解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