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許道倫?編者按紅色基因,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魂,是共産黨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碼河南擁有深厚的革命曆史和豐富的紅色資源,這是無數革命先烈為中華民族、為後世和家人留下的彌足珍貴的精神财富,是流淌在1億中原兒女血脈中的紅色基因,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荊門許道倫?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編者按
紅色基因,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魂,是共産黨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碼。河南擁有深厚的革命曆史和豐富的紅色資源,這是無數革命先烈為中華民族、為後世和家人留下的彌足珍貴的精神财富,是流淌在1億中原兒女血脈中的紅色基因。
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家風,今日本報推出一組關于紅軍後代、革命先烈家屬的報道,講述他們讓紅色基因曆久彌新、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的故事,以飨讀者。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石可欣
金秋時節的新縣箭廠河鄉何崗村,到處洋溢着豐收的喜悅。9月27日,皮膚曬得黝黑的許道倫正在田間向農戶宣傳稭稈禁燒政策。其實,記者眼前這位和群衆打成一片的駐村第一書記,是開國上将許世友的孫子。
“我早把高幹子弟的帽子摘掉了,你們更不能再戴!”午飯間隙,許道倫向記者講述了他的家風故事,他說:“父親的這句教誨,如今還時常在我耳邊回響。”
許道倫的父親許光是許世友将軍的長子,一生謙遜低調,從未把父輩的光環當作炫耀或謀取利益的資本,對子女也是嚴格要求。
1994年《一代名将許世友》出版時,許光寫下紀念父親的文章,曾有這樣一段話:艱苦樸素是父親的本色。他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是軍服……他留給我們的唯一遺物就是一個木箱,木箱裡裝的是舊軍服。
“父親和爺爺一樣艱苦樸素,一生隻穿藍色和綠色的軍便服。最開始是母親幫他做,後來大姐留一套作為模闆為父親定做。父親開始很喜歡,後來發現料子越用越好就不滿意了,再後來孩子們送的新衣服他總是找借口不穿。”許道倫說,“對子女嚴格要求、艱苦樸素就是我們家的家風。”
在長輩的言傳身教下,許道倫兄妹幾個自幼就嚴于律己。在部隊服役期間,戰友們都不知道許道倫的身份。1985年複員前,許道倫鼓足勇氣,給父親寫了封信,希望通過爺爺的關系給自己提幹。
“他根本沒搭我這個茬兒,隻說‘你已經光榮完成了兵役任務,回來吧。’”許道倫不敢抱怨,乖乖轉業回家,成了一名月薪48元的二級工人。今天,他成了一名奮戰在扶貧一線的駐村第一書記。
許道倫告訴記者,父親的一生,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在基層一線腳踏實地工作,和群衆一起儉樸生活,從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更沒有向群衆要過一錢一物,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着紅色家風。“作為一名英烈的後代,我也要将這種艱苦樸素的家風一直傳承下去。”許道倫說。
編輯:王向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