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十四歲孩子背彎的厲害該怎麼辦

十四歲孩子背彎的厲害該怎麼辦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9 03:04:11

十四歲孩子背彎的厲害該怎麼辦?科學研究顯示,脊柱側彎已成為繼肥胖、近視後,危害我國兒童及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殺手”,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十四歲孩子背彎的厲害該怎麼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十四歲孩子背彎的厲害該怎麼辦(彎了腰的孩子該如何挺起脊梁)1

十四歲孩子背彎的厲害該怎麼辦

科學研究顯示,脊柱側彎已成為繼肥胖、近視後,危害我國兒童及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殺手”。

據流行病學資料,兒童及青少年脊柱側彎的發病率約為2%~3%,即每一百個人中就有兩三個人患病。

“彎了腰”的孩子,該如何挺起脊梁?專家表示,在脊柱側彎的預防和矯正過程中,老師、家長的觀察、提醒很重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身體姿态,更要積極運動,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幹預。

“不痛不癢”難察覺

去年7月底,38歲的張楓林(化名)終于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做了脊柱側彎手術,治好了孩童時期患上的疾病。

“不痛不癢,檢查出來了,自己和父母都沒有太在意。”張楓林告訴《工人日報》記者,早在小學六年級體檢時,她就被檢查出來脊柱有問題,到醫院複查後,确診為輕度脊柱側彎。然而,由于對該疾病危害不了解,後續的複查、治療就不了了之了。

脊柱側彎是兒童青少年中最常見的脊柱畸形,脊柱彎曲大于10°或軀幹側方偏移大于2cm,就是脊柱側彎。正常人的脊柱從後面看應是一條直線,并且脊柱兩側對稱。而脊柱側彎則脊柱向側方彎曲,呈S型或C型,又叫脊柱側凸。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發生脊柱側彎人數已經超過500萬,并且還在以每年30萬左右的速度遞增。

據深圳市兒童醫院骨科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徐江龍介紹,脊柱側彎分為先天性脊柱側彎、特發性脊柱側彎和其他類型脊柱側彎,占比分别約為10%、80%、10%。“與由于脊柱先天發育異常、出生就有的先天性脊柱側彎不同,特發性脊柱側彎多發于青少年期,具體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跟基因或環境等綜合因素影響有關。”

徐江龍告訴記者,一般來說,脊柱彎曲10°-20°為輕度脊柱側彎,20°-40°為中度,40°以上則為重度。患有脊柱側彎的孩子一般會直立狀态下被發現兩側肩部、肩胛骨、骨盆等處不等高,向前彎腰時一側後背異常隆起,女孩的話還可能出現雙側乳房發育不對稱等情況。。

“脊柱側彎絕大多數不痛不癢,具有一定隐匿性,若不仔細觀察,早期難以發現。”徐江龍直言,大多數患者是通過學校定期體檢發現的,也有部分是細心家長發現孩子姿勢不良後到醫院檢查确診。

“前期主要是形态上有影響,稍微有點高低肩。直到30歲後,脊柱側彎加重了,久站、久坐會腰疼,對工作生活才開始有影響。”張楓林說道,她一直不敢緊身衣服,就怕他人發現她的“不正常”。

去年,張楓林接受手術時,脊柱側彎已經較為嚴重了。如今,已為人母的她特别注意孩子體态,并定期到醫院體檢。“若是當時父母在确診後,能多了解一些脊柱側彎知識,積極治療,應該不會加重到需要做手術。”她如是說。

嚴重可危及生命

别以為脊柱側彎,隻是個形象問題的小毛病。

“脊柱側彎對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均有較大影響,除了影響生長發育和脊柱外形和功能,還可能導緻心肺功能衰竭。”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骨科醫學中心脊柱外科副主任朱鋒解釋說,脊柱側彎會伴随高低肩、胸廓不對稱,骨盆傾斜、背部隆起以及身高減少,嚴重影響患者外觀;該疾病發生在胸段居多,彎曲嚴重者會導緻胸廓容積下降,影響心肺發育,進而引起心、肺功能障礙或衰竭。

朱鋒介紹,脊柱側彎早期症狀并不明顯,一般出現在成年後,病史較長。脊柱三維畸形改變造成脊柱受力不均衡,容易引起退行性改變,出現明顯的腰背痛,生活質量明顯下降;而側凸嚴重者椎體旋轉程度較大,易造成椎管狹窄或神經根受壓等神經系統症狀。

