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新聞報道,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這是高校畢業生規模首次超千萬,也是近幾年增長人數最多的一年。
這個數據恰恰證明了大學生現在已經太普遍,大學不再是就業的敲門磚,怎麼着也得碩士以上,這恰恰是這一代父母雞娃的理由。我說這話,估計有人又要罵我販賣焦慮了。可再罵我,也改變不了事實啊。
高校畢業生多了,但是現在的經濟下行,就業崗位大幅度減少,有不少畢業生,畢業即失業。
畢業即失業老家的表弟在一所二本大學讀計算機專業,2020年畢業,當時疫情剛剛爆發,表弟北京實習了一個月就回家呆着了。那會網上就流傳過畢業即失業的段子,我發給表弟看,他不在意。
過了倆月,表弟回學校拍畢業照吃散夥飯,他們寝室的室友找了份遊樂園的工作,表弟嗤之以鼻,卷着鋪蓋回家了。表弟說,一屆的同學沒有着急找工作的,師哥師姐們的工作都不錯,他們也不會難找。
學校裡唯一着急的,就是輔導員,輔導員天天催着學生們找工作、提供就業合同。隻不過輔導員給的工作都是當地的小企業,沒人能看上,用表弟的話說:現在這個社會還能餓死人嗎?有手有腳,幹什麼都能養活自己。
打臉就是來的那麼快。表弟來到北京後得第一份工作,是網絡信息采集員,當時他還給我打電話,說工作很輕松,國慶放滿了7天,福利很好。
後來我才知道,他連勞務合同都沒簽,無所事事的坐了兩周,就變成了電話客服。表弟蒙了,這不是他想要的工作啊!幹了一個月,工資沒拿到,表弟走人了。
第二份工作是個正經的産品專員工作,當時公司大批量招人,表弟高高興興的入職,可是沒幾個月,又趕上公司大批量裁員。很不幸,表弟作為其中一員,在轉正前夕被裁了。
據說,當時大老闆拿着簡曆挨個看,挑出最看不上的簡曆,丢給了人事經理。
第二次失業,表弟緩了很久,期間我還借給他一筆錢,希望他能度過難關。但一直到2021年中旬,還是沒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好的工作競争壓力太大,對手都是海歸、碩士。不好的工作,表弟又覺得專業不對口,看不上。
最後經過我拖朋友介紹,才給他找了一家薪水不高的工作,算是終于穩定下來了。
據我了解,表弟不是個例。在北京這個人才聚集的城市,除非你的個人工作能力非常強,否則拿着二本大學的畢業證書,隻是一份搬運工作的敲門磚。
博士生的日子也不好過。
一個客戶的兒子是北京重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博士生。從讀博士那天起,客戶就和兒子商量,以後進高校。進高校基本都得有海外留學經曆,2019年,朋友的兒子開始全力争取出國的事。
但是疫情一來,所有計劃全泡湯了,沒辦法,隻能開始尋找新的工作機會。最開始,這小兄弟想去科研所,2021年他去了一個部級直屬單位實習,并計劃在滿3個月後正式走流程,參加筆試、人力面試、專業面試、以及高層領導面試。
可是這家單位的招聘信息剛出來,小兄弟發現這家公司要求英語六級證書,他沒有,隻能臨時現考,等考試考完了。人家招聘期已經過了,一個大好的機會沒了。
這時候他才發現,自己的博士學曆,也不是所有單位的硬通貨。一急之下,這哥們把又有的專業相關的單位都投了簡曆,可是回饋寥寥無幾。不甘心去一家沒有前景的工作,這哥們到現在,還在家裡找工作。
我說的這兩個故事,不是想表達他們的眼高手低。是現在的就業機會真的非常少,而且疫情的到來,真的打亂了太多人的職業規劃。
或許有人說,那可以考公啊!梁哥今天告訴你,在北京考公有多難。
宇宙的盡頭是考公?4月8日,《北京市朝陽區2022年考試錄用公務員拟錄用人員名單》公布。從公示名單來看,北大、清華、人大等一衆名校赫然在列,還有海歸碩士加入。甚至有一名北京大學博士生被街道城市管理執法崗錄用,成了城管。
根據《朝陽區2022年考試錄用公務員拟錄用人員公示》,北京市朝陽區今年錄取了140位女性,68位男性。女性人數約為男性的兩倍。
學曆方面,在拟錄用人員名單中,碩士數量最多,為131人。其次為學士,共72人,博士3人,另外還有兩位雙學士。
從錄取名單來看, 錄取名單中的女性整體上擁有更高學曆。140名女性中,共有36名學士、102名碩士和2名博士,碩士及以上畢業生占比近3/4;而68名男性中36名學士、2名雙學士、29名碩士和1名博士,碩士及以上的畢業生不到一半。
除了學曆,在這批公務員名單中,有32人是從985高校畢業的,71人從211高校畢業,境外高校畢業生10人,占總比的一半。
就算抛開北京,從去年10月開始,2022年度“國考”報名開始,這次公告中提到:市(地)級以下直屬機構主要招錄高校畢業生。這已經意味着,國考向應屆畢業生有所傾斜。
根據培訓機構統計,2019年至2022年度,國考僅面向應屆生的崗位占比,從39%升至58%;國考僅面向應屆生的人數占比,從42%升至67%。
10月報名結束後,國家公務員局發布公告:共212.3萬人通過了資格審查,首次突破200萬人。實際錄用人數隻有3.12萬,報錄比高達68:1,又出現一次“曆史新高”。其中最誇張的一個職位,報錄比接近“兩萬選一”。
這樣的考試壓力,可比高考難多了。
這就逼的不少本科應屆生繼續考試,考研、賭博。根據前程無憂發布的《2022高校畢業生秋招行情》顯示,超半數的本科畢業生表示有考研的打算,近三成的研究生會考慮繼續讀博。畢業後深造的人數,呈上升趨勢。
2022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457萬,相比2021年,增加了80萬人。很多“雙非院校”,報考人數都平均上漲了50%。這裡面既有應屆畢業生,往屆生的占比也在明顯上升。
報考人數的上升,意味着錄取率的降低。沒想到吧,幼兒園避開了内卷,考研還得卷。
可是各位想想,在這種就業情況下,如果你躺平,孩子未來别說進事業單位了,就是一家普通的民企,都未必能幹好。因為還有源源不斷的外來人才加入北京的就業競争。
這是北京父母雞娃的原因,也是父母盡責的體現,北京小孩不僅僅要面對外來人才的競争,還得面對北京市内小孩的大PK。不信?給你們看看今年小升初的數據。
北京小孩的競争壓力有多大?北京每年隻有5萬人參加高考,但是2022年,卻有13萬人參加小升初,這個數字顯然超出了大多數家長的認知範疇。其實北京2021年小升初的人數就已經超過13萬,而且2022年的人數比2021年還降低了2620人。
這意味着,北京的小孩,會在不斷升學的過程中要麼被淘汰,要麼直接出國。可按照現在的形式,出國已經很困難了。
我之前說過,北京高考,就是個圍城,外面人進不來,裡面的人出不去。北京的競争壓力之大,是外地人想不到的,而應對這些競争的唯一辦法,就是從娃娃抓起,讓自己的小孩不在起跑線上落後。
所以在我看來,北京的雞娃家長,最值得敬重。因為他們不但靠自己的努力留在北京,還擁有長遠的目光,為自己的孩子,拼一片天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