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24節氣之首。立者,為開始;春者,意生長。立春,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陟負冰(意思是魚兒背着冰在水中遊)。立春日,乃春回大地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立春,标志着冬季的過去春季的到來,萬物開始複蘇,開啟了新的輪回。
我國自古是農耕大國,古人對于立春的重視程度,比過年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自古就有“立春大于年”的說法,因而立春也被稱為歲首節、正月節。
古人對立春的重視,通過立春的習俗就可窺見一斑。迎春、糊春牛、打春牛、祭祀、踏春、咬春,這些都是古時的習俗并流傳至今,其中,咬春這一習俗更是在大江南北廣泛流傳。
咬春,就是指在立春這天要“吃春餅”。大家對春餅應該都不會陌生,就是圓圓的薄餅,卷上或生或熟的各種蔬菜而食之。但誰會想到,年年立春吃春餅的習俗,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已出現。據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号“菜盤”。這樣看來,唐朝的人們,不但開始食用春餅來咬春,還吃起了“蔬菜沙拉”,養生理念頗強。
曆史上,有不少關于春餅的記載和詩句,譬如清代的《咬春詩》:暖律潛催臘底春,登筵生菜記芳辰;靈根屬土含冰脆,細縷堆盤切玉勻。佐酒暗香生匕梜,加餐清響動牙唇;帝城節物鄉園味,取次關心白發新。寫的就是咬春餅,形象生動,描寫的場景比今日人們的咬春餅絲毫不遜色。
其實,咬春的食物不隻是春餅。在民間,也有吃蘿蔔咬春的習俗。明《酌中志》雲:立春之時,無貴賤嚼蘿蔔,曰“咬春”。古時,貧富差距使得窮人吃春餅咬春也成了奢望,于是,買上一根大蘿蔔,橫豎來幾刀分一分,每人拿一塊兒蘿蔔放在嘴巴裡嚼食,也就相當于咬春了。那為啥是蘿蔔而不是其他便宜的蔬菜呢?因為蘿蔔味辣,嚼蘿蔔取“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與立春的含義可謂不謀而合。
所以,明日立春,即使不做春餅,也要花兩塊錢買根蘿蔔嚼一嚼,就等于咬了春。
附上春餅的做法:
【食材】:中筋面粉或高筋面粉200克、熱水100克、食用油适量。
【做法】:
1、面粉加水攪拌成沒有幹粉的面絮狀,然後和成光滑的面團,蓋上濕布松弛半個小時。
2、面團松弛好之後,分成大小均勻的小面劑子,分别擀成大小一緻的圓薄片。
3、先取一張面片,刷上薄油,然後蓋上一張面片,再刷油再蓋一張,如此反複,把所有的面片摞在一起。
4、用手把摞起來的面片按壓幾下,再來回翻面擀薄,之後上蒸鍋,水開上汽後有15分鐘左右就可關火。這樣做一次可做多張,當然,也可以在平底鍋中小火烙熟,但要分多次烙才可。
5、然後取出,一層一層揭開即可,春餅即成。
6、卷上炒好的蔬菜,例如土豆絲胡蘿蔔絲綠豆芽等,想吃肉的再炒點兒肉絲,卷好即可開動咬春啦!
立春大于年,明日即虎年大年初四為立春日,一年的起始日,無論貧富,都别忘記了咬春,老傳統要尊重,圖個吉利的好彩頭。
我是靜默成詩,美食領域原創作者,喜歡把最簡單的食材做出最好的味道。如果你同我一樣也熱愛生活熱愛廚房,不妨關注我。同時,本圖文作品系靜默成詩原創,嚴禁不良自媒體作者搬運及盜圖,作者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