此外,徐江龍告訴記者,脊柱側彎所緻畸形會使患者産生自卑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患者心理健康;并使腹腔容積減小、脊柱神經對内髒的調節功能紊亂,進而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胃腸系統反應。

晴晴(化名)出生後不久,背上就鼓出個“駝峰”。輾轉治療無果後,1歲的她被父母遺棄在福利院的門口。13年後,因背上的“駝峰”越來越大、越來越重,她直不起身。她也沒法像正常人走路,隻能小碎步挪動。即便如此,走不到10分鐘,就會累得氣喘籲籲。這“怪病”還讓她感到自卑、孤獨。

一次偶然的機會,深圳市兒童醫院脊柱外科團隊到福利院義診。晴晴的“駝峰”,引起了專家的注意。一番檢查後,晴晴被确診為先天性脊柱側彎伴後凸畸形,且脊柱已呈S型,側彎角度達110°,壓迫到心髒和肺部。

小兒和青少年脊柱側彎患者中,大于10°的,發病率為0.5%~3%;大于30°的,發病率為0.15%~0.3%。也就是說,輕度到中度的脊柱側彎較為常見,嚴重而需要治療的患者則很少見。

據介紹,脊柱側彎角度110°的晴晴,已是極重度,治療難度非常大。但如若不趕緊治,則可能會出現神經壓迫甚至導緻癱瘓為确保手術成果,深圳市兒童醫院脊柱外科先為晴晴進行牽引矯正,一個月将脊柱畸形角度從110°減少到95°左右,初步具備手術條件。然後聯合北京兒童醫院脊柱外科團隊聯手為她做脊柱側彎後路矯形手術。

根據手術方案,醫生先将晴晴的T3-L3椎體内彎曲僵硬節段截斷;然後,用钛合金釘棒系統置入椎弓根。之後,再将椎間截骨及切除部分肋骨後所得骨粒,植入T3-L3節段椎間。

術後複查,晴晴的脊柱側彎明顯改善,多年的“駝峰”不見了。她不僅能擡起來頭,還“長高”了7厘米。

加強鍛煉,定期體檢

“目前國内外的治療方法包括觀察、運動物理療法、支具治療和手術幹預。”朱鋒介紹,早發性脊柱側凸是指10歲以前發生的脊柱側凸畸形,度數小且柔韌性好,但由于有較多的生長潛能,有很大的進展風險,早期規範的幹預就顯得尤為重要。

朱鋒表示,規範的做法是如脊柱側彎角度在25°内,患兒需專科門診定期複查,評估生長潛能以及進展速度,并配合運動療法來防止脊柱側彎畸形的加重。若側彎角度在25-45°并處于生長高峰期内,應該使用支具治療。港大深圳醫院每年幫助這類患兒累計5000人次,而且通過長期的臨床對照随訪研究發現規範支具配合運動療法對部分患者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很遺憾的是仍有部分患者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側彎不斷加重,出現明顯的外觀畸形以及脊柱失平衡,這類患者往往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朱鋒告訴記者,大灣區粵港澳藥械通政策支持下,目前在深圳可以有包括磁力控制生長棒在内的全世界最先進的手術方案提供給各種年齡段需要手術幹預的患兒。在手術治療方面,脊柱畸形矯正手術已不再僅僅停留在側彎角度的糾正上,而是同時強調脊柱運動功能保留,雙肩平衡恢複、矢狀面形态恢複、包括胸廓在内的三維旋轉畸形的糾正等等。同時如何降低患兒治療過程中輻射的暴露,減少麻醉手術的次數,加快圍手術期康複也是一個脊柱外科醫生應該關注和考慮的,因為外科醫生始終應該把握的原則就是以最少的痛苦,最小的傷害來追求最佳的療效。

值得一提的是,加強鍛煉能預防脊柱側彎,而定期體檢能做到早發現、早幹預。目前,脊柱健康檢查已被納入中小學生體檢項目。

徐江龍建議,兒童青少年平時要加強鍛煉,遊泳、跑步,以及多做拉伸運動、跳躍類運動、力量類運動等,可以促進骨骼的健康發育,預防脊柱側彎。此外,坐姿、站姿要正确,床墊軟硬要适中。(記者 劉友婷)

來源: 工人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