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一般新生兒黃疸2-3周便會消退,但以母乳為主的寶寶,則會持續1-2個月。這是因為寶寶喝下母乳後,會分解母乳中的脂肪,而産生脂肪酸。脂肪酸會抑止分解膽紅素的酸素,造成黃疸的持續,這個現象就叫做母乳性黃疸。約有10-15%以喝母乳為主的寶寶,會有母乳性黃疸。爸媽可以放心的是,母乳性黃疸對寶寶的發育和成長不會有任何影響,可以按照以前一樣,繼續給寶寶喂養母乳。
母乳性黃疸症狀
1、黃疸不消退。在生理性黃疸期間,即出生後2天-2周發生,但不随生理性黃疸的消失而消失。
2、黃疸程度。以輕、中度為主,重度少見,以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多見。
3、一般情況好。嬰兒除黃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體重增長滿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陰性。
4、停母乳後黃疸迅速消退。停母乳48-72h後黃疸明顯減輕,膽紅素迅速下降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哺乳,血清膽紅素将在1-2天内回升,然後持續一段時間後緩慢下降。不停母乳膽紅素也會自行降至正常。
5、營養發育良好,體重增加,大小便正常,大便顔色正常。
6、肝、脾不大。
7、肝功能正常,無貧血。
8、黃疸一般在出生後4-5天出現,逐漸加重,升高的膽紅素可持續10天左右,然後黃疸漸漸減輕,3-12周恢複正常水平。
如何判斷母乳性黃疸
1、母乳所導緻的黃疸一般在生後4-5天出現皮膚、粘膜黃染,無其他異常,黃疸逐漸加重,生後10-15天中未結合膽紅素可達171-513μmol/l(10-30mg/dl)。如果繼續哺乳,升高的膽紅素可持續4-10天,然後緩慢下降,3-12周恢複正常水平,黃疸完全消退。如果停止哺乳,在48小時内血清膽紅素可明顯下降。
2、新生兒在生理性黃疸後持續不退或減退後又加重,停止母乳喂養後48小時,膽紅素下降50%,則可确定診斷。
3、如再恢複母乳喂養,膽紅素又升高17-51umol/l(1-3mg/dl),但不會達到原來的高水平。
4、在肝功能正常條件下需要與溶血、感染引起的黃疸相鑒别。
目前尚缺乏特殊實驗室檢測手段來确診母乳性黃疸,隻能先将各種引起新生兒黃疸的病因如母嬰ABO血型不合、敗血症、窒息、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半乳糖血症及遺傳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缺乏症等少見病進行逐一排除後,才能作出母乳性黃疸的臨床診斷。
母乳性黃疸怎麼辦
母乳性黃疸,是新生兒黃疸持續至1-2個月的狀況。與新生兒黃疸的症狀相同,就是皮膚和眼白會泛黃。
如果黃疸現象持續2-3周還沒消退的話,要到醫院接受檢查,确認寶寶是否為母乳性黃疸。爸媽可以暫停母乳喂養3天,改為人工喂養,以測量寶寶血液中膽紅素的量。注意,奶量以150ml/kg.d計算。暫停母乳期間,媽媽應該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黃疸消退後繼續母乳喂養。
如果膽紅素有減少,那表示引起黃疸的原因可能是母乳,這個時候寶寶可以不需要做任何的治療,爸媽可以喝平常一樣為是,不要因為怕黃疸而停止哺喂母乳。黃疸症狀較嚴重的寶寶可以給以保肝、酶誘導劑等藥物治療。
母乳性黃疸預後良好,停喂母乳後黃疸即消退,至今尚未有因其導緻膽紅素腦病的報道。為了減少本病的發生,應鼓勵乳母早開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數,減少腸道對膽紅素的吸收,可降低黃疸發生率。另外,要給予患兒以保暖、增加熱量、預防感染等支持療法,防止加重黃疸。
母乳性黃疸如何預防
增加新生兒早早期乳汁攝入量,可使新生兒體内熱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進腸蠕動,使胎糞盡早排淨。減少膽紅素腸肝循環,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從而降低了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患病率。并可使新生兒及時獲得營養豐富的初乳。對健康新生兒的母乳黃疸要嚴密監測和加強随訪尤對生後2-3天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黃疸新生兒需建立必要的随訪,以便早幹預防止腦損害。
1、媽媽在懷孕期間注意飲食衛生,忌酒和辛熱之品,不可濫用藥物。
2、寶寶出生後,宜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
3、增加新生寶寶早期乳汁攝入量,可使新生兒體内熱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進腸蠕動,使胎糞盡早排淨。減少膽紅素腸肝循環,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從而降低了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患病率。
-End-
歡迎調戲奶牛媽媽客服小鹿鹿(nainiumama06)
-----------------------------------------
更多精彩請關注:
奶牛媽媽官微(ID:nainiu_mama)
微博:奶牛媽媽官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