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弟子規聖人篇?《弟子規》·國學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國學弟子規聖人篇?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弟子規》·國學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衆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并改名《弟子規》。
【注解】
“孝”:孝順父母、尊敬長輩;
“悌”:對待兄弟姐妹、同學、朋友這些同輩的人尊重、友善、和睦相處;
“謹”:謹慎做事;
“信”:誠實、守信。
《弟子規》這本書,是古聖先賢的教誨。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謹言慎行講信用,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有了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小故事】
三國時期,有一個叫董遇的人,從小家裡很窮,他必須整日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的知識很淵博,人們都很佩服他。紛紛前來求教,并問他是如何學習的。董遇聽了,告訴他們說:“學習要利用‘三餘’,‘三餘’就是三種空餘時間。冬天為一年之餘;晚上為一天之餘;雨天為平日之餘。”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董遇隻要一有空閑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習,他是通過利用空閑時間學習提高自己水平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