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少年心事當披雲

少年心事當披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1 07:17:09

少年心事當披雲(少年心事當拏雲)1

徐集賢(右二)接過獎杯。(資料圖片)

11月14日下午,北京釣魚台國賓館,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這裡舉行。這是202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計劃之一,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青年接過沉甸甸的獎杯,他們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無人區”的探索再次被世人關注。年僅34歲的莆籍學者徐集賢,也在其列。

85後的獲獎者

2018年,在騰訊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偕同楊振甯、潘建偉、施一公、饒毅等14位知名科學家聯合發起科學探索獎,此公益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内地和港澳地區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評選人數不超過50位。獲獎人可在未來5年内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獎金。

2020年度科學探索獎管理委員會總共收到1200多位青年科學家的申報材料。今年在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僅在提名、推薦階段,就有13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和100多位發達國家的院士參與。

徐集賢,這樣一位三十出頭的科學家憑什麼過關斬将,獲得科學探索獎?

我們“肯定他在太陽能新材料和疊層技術方面的成績,支持他在超高效低成本的太陽能全光譜利用方面進行探索”,這是當天頒獎典禮上,評委會對徐集賢的官方評語。

能獲得科學探索獎,徐集賢有點意外,但也帶給他一絲驚喜。在他看來,這個獎對他們這些年輕的科技工作者不啻是一種極大的鼓舞和鞭策。徐集賢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特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也擔任本科生班主任。科研上,主要從事新型光電轉換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在新一代太陽能光伏技術領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他認為當下最重要的工作是教書育人,且認定這是自己最喜愛的職業。

之所以能獲得這個意義重大的獎項,徐集賢解釋,這主要是緣于他一直探索的方向——廉價高效的太陽能全光譜利用方案。他說,太陽能是大自然賜予人類最豐厚的清潔能源,太陽每1小時照射到地球的能量可以滿足人類一年的需求。通過太陽能光伏技術來逐漸替代大部分高污染的石化能源是大勢所趨,但實際上人類對太陽能的直接利用率卻遠遠不足。

對此,徐集賢一方面探索一種叫作紅外膠體量子點的吸光材料使大幅擴展矽電池吸光範圍成為可能,通過大量材料創新和長期工藝積累創造了紅外量子點光伏效率的世界紀錄。另一方面,緻力于開發一種叫作矽基—鈣钛礦的疊層太陽能電池,隻需要不到一微米的額外厚度,即可将矽電池效率從20%左右提升至27%以上,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徐集賢近五年的系列成果也發表在了《Science》《Nature Nanotechnology》等頂尖學術期刊上,并且極具持續探索的意義。

唯有讀書聲最佳

自古英雄出少年。梳理徐集賢的求學生涯,這是一個典型的“北漂”。令人驚異的是,他從上小學一年級第一天到碩士研究生畢業都在北方就讀,卻能說一口流利的家鄉話——莆仙方言。

春江水暖鴨先知。徐集賢出生于莆田市北岸山亭鎮港裡村,他的祖上世代務農捕魚。其父輩五個兄弟在改革開放伊始的1978年就敢為人先,集體北上,到東北、北京和河北石家莊等地經營木材生意。得益于國家的好政策和誠信經營,他們成為那個年代的先富者。

但徐家緻富不忘家國,徐家大哥徐先棋,平時愛好文學,寫得一手好字,在北京經商時就對文化人充滿敬仰之情。他1993年至1996年在湄洲日報設立“徐先棋文學獎”,被著名散文家郭風譽為中國第一個農民設立的“文學獎”,這在福建文化界曾傳為佳話。

徐集賢的父親徐先豪經商之餘更是手不釋卷,擅寫詩賦詞。在徐集賢記憶中,父親平時會和他談論莆田著名的女科學家林蘭英,談到莆田的九牧林,及徐姓祖上唐朝徐寅狀元從延壽溪搬遷到港裡的故事等。父親還不忘資助貧困生,其義舉被永安市、莆田二中等樹為助學典型。

父輩的價值觀和家國情懷,無不深深沉浸在徐集賢幼時的腦海中。從七歲在石家莊就讀小學一年級開始,徐集賢各科目功課均衡發展、文理俱佳。受父親影響,他還尤其喜愛曆史和語文,以緻中學高二分文理科時,指導老師鑒于他的人文沉澱,建議他選學文科。但徐集賢和父親幾經衡量,最終選擇了自己更感興趣的理科。

多年後的2019年,徐集賢妻子閑暇時從網絡中偶然查找到徐集賢的一篇文章《勇者何在?》。這篇文章是十多年前徐集賢的一篇高中考場作文。全文以文言文形式,多方論證勇者。文中有一句:“我以衆人之見立論,深思良久:勇之強弱,不在于年齡少與老,不在于涉世深與淺,皆在于志:志氣長在,勇便不衰,何患歲月?”微言大義中,是他常年浸染文學的自然流露,也可窺見其人生志向頗不一般。

科技緻富也是

人生康莊大道

在此次的頒獎典禮上,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作了如下開場寄語:“我們必須樹立更高的科研志向,做出更多從零到一的原創研究成果,同時要推動全社會弘揚科學精神,培育科學文化,普及科學知識。”

回顧學術道路,徐集賢始終在用自己的經曆闡釋何謂“少年心事當拏雲”。

2005年,徐集賢考入北京理工大學物理電子學專業,學習光電子技術。四年本科,徐集賢以專業第一的優異成績被保送本校的光學工程專業,主攻激光雷達系統的研究。他的導師倪國強、張寅超,尤其是陳思穎等名師,對徐集賢的科研引導均深入而得力,使他不僅對激光雷達系統,而且對底層的光電材料和元件産生了極大興趣。

2012年,徐集賢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電子工程博士學位,師從EdwardSargent教授,研究膠體量子點的新型半導體光電材料,旨在将這種材料改進成為制造光電器件的尖端優品。“紅外量子點能通過調節尺寸導緻吸收不同顔色的光,可以做電視中的配件,如量子點電視屏幕、紅外太陽能電池等。”徐集賢介紹說,通過在材料和工藝上的創新和長期積累,他創下了一項紅外量子點太陽能電池的世界紀錄,并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專業雜志上。2018年後,他分别在斯坦福大學和科羅拉多大學博德分校就讀博士後,并進入美國可再生能源國家實驗室開展聯合研究。

站在科研前沿,世界的大舞台為他展開,但徐集賢不忘“家國情懷”。

2019年9月,徐集賢選擇回國。“其實早在2012年出國留學前,我就和家族長輩達成共識,學成後一定回國報效國家。”他說,因為國家在前進,其家族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曾受到不少恩惠,報效祖國是徐家家族長輩對他的殷切期望。

多年來,徐集賢的心中還一直藏着一個心願。改革開放後,老家忠門人通過在外拼搏,不少人實現了财富自由,“但他們這一代人往往忽略了時代的推動作用,以緻讀書無用論的認識頗為流行”。徐集賢歎惜家鄉裡不少年輕人,他們擁有資源、天賦甚于他,甚至科學基礎比他好,但卻因家庭影響而過早中止學習、浪費了寶貴的青春年華。

科技也能緻富。如今在國家層面的推動下,科學技術也能産生巨大效益。

2020年,徐集賢開發的矽基—鈣钛礦疊層太陽能電池技術發表在《科學》雜志上,有望實現矽電池的跨越進步,推動該領域的曆史進程。他說,如果他的科研成績能産生微薄影響,那他希望以此激勵家鄉更多的年輕學子尊重知識、熱愛科學,讓他們知道“走科技道路也能緻富,而且還是人生的一條康莊大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