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加工業轉型升級?民以食為天,米面油等糧油産品是生活必需品,一日三餐不可缺少保障糧食安全,不僅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吃得營養、吃得健康我國糧食生産連年豐收,糧食供給能力穩步提升,市場糧食貨源充足,品種豐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糧食品牌建設步伐,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補齊短闆、破解瓶頸,推進糧食産業高質量發展,增加優質糧食供給,從更高層次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糧食加工業轉型升級?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民以食為天,米面油等糧油産品是生活必需品,一日三餐不可缺少。保障糧食安全,不僅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吃得營養、吃得健康。我國糧食生産連年豐收,糧食供給能力穩步提升,市場糧食貨源充足,品種豐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糧食品牌建設步伐,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補齊短闆、破解瓶頸,推進糧食産業高質量發展,增加優質糧食供給,從更高層次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需求引領品牌升級
在北京京西一家大型超市糧油專區,吉林大米、五常大米、古船面粉、中裕面粉、河套面粉等知名糧食品牌擺滿貨架。“以前買米面油不看品牌,現在品牌是購物時最看重的因素之一,品牌糧油價格高點,但質量有保證。”家住北京海澱區的丁金英一邊挑選商品一邊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說。
需求升級推動糧食消費品供給提質。随着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生活水平不斷躍升,消費呈現升級與分層特征,各類新消費群體不斷湧現,個性化、多樣化的細分市場發展迅速,糧食品牌化消費市場已經形成。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大批久負盛名、馳名中外的糧食品牌,如五常大米、忻州小米、延津小麥等,但還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加強糧食品牌建設是推進我國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更高層次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必由之路。”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韓一軍說。
品牌是質量的代名詞。為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着眼國家糧食安全大局,聚焦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産品供給,着力優化糧食供給結構,促進糧油品質提升,打造優質糧食品牌,推動糧食産業高質量發展。2015年,在吉林考察時明确指出,“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樣價格好、效益好”。這為糧食産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打開了思路。從此,我國糧食品牌建設走上了加速發展的道路。
近年來,各地根據自然資源禀賦和産業發展實際,出台支持政策,多措并舉打造糧食區域公用品牌,我國糧食品牌建設有力推進,湧現出一批特色鮮明、質量可靠、知名度高、市場影響力大的糧食品牌,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産品品牌協同發展勢頭良好,糧食品牌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在糧食品牌中,大米品牌的發展尤為突出。2021年五常大米等品牌的溢價率超過100%,成為帶動我國糧食品牌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
品牌代表着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升級方向。如今,越來越多的知名糧油産品源源不斷進入後廚、擺上餐桌。糧油産品結構更加豐富,不僅有“精米白面”,還有糙米、全麥粉、小米、燕麥、薏米等全谷物産品以及雜糧産品;産品包裝也從大包裝、散裝向精美小包裝轉型,糧食質量更有保障,消費體驗更加美好。
增值效應初步顯現
品質強則品牌強,品牌強則産業旺。糧食品牌化建設是推動糧食産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各地通過糧食品牌化打造,構建現代糧食産業體系、生産體系和經營體系,建立“産購儲加銷”全産業鍊經營模式,推動産業向價值鍊中高端邁進,提升糧食全産業鍊創新力、競争力、全要素生産率,提高糧食質量、種糧效益,真正實現區域經濟發展、企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三赢”局面。
