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資山最出名的理發店?在平潭舊城區東大街上,一間不起眼的理發店,沒有店名,88歲高齡的老理發師傅林清,就是一塊口口相傳的金字招牌右營莊一帶的老人們到現在隻要頭發一長就自然會到他的店來,有些老年人沒事也會上店裡來坐坐,聊聊“山海經”,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卓資山最出名的理發店?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平潭舊城區東大街上,一間不起眼的理發店,沒有店名,88歲高齡的老理發師傅林清,就是一塊口口相傳的金字招牌。右營莊一帶的老人們到現在隻要頭發一長就自然會到他的店來,有些老年人沒事也會上店裡來坐坐,聊聊“山海經”。
店面雖舊 溫情流淌店面很窄小,老式的藍色木門已經泛白,敞開着歡迎來往的客人。
走進店裡,長方形的店堂内,看上去十分的老舊。左邊牆上懸挂着三面鏡子,鏡子下面是三個堆放着刮臉刀、剪刀等理發工具的木制櫃子,推子挂在牆上,陳舊的外形見證了老店的曆史變遷。三把極具年頭的椅子上随意搭放着理發衣和洗頭毛巾。右邊擺放着一把長木凳子,中間的過道僅容納一人通過。
林師傅使用的理發工具大多有幾十年曆史,現今的理發店裡已難尋蹤影。三把老式的理發椅子已經鏽迹斑斑,轉動轉軸就會發出吱吱的聲響。其中,兩把是上世紀60年代湖南購買的,共花了300元,當時的平潭還沒有這樣的椅子。與現代的沙發椅不同的是,這種椅子不僅看上去笨重,還不能升降,但是來這裡剪頭發的老客已經習慣了坐在這種椅子上剃頭。
上午9點的光景,店裡已經有三四個老人在排隊等候了,林師傅和女兒都各自忙着給客人理發。幾個老人都是相識的,一見面就伸手打招呼,互相詢問近況。“我家不在這附近,因為之前有在這裡理發,價格很公道,頭發也剪得很好,我也愛在這裡理發。”其中一位客人笑着說,“林師傅從事這個行業幾十年了,這裡還有刮面、剃胡須、剪鼻毛,很細緻很幹淨。”
雖然店面老舊,客人們卻一點都不嫌棄,除了林師傅理發功夫好,價格公道,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在這家老店中流淌。在我和客人聊天的過程中,一位老者突然拿起掃把将地上的碎發掃在畚鬥裡。“我是來這裡玩的,這裡經常有老人來剃頭發,所以我也愛來這裡玩,和他們聊聊天。”家住後圍莊的他邊掃地邊說。原來,這位老者和林師傅打小就認識,而且都是在林師傅店裡理發。60多年的時間過去了,他不僅是這家老店的常客,也成為林師傅的朋友。看着老人習以為常的動作,一股莫名的感動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在我心中散開。
毫毛生意 頂上功夫現場,林清身穿一件格子襯衫,頭戴一頂帽子,手上拿着一把電推子,認真細緻地給客人理發。嗡嗡作響的電推子将多餘的頭發剃掉,然後用剃頭刀順着頭發的紋路刮下去,剃頭刀緊貼頭皮卻不傷人,手藝非常娴熟。來這裡理發的都是老顧客了,對于這些顧客的需求,林師傅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剃完頭,接下來就是要給客人修面、刮胡須、剪鼻毛了。
修面可是講究技巧的,刀在臉上走,貼而不緊,快而不破,刮好一摸,順滑自然。暗沉沉卻又鋒利的刮刀在林師傅的手上服服帖帖,在客人的臉上遊走。手起刀落,修面的客人臉上沒有一絲緊張感,一系列程序下來,隻讓人感歎林師傅的遊刃有餘和幹淨利落。由于上了年歲,林師傅的動作已經變得緩慢,在為客人理發的時候,他很小心認真。看着他專注的神情,我隻能靜靜地在旁邊觀看,不敢上前打擾。
得空後,林清告訴我,17歲的時候,他為了學好一門手藝養家糊口,跟着拜師學剃頭。當時,剃頭可是一門很體面的手藝。當了3年學徒後,林清自己的理發店開張了,當時理發店少,店裡常常都是排滿隊。随着時代的變遷,大街上的理發店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現代化,各種新式的發型也開始多了起來,來他店裡的人就漸漸少了,隻剩下一些老主顧。“年輕人有年輕人剪頭發的店,老人有老人的店,這個本來就是不一樣的。現在的理發店沒有刮面、刮胡須流程,來我店的一般都是老人,基本都是老顧客了。”林師傅站在門口,望着來來往往的人流說。雖然他的口中沒有多少的感慨,但是他的眼神卻透出一種寂寥、滄桑,還有無奈。
也許,老一輩的人都有一份堅守到底的毅力和情懷。林師傅從業快70年了,這家老店也在東大街開了30多年。從最開始的每人每次收費一毛錢,到後來每人每次一塊五,再到現在的每人每次十五元。經曆了大半個世紀變遷,林師傅希望自己能多做幾年,也希望理發老手藝有人傳承。
無用棄之 無所可惜位于下埔的大頭美發店,店主莊瑞華從事理發也已有30多年。說起林清老師傅和他店裡的老舊物件,莊瑞華和我們侃侃而談。“我小的時候就看到他在剃頭了,現在88歲高齡的他還在堅持理發的,真是了不起。有的老人很早就退休或改行,有的老人是已經離開人世了,有的老人是身體不行早就在家休息頤養天年了。”莊瑞華說,自己的父親也從事理發行業,所以他小時候就對那些老舊的理發工具很熟悉。“我家的理發老工具被我扔掉了,放在家裡也是礙手礙腳的。而且以前的工具都不好用,也不愛用,現在的東西檔次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實用、方便。”莊瑞華說。
或許對于年輕人來說,老舊的東西已經沒有多大用處了,即使保留下來,堆放在家裡也是被當做“垃圾”來看待。但是正是這些老舊的東西,見證了時代,也給一代平潭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帶給他們歡樂和幸福。
文本/攝影:卓巧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