糧食品牌成為地區名片。通過糧食區域公用品牌打造,能夠把糧食主産區的糧食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從而推動主産區走出“産糧越多财政越窮”的發展困境。吉林省是産糧大省,也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多年來糧食人均占有量、商品率均居全國第一位。糧食生産貢獻大,但增值轉化能力弱,農民還不富裕。2013年以來,吉林省實施“品牌強農”戰略,相繼培育出吉林大米、鮮食玉米兩大著名糧食品牌,實現從“賣原糧”向“賣産品”“賣好産品”轉型。與品牌建設之初相比,吉林省大米企業自有基地面積從130萬畝增加到330萬畝;優良品種覆蓋率超過80%;中高端大米銷量從9億斤增加到25億斤;全省水稻加工業産值從140億元增加到260億元。2021年,全省鮮食玉米産值達到32億元,比2019年品牌建設之初翻了一番,吉林鮮食玉米産業得到飛速發展。
糧食品牌成為企業的金字招牌。近幾年随着糧食價格的上漲,中小糧食加工企業再次陷入“麥貴粉賤”“稻貴米賤”的行業發展困境。從企業實踐看,中糧、北大荒、内蒙古恒豐、山東中裕、吉林東福米業等一批糧食加工企業走品牌化發展道路,重塑産業鍊、供應鍊和價值鍊,實現“優糧優産、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推動企業從生産低端産品向生産中高端産品轉型,擺脫了行業發展困境。山東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全力攻堅小麥精深加工,一粒小麥可以加工成500多種産品,1噸小麥可生産面粉、挂面、谷朊粉、赤藓糖醇等多種産品,比普通加工産值提高147%。
糧食品牌化發展能夠助推種糧農民走出“谷賤傷農”的困境。種糧比較效益低,是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各地通過打造糧食品牌,充分發揮糧食産業龍頭企業和種糧大戶帶動作用,引導農戶多種糧種好糧。同時,構建“龍頭企業 合作社 農戶”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能更多分享糧食全産業鍊增值收益。地處河套平原腹地的内蒙古恒豐集團銀糧面業有限責任公司近年來走品牌化發展道路,構築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産業鍊經營模式,帶動了河套地區小麥面粉加工産業規模量産,在公司産業規模的帶動作用下,當地春小麥收購價格比河南、河北、山東等主産區小麥平均每公斤高0.8元左右,成為世界量産小麥原産地收購價最高的地區,每年帶動河套地區農民直接增收約1.2億元。
“糧食品牌溢價能力的增強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打造出糧食産業發展新優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韓一軍說。
主動作為久久為功
我國糧食品牌化發展方興未艾,有着非常廣闊的空間,各方要主動作為,共同營造“謀品牌、創品牌、管品牌、強品牌”的良好氛圍,着力強化糧食行業品牌頂層設計和制度創設,激發全社會參與糧食行業品牌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共同推動糧食品牌化建設。
要堅持發展規劃引領。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資源優勢、發展現狀和地域特色,科學制定區域品牌發展規劃,明确區域品牌的核心價值、品牌内涵和品牌定位。重點圍繞糧食優勢産業,帶動産業結構、品種結構和生産結構調整優化,形成特色鮮明、比較優勢突出的生産布局,建設具有特色的區域品牌。
要培育引導好品牌建設的主體。企業是品牌建設的主力軍,要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在品牌建設當中發揮重要的引領和突破作用。同時,企業要利用好區域品牌資源,從品質、功能、外觀、包裝等方面整體打造,努力形成市場知名度高、發展潛力大、有持久競争力的農産品品牌。此外,還要通過構建“企業 合作社 農戶”經營模式,讓企業帶動合作社、小農戶參與到糧食品牌建設中,實現共同發展。
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自主創新作為培育品牌的内核,把品牌價值作為衡量創新成效的重要标準,這樣才能保證品牌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同時,還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發掘和引領需求為追求,加強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
要強化知識産權保護意識。必須堅持品牌建設與知識産權保護工作相結合,完善商标戰略,及時規範注冊商标、商号等商業标識,防止惡意搶注;要通過對專利、商标、商業秘密、著作權等的綜合運用,建立完善的品牌保護體系。嚴厲打擊品牌侵權行為,重點打擊冒用地标和商标、摻混調和、無證生産、虛假宣傳等侵權違法行為。
糧食品牌建設絕非一日之功,須久久為功,做精做優糧食品牌,隻有這樣,産品才能立足于市場,不斷适應市場,滿足市場,創造市場需求。(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慧)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楊蓉
來源:作者:經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